佛弟子文库

四众道场药言

慈舟法师  2012/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古以来,出家的大德,一天都要算几回账。早上起来摸摸头,我把头发剃得光光,当出家人,为的了生死,究竟生死了几分没有?到中午又摸摸头自问自,又过了半天,生死了几分没有?到夜晚又摸摸头,如是盘算。如果生死未了,烦恼宛然现前,就要痛哭流涕,如丧考妣。生死究竟怎样了法呢?妄想渐少,烦恼减轻就是了了几分生死。现在的人善根浅薄,即不能一日三盘算,也应该一日一盘算。我常说出家人犹如擦台布,给人家做佛事,求忏悔消罪过,好像是人家的台子污秽了,我们要替人家擦洗干净。可要善擦,把人家台子擦净,我们用的擦台布还不染污。不然的话,擦来擦去,别人的台子虽然干净,我们的擦台布也就秽污破乱不能用了。虽是一个譬喻,却甚恰当。我们怎样才使这擦台布不脏呢?就是给人家做佛事时,至诚恳切,心地清净,妄想不生。仗佛力,仗法力使施主及其所追荐之人,咸得利益,这就是自利利他。要是无诚心,一边在念经,一边在打妄想,而受人家的恭敬供养,那就成了脏台布了。

诸位同学,究竟盘算了没有?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果能放下万缘,真实用功,得力很快。古人云:“用在千日,悟在一朝。”哪里定规要许久功夫?譬如这一七间功夫用得不得力,打这时起就起觉照,精进专一用功。用得恰当,一枝香也能悟道。古时大德谓:“用功千朝,悟在一时。”就是说积千朝的功夫,因为不得力,到末后才豁然觉悟,虽顿实渐。大家要知我们的心体,犹如古镜本来光明,只以埋没泥中不得显现。一经出土,而又擦磨,便能显出光明本体。就功用上说,就在各人随时不忘觉照,善用其心。

再说到事相上,像净莲寺四众共修的道场,干的是很危险事。四众共修道场,佛在世时颇为盛行。每次法会,皆有四众弟子。到了末法时代,这样道场建一个倒一个,佛法受了很大影响。印光老法师不赞成建四众道场,就是这个原因。究竟四众共修能否举行,完全系属在人的知见正大与否,规矩严肃否。按律来说,所有方丈客主及各寮房,均不容许女众久坐久谈。虽自信心地光明,要行菩萨道,但亦要善护讥嫌。无论当众背人,均非佛法不说。诸位听了以后,在参加道场,和自己办道场时,都要格外注意这一点。对于四众共修,界限要严,大家要遵守才好。

净莲寺这种规矩是天然的,到这里来的居士都是正知正见,为佛法而来。我们自己仗佛冥薰加被,正念时刻现前。仗佛法光明加被,依赖戒法维持身心,并靠大众僧力,互相监视,不令有犯戒的举动。必须这样在微细上注意,护持佛法。诸位的眼如收不住,我就要管束的。三业俱不得掉举,身非佛法不行,口非佛法不说。身口七支能护住,意业纵未清净,亦足以减其势力。意如树根,身口如枝叶。伐去枝叶,虽有根在,不易生长。再加修行以佛法转意业,顾不得起颠倒妄想,或转念或歇念都是功夫。已有功夫的人,以歇念为贵。设不能歇念则令转念,总要自家做得主,向正念上念。转念,歇念,下手不同,归原无二,总要假净念除染念。办道场既有许多顾虑,闭门自修又落于小乘,佛呵为焦芽败种,所以定规要自利利他。一举一动,不违佛的教诫,向护持佛法上着眼,这是出家人应遵守的。

在居士一方面呢?请人修行,自己也不在修行之外,亦是自利利他。这一层看诸位有择法眼否。在堂中随喜念佛,出堂以后,仍要正念相续不断。敲起键椎如是念,歇下键椎仍持正念不失。出入往返,常常如是。久之三业即可清净,降伏旧日习气。一谈闲话,即失去正念。应当注意的,我们都是站在一条战线上,与魔军共战。古人云:“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所以要群策群力,共同修行。我们能恳切至诚,为护法檀越回向。利益众生,即是利益自性众生;好了人家,即是好了自家。诸佛如来,就是利益众生而成佛的。借一人为发起之端,普为一切众生回向,则发起之人得益更大。一人发真归原,十方世界消殒。愿一切众生入法界,即是法界心现前。功夫不在久,只在得力不得力。虽然只剩一枝香,在这一枝香能息念,好好用功,用得应,就能了生死。说多话打闲岔,还是好好地用功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丛林寺院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

耆域的感叹

西晋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来到中国...

出家人的钵都有哪些讲究呢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

三坛大戒的病中忏悔:亲受三宝最真切的「显灵加持」

晚钟敲过,闭目卧在床铺上,这一天又要过去了。 在太白...

哪些人不可以出家呢

要想成为僧人,首先必须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

劝君早办修行路,莫为儿孙做马牛

在明朝,有个人叫罗洪先,他特别有才华,二十多岁就高...

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能布施给亲人友人,功德更是无量

念《地藏经》和地藏菩萨就能得财富、田宅。那就不用布...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

如何处理家庭里面的烦恼

问: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

让你变更美的七种食物

很多研究都发现,某些营养素会让你变得更迷人,有一些...

【佛教词典】无量识

真言宗虽由释论一往立十识,其实立无量之心识也。其故...

【佛教词典】贪欲

梵语 lobha, rāga, abhidhyā。又称贪毒。略称贪。三...

《法华经》中最精彩的七个比喻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华经...

圣严法师《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处,概不出...

生死心切,将一句话头看到底

昔者有一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

做梦的五个原因

总是被问梦见什么什么是怎么回事,好像佛教就是要帮别...

白毯与骆驼皮

我们在分分秒秒间,要把心照顾好;一切的行动要谨慎、...

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

在团体中,要掌握「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两大...

四法供养为最上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曾经驻锡于过去四佛弘法之处拘深瞿...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做人要厚道!厚德才能载物,而且,看到厚我们就想到大...

人生在世谁最可靠

今晚我有机会在此与各位宣讲佛理,真是高兴。现在我要...

散心念佛与至心念佛,两者功德大相悬殊

听说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经注意深信, 切愿,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