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净界法师  2015/1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静中修”。“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或者是早课,或者是晚课,在佛前随分随力,随你有多少时间,就做多少定课。做什么定课呢?它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先礼拜。我们到了佛堂,修净土法门先礼拜,身礼拜,口也赞叹、称念佛名,意也观想,就是善导大师说的三业专修:身礼拜、口称名、意观想。

礼拜一段时间以后,你可以稍为经行一下,让你气顺畅,身体也是一样,从粗到细,经行也是一开始,走快一点;慢慢走慢一点,走到最慢的时候再坐下来,这个时候你身体不动,就你这一念的明了心来忆持佛号,就是持念佛名。持念佛名完了以后再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回入娑婆度有情”,把这个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有三个次第。

不过这个地方要注意,“随分随力”,我们做定课,蕅益大师的意思,他说宁可少、不可草。你宁可在有限时间当中,你宁可念少一点,而念的清楚一点,不要为了赶数目念的含煳拢统,不要这样,养成一个等流习惯不好,宁可念得少一点,念得清楚一点。印光大师他也有这个意思,后面会说明,这是要清楚分明。这是在“静中修”,就是你的外缘完全放下的情况。但是我们凡夫,在这个世间也不是完全没有事,在动中怎么办呢?要不要修呢?也应该修,怎么修呢?

“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行住坐卧,或者是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的时间,一切的空间都能够念佛。怎么念呢?“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如果这个环境是干净的地方,我们内心也是恭敬的状态,你能够出声、也能够默念都好。出声是比较能够摄心,但是出声久了以后伤气,所以我看蕅益大师《灵峰宗论》的意思,他说你最好是出声一枝香,默念一枝香。默念是养神,就嘴巴动的,默念是嘴巴要动叫默念,金刚持,默念一枝香,再出声一枝香。这个动中修。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出一个观念,它说初学者修学法门,一开始我们的心比较粗重,不要有太大段的时间。譬如说我念佛,我一开始就要求我自己念一个半小时,不要这样,因为你的心没办法静那么久,而你太过勉强,会使令你产生一种疲厌的心。疲厌的心生起的时候,你下次再念这个佛号的时候,会有问题!就是你本来是思惟佛号的功德,你内心有至诚归依了,但是因为你念得太过分,你内心冥冥当中,对佛号会有一种排斥的心情,好像说你吃一个好的菜,你吃了太多,你下次再看到这个菜的时候,心情就有排斥的心情。所以宗喀巴大师劝我们说,你刚开始修,你宁可次数多一点,时间少一点,少量多餐。我发觉这个方法很好,所以这个会用功的人,他就是不同,他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就是不同。

我举一个例子,譬如说我们排班,我们不是一排班就马上就开始,有些人早到,有些人晚到。但是有时候我们会早到。早到,我们这一念心干什么呢?打妄想?这个时候你就是提佛号,你经常训练自己提佛号,你就是三分钟、两分钟都好,一句弥陀念诵听,十句成片三三四,你念它个一片、两片都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一念心,短暂的专注是做的到,而你每天这样子不断的提佛号,提久了它就不同,这个佛号跟你的因缘就深,它在你心中的力量,就会慢慢增长,就像印刷一样,你今天印刷,明天印刷,它的颜色就鲜明,你久久不印刷,它就模煳,这个就摄心嘛。

所以你要会利用整个佛学院片段的时间修行,三年下来,你不要看这个片段的五分钟、十分钟,你三年下去就不得了。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大段的时间,八点半到九点半的拜佛,但是你不要忽略了片段时间,因为这个时间它不容易昏沉,它时间短,它容易专注。所以讲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对的!看你会不会利用。或者出声、或者默念都好,这个是在洁净处恭敬时。

但是有时候我们到不洁净的地方,譬如说厕所、浴室。或者是不恭敬的时候,譬如说我们躺在床上准备睡觉,但是还没有睡着的时候,这怎么办呢?“但宜默念,不宜出声”。这个时候不要出声,嘴巴动就好,不是说此时处不可念,不是这样的。而是说你睡时出声念,不但不恭敬而且伤气,久则成病。你在这个时候躺在床上,不但不恭敬,而且你时间久会伤气,时间久就成病,你身体有病,就不容易再修行。所以印光大师说“默念功德,与常时一样”。不管是出声念、默念都一样,要紧的就是你是不是摄心专注、虔诚恭敬,就是这个心的问题。这个是“动中修”。我们在动中,你要经常提佛号,自己不必靠地钟的引导,不必别人起腔,也不必大众声给我作啦啦队,都不必,我单独的把佛号提起来试试看,单独的提佛号。

“所谓念兹在兹,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念佛就是念兹在兹,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经常把它抓住、执持,不要失掉,乃至于在“造次”,“造次”就是在很匆忙的时候,你自己很匆忙的时候,匆忙的时候佛号能够现前。“颠沛”就是很狼狈的时候,譬如说你病苦很严重的时候,佛号也能够现前,这个就是念兹在兹。不过你刚开始还是要在“静中修”,你在静中修,先成就念佛的力量,然后你在面对烦恼活动的时候,你才能够转念念佛,以佛号来取代妄想,你没有静中修的基础,你在动中修就不相应。所以印祖他是先讲到早晚课,再讲到动中修,最后总结:念兹在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打坐的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

【推荐】一昼夜念佛是什么标准

问: 汉、吴两译原译本下辈往生只要曾发心念佛一昼夜...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

【推荐】具足了所有功德的六个字

阿弥陀佛把他因地当中,无量劫以来备修菩萨六度万行,...

律航法师: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问: 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律航法师答: 有些人,口...

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问: 请问老和尚,念佛人临终时要注意什么? 本焕法师...

四种念佛的方法

一念佛起,万虑顿消。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

《大宝积经》中介绍极乐世界与往生的4种方法

【极乐世界人的寿命】 佛告阿难:假使比丘满亿那由他百...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

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在于我...

自律管好自己,慎独切莫放逸

我年轻时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间的墙上贴着...

如何用佛法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

问: 请问师父,如何在家庭里的夫妻之间,丈夫与妻子...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

【佛教词典】三恶趣

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又作三恶道、三涂、三途、...

【佛教词典】第二能变

(术语)末那识之异名。分八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

如何救度疾病的众生

问: 如何救度疾病的众生? 慧律法师答: 有两种角度...

净界法师: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我们今天跟大家讨论的主题是关于皈依的意义与方法。在...

茹素三天的省思

其实人生下来时,都有善良、无染、清净的本性。只因后...

慧律法师《修行人常犯的通病》

山头主义,门户之见 弘一大师说:【因所皈依者为僧,...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于爱情的看法是什么? 净因法师答: 要想解...

星云大师:佛教对「修行问题」的看法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星云大师在香港一年一度的...

平凡决非浅陋

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

寻回原本清净的自心自性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

猎人与老和尚

戒就是规矩,要预防非份的念头,不该有的观念不要产生...

苦从何来

有一次,有人问隆波田禅师,怎么解释苦。隆波田禅师拿...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