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真相

2010/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一个寂寞的秋天的黄昏,无尽广阔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蹒跚地赶着路。突然,旅人发现薄暗的野道中,散落着一块块白白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白骨。旅人正在疑惑思考之际,忽然从前方传来惊人的咆哮声,随着一只大老虎紧逼而来。看到这只老虎,旅人顿时明白了白骨的原因,立刻向来时的道路拔腿逃跑。但显然是迷失了方向, 旅人竟跑到一座断崖绝壁的顶上。在毫无办法之中,幸好断崖上有一棵松树,并且发现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于是旅人便毫不犹豫,马上抓着藤蔓垂下去,可谓九死一生。然而这只老虎好不容易即将入口的食物,居然被逃离,可以想象到它是如何的懊恼,而在崖上狂吼着。好感谢啊!幸亏这藤蔓的庇荫,终于救了宝贵一命。旅人暂时安心了,但是当他朝脚下一看时,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波涛汹涌底不 可测的深海,怒浪澎湃着,而且在那波浪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待着它的堕落,旅人不知不觉全身战栗起来。但更恐怖的是依靠救生的藤蔓,在其根接处出现了两只白色和黑色的老鼠,正在交互的开始啮着藤蔓。旅人拚命的摇动藤蔓,想赶走老鼠,可是老鼠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而且每当摇动一次藤蔓时,便有水滴从上面落下来,这是从枝上筑窝的蜜蜂巢所滴下的蜂蜜。由于蜂蜜太甜了,旅人完全忘记如今正处于危险万分的死怖境地,而享受着蜂蜜……

在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佛说譬喻经》中,以这段有名的比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么?’。

旅人:这旅人即是指你自己。

荒野:无尽而寂寞的荒野是比喻你无尽寂寞的人生。

秋天的黄昏:秋天的黄昏是比喻人生的孤寂感。何故你的人生就像秋天的孤寂?因为你是孤独一人旅行之故。虽说有亲属、家族、朋友,但并没有可以互相倾吐心中的一切,互相理解的心灵之友。即使是夫妇,也未必能互相理解心中之事而生活下去。人生的孤寂,原因就在这心灵的孤独。难道你未曾有过孤独的感伤吗?

白骨:路边的白骨是你人生的旅途中,家族、亲属、朋友等的死亡。你活到现在,应该看到很多白骨,那时你有何想法?有何感触?难道你也没有注意到紧逼而来的‘无常之虎’吗?

老虎:饥饿的老虎所比喻的是你自己的死亡。在此世间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故你非死不可。死对你是最恐怖的事,所以释尊以恐怖的老虎做比喻。

松树:你爬上崖顶的松树是指金钱、财产、名誉、地位等等。这些东西即使再多,濒临死亡时,一样也带不走。

藤蔓:藤蔓比喻的是‘还不会,还不会,我还不会死’的那种自我安慰的心态。仔细想想:已过去的十年二十年,也只不过是‘啊’的一声之间便如梦如幻般地消失了。今后的几十年也会同样度过的。

老鼠:不断咬着藤蔓的黑白两只老鼠是指白天和夜晚。他们一刻不停的缩短着你的生命。

深海:深海所比喻的是‘地狱’堕入地狱,必须承受‘八万劫中大苦恼’这件事便称为:‘后生大事’。

毒龙:产生地狱之苦的是这三条毒龙,即指你心中的贪欲、嗔怒、愚痴三毒。

蜂蜜:蜂蜜是指人的五欲:食欲、财欲、色欲、名誉欲、睡眠欲。一天之中,你不断所想的,继续所求的无非是为了这五欲的满足。然而不断的舔着蜂蜜,不知不觉的堕下去,岂不是太愚痴了吗?

你能否定你不是这个旅人吗?!

释尊在此开示你的真实之相——亦即此‘后生一大事’一刻一刻的逼近着。并且向你说明解决之道。

来吧!莫让死看到你的背后,要从正面跟死对决。唯有解决死,才能真正得到人生绝对的幸福。用力打开佛教通往幸福之门的是你自己啊!

人生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请珍惜你宝贵的人生,多做些利益人的事,学习佛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如何正确看待「烧高香」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

常用佛语的背后义理

你的业障重啊! 常听佛教徒讲业障,听久了实在让人害怕...

人生四个等级的境界

人生在世,有贵贱之分,穷富之分,也有境界高下之分。...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受了五戒吃肉会影响往生吗

问: 法师,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蜂蜜了吗?有的师兄说受了...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五祖弘忍大师的转世轮回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

慈学长老尼:出生与出家之难

出生难 我的名字叫慈学,是出家的时候师父赐的。俗名林...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洞山禅师有一天在过河时,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

【推荐】12个经典禅意故事

【一】 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佛教词典】决定义经

(经名)佛说决定义经,一卷,宋法贤译。说五蕴,五取...

【佛教词典】有漏业

为“无漏业”之对称。指不离烦恼过非之诸善恶业。在黑...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

改过迁善祸变福,感佛慈悲唯至诚

无锡袁氏小学校长袁宝鋆,字丽庭,他母亲信佛,创办锡...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作恶一日有余,行善千日不足

你要下辈子保持人身,你得修中品的十善业道,你得要持...

惟贤长老:宗教与封建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不同的,有很大的区别。 一、产生的...

佛教教旗的缘起与象征意义

目前我们在许多寺院的法会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我们是一个普通的清众,住在常住里,没有忏室、静室,...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

平心静气阅读思惟净土经论

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

星云大师的养生之道

星云大师今年已经91岁高龄了,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