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过堂的要点与意义

云乡法师  2013/04/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过堂的要点与意义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严格的过堂用餐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不能讲话,不能随便出声。吃饭前后念诵《供养偈》与《结斋偈》,表示供养诸佛菩萨、供养众生。吃饭时应当提起正念,食存五观,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产生感恩心、慈悲心、平等心和责任心。

在过堂时,僧众排班,整齐有序地进入斋堂。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中堂的安静与庄严,以示对诸佛菩萨的尊敬。

起初,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开始念《供养偈》之后,也就开始行堂了。行堂的义工拿着装食物的桶和勺子,沿着桌子走来。过堂期间,僧众不能说话,要用特定的手势对行堂的人表达自己的意思。

第一遍行堂时,只要僧众不拒绝,行堂的人通常就会把每种食物都在碗里装上一点。如果僧众不想要某种食物,或者觉得碗里的饭菜已经够吃,可将右手竖起,掌心向外,或用右手在碗上方做——个遮挡的动作,以示需要。

过堂时端身正坐,脊背挺直,不要趴在桌上,不要低下头用嘴凑近桌上的碗,双脚不要交义或翘起。不能浪费食物。

开始吃饭时,先把筷子和装着饭菜的碗先后移近自己,然后拿起筷子,左手将饭碗平端在胸前。

端饭碗时,拇指扣在碗边,其余四指平托碗底,古人称之为“龙含珠”。右手持筷子夹起食物送人口中,动作要轻柔而利落,古人称之为“凤点头”。对于稀饭、汤等流食,可以把碗端起来饮用,对于固体食物则不能把碗放到唇边扒拉着吃,一律使用筷子夹起来。

第二遍行堂时,如果僧众需要添加食物,就把碗向前移动,伸到桌子外沿附近。

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里比划一下,表示需要添加食物的多少。

想要添加某种特定的食物,就把那种食物从碗里夹起来,向行堂的人示意。

对于某种食物还想再添加一些,可用筷子或手指在碗边轻点一下。

对于某种食物只想要一点点,可用右手拇指和小指比一下,表示“少量”。

对于稀饭,如果想要比较稠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里做一个竖插的动作;如果想要比较稀的,就用筷子或手指在碗上面平划一下。

吃完饭之后,将碗叠起,放在靠近桌子外沿的地方,将筷子放在碗右侧距离约一寸的桌面上,筷子与桌沿垂直。

这一套复杂的过堂仪轨展现着佛门的威仪,然而过堂仪轨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持表面上的优美大方。

佛教的修行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与正念觉知是分不开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并保持觉知。然而普通人由于观照力微弱,经常忘失正念,过堂仪轨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缘。要使行为符合这套仪轨的各方面细节,并在沉默中进行有效沟通,必须集中精神,随时觉知自己在做什么和想什么。吃饭时不具备正念,心不在焉,妄想连篇,就是随着贪嗔痴在流转。

只要学会在吃东西时真正地提起正念,一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感恩。那时候,也许你会忽然理解弘一大师说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为喜爱的饮食而狂喜,也不为不喜爱的饮食而烦忧。

端饭碗的“龙含珠”动作,有一个深刻的含义,喻示着众生皆有宝珠一般的佛性。佛性的开发从培养观照力开始,我们应该勇猛精进地修行,随时让正念提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

任在一切处办道十年,不如丛林办道一日

参禅人,要知以禅为道,办道即参禅是也。此一大法,尘...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

因儒童的故事:结婚当天却出家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

行坐举止的礼仪规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寺院「斋天」有何含义

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金光明经》编...

广超法师《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

沙弥的等位与类别

沙弥,在佛陀初期的僧团中是没有的,沙弥在佛教中的出...

佛学常见辞汇(十二画)

【惠能】 人名,为禅宗第六祖。六祖降生时,有异僧到...

【佛教词典】眼界

【眼界】 p0997 瑜伽五十六卷八页云:问:何等是眼界?...

【佛教词典】行香仪则

(术语)行事钞下三曰:若行香者,不令妇人指挃掌掌。...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

因为知道会死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人的生命在呼吸间,但我们不能只是知道会死,我们要好...

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

食肉具有危险性的个主因,就是凡是肉类都含有尸毒。那...

梵网经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一、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

女人在生理期可以念佛诵经吗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

度化众生,要先修布施

佛法是福慧双修的法,福慧两足方能成为究竟圆满的佛陀...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

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看花开花谢--善用身体过秒关

「无常」的道理大家虽然常听,但却很难体会这两个字更...

如何为自己卜得一只上上签

明朝憨山德清禅师说:抛却身心见法王,前程不必问行藏...

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坏有关系吗

问: 请问法师,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与坏有关系吗?...

恶口两舌

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