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二时临斋仪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义

2018/1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二时临斋仪中的「三德六味」是何含义

佛教徒都知道,出家人在早、中饭前都要唱念“二时临斋仪”(即供养偈和供养咒),然后才可用斋。出家众饭食时,常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三德六味”究竟是什么意思?

一般佛教徒午供时,亦要念:“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诸圣贤,下及六道品。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令今施者得,无量波罗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唵誐誐曩三婆缚袜日啰斛。”

三德,指轻软、净洁、如法。六味,指苦、醋、甘、辛、咸、淡。系出自《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一序品,佛临涅槃时,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备办种种饮食,其食甘美,具有三德六味。至后世,成为寺院每日上供所念之供斋句:“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分别是哪“三德六味”?

三德者,《涅槃经》云:“诸优婆塞为佛及僧,办诸餐具,种种备足。其食甘美,有三德焉。”

一、清净德,谓精洁无有荤秽。

二、柔软德,谓柔软甘和而不粗涩。

三、如法德,谓随时措办,制造得宜。

六味者,《俱舍论》云:“凡调和饮食之味,各有所宜,无出此之六种。虽进修道行之人不尚于味,然滋益色力亦由于此,所谓身安则道隆故,有六味之须也。”

一、淡味——淡者,味之本也,能受诸味故。

二、咸味——其性润,能滋肌肤故,调诸味必以盐为首。

三、辛味——其性热,能暖腑脏之寒故,味之辣为辛。

四、酸味——其性凉,能解诸味毒故,味之酸为酢。

五、甘味——其性温,能和脾胃故,味之甜为甘。

六、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脏之热故,味之冷者为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出家人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问: 出家人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慧律法...

剃发出家应具备哪些条件

佛法大海,渐次而入。从皈依三宝,到发心出家,经过剃...

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

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原文: 经云,供养父母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功德等...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天津有个居士带来五、六个女孩子,那个天津女居士跟我...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

「粪扫衣」与「祖师衣」的释义

【粪扫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捡破烂的布料,然后呢拼凑...

佛法僧为什么称为「三宝」

佛法僧三种为什么称为宝呢?因为他是指示众生断恶修善...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在家居士的三种戒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学佛的全部内涵,由戒生定,由定...

【佛教词典】向来

为“向去”之对称。即自昔日以来之意。祖堂集卷五船子...

【佛教词典】慧满

(一)唐代僧。生卒年不详。河南荥阳人,俗姓张。曾投僧...

口德决定运势,聪明人不说的10种话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口德好才能运势好,...

持诵《妙法莲华经》的不可思议公案

在中国晋朝有一位昙翼法师,前生是一只山鸡,今生却得...

戒律衰落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

临终三大要讲记(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

优填王与吉星女

佛陀时代,印度的俱昙弥国为优填王所统领,他的王后不...

修学净土法门要有大丈夫的气概

闻信净土来念佛的人真的很少,即便闻到了净土,念念佛...

高僧谛闲法师的禅定工夫

谛闲法师与印光法师(18611940)为真莲友,彼此同唱教...

广化老和尚《人为什么应该素食》

前言 从前一提到素食,就会联想到佛教,由於多数人的...

《地藏经》是什么样的境界

《地藏经》的当机众全是大菩萨示现 如果你念地藏王菩萨...

孩子学习差怎么办

问: 我们家孩子10岁了,上2年级,现在在学校简单的加...

【推荐】如何知道罪业已经忏悔干净

怎么知道我已经如法地忏悔干净了?这有判断方法,我们...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