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出家的含义

如本法师  2012/0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修行,其本意实乃殊胜庄严之意,不解出家修行真谛之辈,往往对出家的动机与意义失去正面的共识,因而臆测错误,或道听涂说,或受传统邪说谬论而导归成邪论,自始至终不得正解出家修行真实义,也因此思想中毒巨深,障碍自己对如来正法的认知,想要踏入佛门求得正觉,实乃飘渺,甚可怜愍! 

出家(梵语Pravraiyaj)真正的含义是在出离五欲六尘的因缚,不受其所沾染,正解其境本空,幻化不可得,得亦得不住,如是精进修证,渐破无明烦恼,明心见性,与实相中道法相应,法身彰显,自度度人,福慧圆满,瓜熟蒂落,佛道自成。

简单而言,出家就是出三界家,出轮回家,出生死家,出烦恼家,出五欲六尘束缚之家,以达到证成无上菩提的根本意趣,若禀持这种志向,即与十方诸佛同一鼻孔出气,何以故?因为十方诸佛与如此出家本意正等无异故。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里,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出家修行由此可知,是何等的自尊庄严,是超凡入圣的大工程,岂非一般无知泛泛之辈所能及!所能熟悉。

出了家忘了家,是忘了五欲六尘之家,忘了三界家,忘了生死家,忘了轮回家,忘了烦恼家才对,忘了一切束缚困住自己的尘埃,正解诸境本空,幻化了不可得,与寂灭性为住,若如然,方为出了家忘了家实际之义。

出了家忘了家,是实践佛道的暂时过程,若不忘了家,因而念念俗家,回忆亲朋眷属,恋恋思亲,则道业难成。若修行有得,禅定坚固,愿力胜过业力,其道心雄厚,犹如大树可荫护鸟只、猿猴、让人乘凉,果能如此,出了家而后回家,即可度化亲戚朋友眷属来学佛,这样回家有何不可!倘若出家修行有得,禅定、智慧、愿力坚固之后,因而不回家,忘了家,不度家眷亲朋好友,反而有无量过失的,有违佛法本意,失去菩萨道度生的精神。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旋即回皇宫首开法筵,广宣妙法,度化宫廷文武百官、其父王、诸多王子、与其俗妻耶输陀罗、其子罗瞧罗等等,这是铁证之实例。乃至历代高僧大德度化家眷亲朋公案,其数之多一一不胜枚举。 

出家后不是意味全然不可回家,而是为了道业之成就,暂时忘了俗家,先将世俗之习气,烦恼尘埃,无明妄惑努力精进净化,所谓大死一番即是,不然法身慧命焉能复苏!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唐朝布袋和尚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如本法师文章列表

佛预言出家人容易得两种「恶疮」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又出家人有二痈疮,何谓为二...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

能在动中修,这更是功夫

昨天有一位出家人问我在忙什么。我说这段时间,上午忙...

界诠法师的出家因缘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

出家需要的条件与方法

依据如来的正法规(dhamma)与律(vinaya),以及国家...

锡杖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时应当携带的道具。...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

一个家庭两代人,母亲和儿子都出家了

出家,就是看破红尘,辞亲割爱,摆脱世俗之家,舍弃世...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回向的意义

回向,又作回向、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功德,回...

佛学常见辞汇(十九画-卅三画)

十九画 【劝门】 劝诫二门之一。见劝诫条。 【劝诫】...

【推荐】漫谈佛教的斋饭

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

【佛教词典】大小互入

谓一可摄多,多亦含一,大可入小,小可容大。...

【佛教词典】唯新熏种不应道理

【唯新熏种不应道理】 p1009 成唯识论二卷十一页云:若...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四个原则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怎样理解一切法得成于忍

问: 师父,《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于忍中的这个忍...

慧远大师感得山神运木建殿

慧远大师一生充满着很多感应的故事。比如我们有个出木...

念佛和诵经前是否应先上香

问: 念佛号和诵经前是否上香?如果时间紧先不上香,...

阳德享盛名,阴德天报之

『四、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养名誉,隐藏为性。能障...

效医鞭伤

人生一切的苦难,大都是行为的错误而来的业报。反过来...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如何以礼待人,显见自心中佛

礼是礼貌,待人的礼节,礼仪等,第一堂课已讲过。现引...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

人生聚散总是缘

因缘实在是宇宙人生最奇妙的真理!世间万事,成也因缘...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