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不是为了了生脱死,你还谈什么呢

大安法师  2012/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在我们修行为什么很难成就?烦恼重,一念佛就昏沉,一昏沉就控制不了,想一想:“拉倒吧,正好昏沉还能够睡一觉。”睡得很美,他是这样的。你看我们这个昼夜念佛里面,到晚上基本上就会缩水很多人。他们都到哪去了?都跑去睡觉了。还有很多十天百万佛号闭关,虽然有不少精进的,但我们知道也有不少是懈怠的。他发表体会的时候不好说,最后跟别人说。“你十天怎么样?”他说:“我十天很有收获,睡得很好,胖了好几斤。”你看看,关房里面:那当然,无忧无虑,给你送饭去,你又睡八个小时、十个小时,大家都管不了你。但是你想得法上的利益,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那是不可能的。

觉明妙行菩萨再说:“你现在虽然在你原来的道场过得很舒服,也很有规模,但它并不是一个修行的地面。”这里面觉明妙行菩萨都是看得很清楚——天眼圆明了。确实就像我们现在有些道场,可能它的硬件设备都很好,等等,但是它没有氛围,它没有修道人的这种精神气概,它没有道场天龙护法的加持力。所以它就不是修行的地面。

就告诉他:“你不一定要依着那个地方——既然不是修行的地面。你一定要有一种气概,你就真正把修行落实在你的心地当中,万缘放下。”怎么“万缘放下”?不要考虑衣食的问题,“一钵依于十方”。“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啊。你不要一个真修行人还想到:“哎呀,我这个饭谁来给我提供啊?”你就做好饿死的准备,但是你真正修行就会感得护法。所以你不要去考虑这个饮食的问题,也不要考虑你在哪儿住的问题。佛陀在世的时候给我们示现一个很好的榜样:三衣一钵,树下一宿——就在树下打坐。你说,当一个修行人在树下打坐,以天地作为他的房庐的话,他这种清净解脱到什么程度!一生身体依于大地,就是把生存的这个资生用具等等全都放下,这样“真真切切求度生死”。

万缘放下,这么精苦修行为什么?就是要度脱轮回生死之大苦,不是求人天福报的。一个修行人不是为了了生脱死,你还去谈什么呢?只有了生脱死,圆证自性本具的佛性,这才是正修行之法。我们会听到那些“人间佛教”、“人间净土”讲得冠冕堂皇,但是整个的就指向人间,没有指向出世间的超越意向,这里面是会有问题的。菩萨进一步开示,你有这样的一个求度生死的心态是要大丈夫气概。这叫“死期败烈”,你闭关就做好把生命作为赌注的程度,不成功便成仁。轻身似尘,重法如山。把这个身体看做是尘埃一样的,这样一个置生死于度外的修行,你才能有几分相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忏悔应具足十心

我们要忏悔业障,必须生起十种善心,从后翻破之,以为...

念佛放光明的道昂法师

念佛放光明 道昂法师,唐朝魏郡人。法师风神清沏,对佛...

只隔了一世见面,就彼此不知不识

佛在过去生行菩萨道时,曾经是帝释天,虽居崇高显荣之...

降伏自心的秘决

当今时代,无论是居士还是出家人,都能方便、及时地接...

临终的五趣相

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

念佛动中修,要修到什么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们一个人不是没事干的,...

烧香作炭

佛陀在舍卫国说法的时候,感化了一位青年发心跟随佛陀...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义

次观众生世间清净。此门中分为二别:一者观察阿弥陀如...

大安法师:往生是靠佛力还是靠自力

问: 临终往生完全是靠佛力,所以都说净土法门是他力...

哪怕是独处,也不要去交那些损友

作为一个朋友,一定要讲信誉。那这个信不欺的意思,也...

这八个字误却了往生大事

觉明妙行菩萨对常摄说: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

【佛教词典】阿伽陀

(饮食)一作阿揭陀Agada,药名。译曰普去,无价,无病...

【佛教词典】央崛产难

禅宗公案名。又作央掘产难。央崛,即佛陀之弟子央崛摩...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

末法时期,天下灾难频传。天地失调起源于人不断的追求...

打坐的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

禅定者调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师原文: 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

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时,...

母亲留给儿子的证明

有一个台湾的企业家,他是通过中国佛学院来找我。他有...

正如法师:贪心是纷争之源

1、不贪,不是无为,而是为而不为。 2、看得开,想得...

修行很简单,大道至简

人修道,坏在一个要自己好上。什么都想要最好。比如问...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

东林佛号的唱念方法

各位莲友,东林佛号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将近有二十年的...

信愿行的过程与差别

心即是佛,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哪里都离不开,因一...

圣严法师《超度》

真有亡灵吗?当然。 超度有用吗?是的。 有时候我们会...

蚂蚁哲学

多年来我一直给年轻人传授一个简单但非常有效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