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大安法师  2013/06/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极乐世界的四土生因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为何土所摄。天台家将十方佛国类分为四土,即凡圣同居土(凡夫与三乘圣人共居)、方便有余土(声闻、缘觉及地前菩萨所居)、实报庄严土(圆教四十一位、别教地上菩萨所居)、常寂光土(诸佛所居)。四土的差别只是就往生者的根机而论。在西方净土本身并无此分别。极乐世界乃是阿弥陀佛依无漏善根所成的唯一清净的净土,而四土的差别乃是往生者唯识所变。

一、凡圣同居土生因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未断见思惑,以一向专念之力,得蒙阿弥陀佛愿力加持,临命终时,舍娑婆世界同居秽,生极乐世界同居净。得生净土,即截断生死轮回之苦,故名为横出三界。带业往生的凡夫依念佛功夫的浅深分为三辈九品。而十方世界凡圣同居土的凡夫,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得漏尽通,始截生死流,出凡圣同居土而升方便有余土,此名竖出三界,其事甚难。净宗念佛带业往生净土,其事至易,故名易行道。如是方便直截,殊胜稀有,乃十方世界之所无。故知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胜于十方佛土,良有以也。

二、方便有余土生因

若人念佛功深,以离杂乱之心专念一句名号,或系缘忆念阿弥陀佛相好光明,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若达此境界,虽不求断惑,而见思烦恼自然断落,则从娑婆凡圣同居秽土,横生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此土以伏断尘沙惑的程度分三辈九品。

三、实报庄严土生因

若忆佛念佛历历分明,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无第二念,不为贪瞋烦恼诸念之所杂乱,是名事一心。事上即得,理上未彻,属定门摄,未有慧故。若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自本性忽然契合,了知能念所念唯是一心,不住有念,不落无念。诚如莲池大师所云:“若言其有,则能念之心本体自空,所念之佛了不可得;若言其无,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弥陀疏钞》)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言思路绝,不可名状,唯是一心,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得杂乱,是名理一心,属慧门摄,兼得定故。念佛若达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土,同时分证常寂光土。

四、常寂光土生因

法身大士任运进道,四十二品无明,生住异灭四相,悉皆断尽,即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而证究竟无上菩提,究竟无余涅槃,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与常寂光土,以无明惑的多寡而区别。

一般来说,娑婆世界净业行人,大多生在凡圣同居土。于中随其功行浅深,分三辈九品(或无量品)。兹举几例以证。
天台智者大师,相传释迦之化身。临终时,有弟子问:“未审大师证入何位?”

智者大师回答:“我不领众,必净六根(相似即、十信位——注);损己利人,但登五品(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此位圆悟如来藏性,圆伏无明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注)。”

智者大师的回答,表明自己还属凡夫,只能生到凡圣同居土。蕅益大师临终示偈,表明自己的修证位果,“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蕅益大师自称尚居名字即位,圆悟如来藏性,见地与佛同俦,而见思惑尚未能伏,何况乎断?如论往生品位,蕅益大师亦只能生凡圣同居土。此世间大彻大悟人,亦多多是此等身份。二位大师的本迹不可测度,然其末后示位,以身说法,杜塞后人以凡滥圣之弊,恩德弘深,诚末法净业行人之顶门针。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能加持临终者不贪恋娑婆吗

问: 请问大安法师!如果心里还留恋世间的财产事业,...

没有「愿」来作导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众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则当中轮回,是业力所感,是不...

只要执持名号,就具足了一切

阿弥陀佛叫万德洪名。一切功德凝聚的实相德能,凝聚在...

做人不痛苦?那是火宅啊

问: 西方极乐世界固然很好,但我也很珍惜现在。虽然遇...

【佛学漫画】阿弥陀佛为何一直站着

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为斯义故,立撮即...

莲池大师《云栖净土汇语》

●开示 水陆会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窃惟净土之为教也,...

【佛学漫画】既然明白世间是苦,为何不把苦卖掉

如此的贫妇,对净土法门一无所知,只是念佛数年就能预知...

念佛是愚人所为吗

【原文】 或问:妙喜云愚人终日掐数珠求净业,念佛果愚...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乘善根界」与「二乘种不生」

这个二乘种不生是出在天亲菩萨《往生论》。《往生论》...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应如何扩大自己的心量

问: 如果觉得自己心量狭小,没办法生起大悲心,应该...

地狱是怎样形成的

问: 地狱是怎样形成的? 大安法师答: 佛经讲地狱,...

【佛教词典】五会法师

唐朝法照依准无量寿经中风吹宝树之音声而创立五会念佛...

【佛教词典】轭

轭有四种,谓欲轭、有轭、见轭、无明轭。障碍离系是轭...

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

四烦恼六者:疑者,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

佛住止在阿耨大泉时,有五百位大比丘众随侍在侧,皆是...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

【推荐】绍云长老访谈录

出家因缘及与虚云长老师徒因缘 记者:您19岁即徒步往江...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

净土为何独指西方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

了解自己的优点

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来世间,都有各自的使命,唯有...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禅的方法和求生的愿力两者并重

禅宗所说的悟,是摆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

一人荼毒,祸殃五代:人贩子的家族命运

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一个家族八十余年的兴衰史,是一个名...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

跟牛相比谁更清净

师父,我觉得内心比以前更清净了。 哦? 因为我坚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