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净界法师  2019/0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看《阿弥陀经》前半段,用快乐来引导你,七宝池、八功德水。但是你看到《阿弥陀经》中半段的时候,佛陀口气一转,“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开始讲圣道的功德——往生是为了获得不退转!

诸位,如果只为了快乐,你不用大费周章到净土去,到诸天去就好了,诸天就够快乐了。

你到净土去,是为了成佛而去的,“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阿弥陀佛花了五劫的时间思考出来的净土,如果只是为了快乐,需要思考五劫吗?他把诸天的快乐复制过来就好啦!身体健康、神通自在、宫殿楼阁,这个诸天都已经现成的东西;难就难在这个快乐的背后,它有圣道的力量,这个就是需要他思惟、为实施权。表面是快乐,背后是圣道的功德。所以,阿弥陀佛创造净土,他的内心真正的意思是要让我们成佛的,快乐只是个方便法门。

因此你必须把成佛纳入你生命的规划。我再讲一次,

你是为了成佛才到净土去的,净土不是你的终极目的,它只是你一个过渡。诸法因缘生,诸位,你现在的规划错误,你以后一定会后悔。

你少做这个动作,到了净土,你就会觉得进步比别人慢、成就比别人小,因为你刚开始没有做好规划。所以我必须教育大家,你必须有往生净土的愿力、你必须有成佛的愿力,这两个不冲突的。你可以一次做好,为什么要分两段呢?

佛陀法华会上说,舍利弗尊者在以前的经典,那是多么威风,智慧第一,佛陀什么事都叫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去做;到法华会上舍利弗尊者是羞愧得,那实在是感到非常的后悔。他说我一个阿罗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证得空性、我也证得空性,他有安住力、调伏力,我都有,为什么文殊菩萨能够坐千叶宝莲,到十方世界转大法轮,而我现在只能够在山上思惟空、无相、无我?我们产生的作用为什么差这么多?他甚至于怀疑佛陀是不是有所偏心。

佛陀说,这跟我没有关系!我的说法就像雨水,雨水是平等的,但是如果你是棵小草,你吸收的水分少;如果你是棵大树,你自然吸收的水分多。这个是你们自己的根机,跟雨水没有关系。你不能够说小草吸收的水分少,你怪雨水,对不对?你自己没有准备好。

诸位!你与其到了净土再来后悔,为什么现在不多做一点?所以我们要强调发菩提心。

除了求生净土还得发菩提心,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因为你迟早要成佛的,这两个没有冲突。

《佛法修学概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律航法师的往生经过

他在往生前的一个礼拜,就叫我到他身边说:拿纸笔来,...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

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

中国向有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之说,侧面反映出中国...

净土宗与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说,身为有情众生,每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虽...

我们临终的那一念,必须有三种忆念

佛教讲到我们生命的现象界,主要是靠因缘的力量来创造...

阿弥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念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个念功德包含身、口、...

我想回家,可哪里才是我的家

近几年,常常往返于国内外各个城市之间,不仅身心疲惫...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

绍云长老留给沩仰宗法子的开示:接了法就要有行持

法卷传法 徒具虚文 所有到我这来接法的人,我都把这个...

何以应当戒杀?

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现在有一...

【佛教词典】毗婆沙论

(书名)Vibhā?ā-?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名...

【佛教词典】一切遍行戏论粗重

【一切遍行戏论粗重】 p0015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

发起菩提心的两个因缘

菩提心有本质上的差别跟作用上的差别,在本质上的差别...

平常为何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

佛教平常给人影响最深的是僧俗弟子中很多人都在称念南...

梦参老和尚99岁华诞,星云大师五台山祝寿

2013年7月6日,星云大师朝圣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并专...

大安法师对萧平实若干种净土著作的辨析

问: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

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

如果知道生与死是必然的过程,那么,生命的本身就是尊...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

心肝在树上

有一只雄鳖和一只猕猴,两个感情非常的深厚。猕猴常常...

地藏菩萨的圣号应该如何念

问: 应当念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或者念地藏王菩萨还是念...

心态好,运气就好

心态表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只要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

观此六尘如六大贼

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

成功的两步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 寺庙,距离...

转劫浊成净土,莫过于放生

一方面,佛教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