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惟贤长老  2013/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开。为什么这样讲呢?净土,有西方净土、东方净土,十方上下都有净土。佛降生、修行、成道、说法都在人间,度众生以人为对像,在做好人的基础上走菩提道路,这是宣说、践行人间佛教的一种典型。人间净土实现了,也就同时实现了西方、东方、上下十方的净土。

净土法门所讲的三福业为:“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第一个福业,讲把人做好;第二个讲解脱,以持戒为中心;第三个讲菩萨行。《阿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与三福业紧密相连,要生彼国必须把人做好,这是前提。第一个福业相当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下士道,第二个福业相当于中士道,第三个福业相当于上士道。

三福业与三士道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讲在做人的基础上修解脱行,发菩提心,直至成佛。故做好一个人是前提,否则谈不上解脱与净土。

二、“做人”是人间佛教的基础

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20世纪30年代在重庆的缙云山汉藏教理院首先明确提出来的,当时叫人生佛教,其实就是后来的人间佛教。当时我正在那里读书,我亲耳听他讲过“人生佛教、真现实论、真菩萨行、菩萨学处”这些内容。人生佛教,是太虚大师根据印度的佛法和中国传统的佛教,对佛法进行融贯,并结合现代实际做出新的判摄后,提出的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伟大佛教思想,为当今学人指出了一条契机契理的修行之路。

太虚大师当时为什么要提倡人生佛教呢?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分不开。当时佛教是以这两种方式来流行:一是消极隐遁,躲在深山、岩洞修行,独善其身;二是一说到佛教就给人以神秘感,让人以为就是念点咒、搞点神通等等,带有迷信和神秘色彩。因此形成了佛教内部不振作、外部受压迫的现状。佛教要更广地弘传,必须要避开这两种,不隐遁化,不神秘化。

人间佛教第一步就是说要把人做好。太虚大师有二首偈来说明这个内容,一首: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另一首: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这些内容都是提倡把人做好,才能够逐步上升乃至于成佛。这条成佛的路线就是“由人到超人再到超超人”:首先把人格完成,做好一个人,为人天善;继而奉行三皈,严守五戒,做一个超人,为解脱善;在此基础上发菩提心度众生,出世而入世,做一个超超人,为菩萨善。以人乘直接趣入菩萨乘而成佛的道路就是人间佛教修行的中心思想,它有四个阶段,第一人生改善,第二后世增胜,第三生死解脱,第四法界圆明。

我把极乐世界实现在人间,就是要使人间净化,这个与三福业、三士道的精神相合。没有人间佛教,人间没有净化,你的心灵没有得到净化,哪来极乐世界呢?《观无量寿经》上讲念佛以三心“至诚心、深善心、广大回向心”来念佛必定往生,其实就是进行心灵上的净化。

三、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一致

太虚大师倡导实现的人间佛教,与净土是联成一片的。若是能够实现人间佛教,也就实现了人间净土,必定进入弥陀净土,那就是华藏世界了,莲花与莲花相印,连成一片,包括西方世界、东方世界,也包括娑婆世界,上下十方都包括。

太虚大师崇拜弥勒菩萨,一方面从思想系统来说,弥勒菩萨讲《瑜伽师地论》,是慈恩宗的祖师,而太虚大师“教宗弥勒,学绍玄奘”;另外弥勒菩萨将于五十七亿万年以后下生,在龙华树下三会度众生成道,那个时候的人间就完全实现了五戒十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把兜率净土化现在人间,是弥勒菩萨的愿望,也是太虚大师提倡人间佛教的真实意义所在。那么,在实际行动上,就必须要修三福业,三福业这条道路就是菩提道。因此,这个人间佛教的思想,与释迦佛、弥陀佛、弥勒菩萨所讲都是一致的。

现在这个世界,倾向物欲,崇拜物质,在五浊中,见浊很浓,处处充满常见、断见,这些都不是佛法的正见,这个业流会把世界引向毁灭。我们作为佛教徒,应该大力践行人间佛教。中国历代祖师,从晋代慧远大师、唐代八宗祖师,一直到近代的印光大师、太虚大师、弘一大师,都是提倡先要把人伦道德搞好,孝顺父母,戒杀放生,明因识果,修十善业。这是人生基础,佛怎么说的,历代祖师也怎样说,都是叫我们在做好人的基础上发菩提心,理论与实践一致,解行并重,这就是一条成佛的康庄大道。

因此,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是紧密相连的,“人成即佛成”是人间佛教的核心思想,人做好了,也就净化了人间,实现了人间净土,这也是净土法门的真正意义所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

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极乐世界以意为食,为何还要上大供

问: 《无量寿经》说极乐世界意以为食,那为何还要上大...

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后,是不是随时可以往生

问: 一些高僧大德修到一定程度之后,是不是随时可以...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干任何事,决心和长远心很重要

今天我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到这里参加打七是来种善根...

路头若识得,生死当下休

我们对于社会上这一切境风、音声色相、男女饮食,你没...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

【佛教词典】村上天皇

(926~967)日本第六十二代天皇。天庆九年(946),由...

【佛教词典】非人

指天龙八部中似人而非人的鬼神。...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止住时,曾为大众开...

一个恶念使亲人生不如死

有一次,末学到某医院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间,附近病...

商人与龙女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善良的商人,他驱赶着八头牛,到一个很远...

随顺世缘不攀缘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减烦恼》,讲了我们在和他人...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

舍利弗尊者入金刚三昧

佛陀往昔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一日,舍...

慧律法师《临终切要》

○本段为《临终备览》之纲领和重点,没时间阅览长篇大...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

空是什么意思?

空是什么?就是缘起无自性。这个不太好懂,第一次听到...

世事如迷途,佛法度人心

奉献他人,才是真正有利自己。我很感恩学佛带给我的改...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什么叫偷盗,先把偷盗解释清楚了,我们对这种行为产生...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的分解过程吗

问: 专修净土信愿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