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大安法师  2017/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进一步要开导不要怕死。

一般众生都是贪生怕死的,死亡临近的每时每刻都怕得要死,恐惧。这时候要建立净土的信心,这信心、愿力里面就包含着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在旷大劫以来,我们观照生命的流转现象,这一期得人身,感召的世界是一个秽土: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减劫的时代,一切都充满着痛苦——火宅,牢狱。那现在我生命即将临终的那一刻,是要离开这一个苦难的娑婆世界,由于我念佛,能够知道阿弥陀佛接引我到极乐世界的那个无尽庄严的净土去。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很称心如意的事情,是长久以来所盼望的事情。就好像一个牢狱里面的囚犯,他要获得自由,如果说释放的时间到了,他一定很高兴,出牢狱过自由的生活。如果说让你出牢狱,你还舍不得:“哦,我不出去。”给你自由,“我怕自由,我在牢狱里面活得很好,我已经习惯了牢狱的生活。”在牢狱里面,你上个厕所,小便,都有人监督。监督惯了,他也都很自在,发现没有人监督,小便都小便不出来。那这就叫异化,“我还是要人监督为好”。

所以,对于死亡要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里面包含着感恩的心:离开这个苦难的世间,到一个快乐的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恩赐啊!这是大火聚,那是清凉池啊!这种生命的转换,从一个苦难的人法界转到一个极为庄严的佛法界,我们占了多大的便宜,还能去怕死吗?怕死,你还是想留在这个世间受苦受难。所以,千万不可以怕死。不是由于你怕死,你就能不死的。就上战场打仗都有一个规律,越怕死,越会死;越不怕死,还越能生存下来。所以日本武士道就训练不怕死,每一次把生命做赌注,做好死的准备,往往他就能存在下来。

一个净业行人有没有信愿,其中有一个条件勘验,如果你还怕死,说明信愿是有问题的。具足信愿的人对死亡来的时候 —— 感恩心、欢喜心,是这个心态。

怕死也不得不死,怕死的心也就障碍了往生,往生就无分了。为什么呢?怕死的心,说明你没有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没有。没有这个愿,就跟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愿就对不上,就感应不上,就相违悖。一相违悖,阿弥陀佛虽然是大慈悲,阿弥陀佛十劫以来“如母忆子”,但是你不愿去,“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这个儿子就要逃逝,就要违悖这个母亲的忆念——母亲在忆他,他不忆母亲。不依佛的教诲——这教诲就是让他恳切求往生——的众生,也无可奈何,感应不上。佛不度无缘之人。信愿念佛为有缘,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摄受、注照这个念佛行人,这就有缘。如果你不念佛,就没有缘,虽然佛光还在那里,但你跟这个佛光、愿力感应不上。

实际上往生极乐世界是文成印坏,活着去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

居士讲演,只可专主净土一法,不宜泛讲。泛讲,乃讲经...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

可以睡在床上默念佛号吗

问: 晚上难入睡,或半夜醒了,睡在床上默念佛号,这合...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

死期不定,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我对死亡一直没有什么感觉,总觉得死亡都是别人家的事...

蕅益大师: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

甲午十二月十有三日,菩萨戒弟子智旭,一心归命极乐世...

吃荤对诵经往生是否有影响

问: 我皈依后十斋日是吃素的,其他的日子都是吃荤的...

不肯仗佛力了生死,怎能不反思

参禅一事,不是小根基的修行人做得到的。即使大彻大悟...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

庄稼长虫应如何避免杀生

问: 我是一个农民,要种地,可是有时庄稼上会长很多...

关起门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吗

问: 有人说,关起门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我们是否还...

我不如别人自惭形秽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居士,在寺庙参学时,与许多出家在家众接...

【佛教词典】口称三昧

指口称佛名,不杂余念,依此而声声相续,一心不乱,发...

【佛教词典】诫疑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故常告诫勿起疑惑,称为诫疑。据...

【推荐】古人的修身箴言

教子的金科玉律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

东来传法的高僧:求那跋陀罗

为了追随正法,求那跋陀罗弃家潜逃,到远方求师访友。...

合理地舍弃,才能得到更珍贵的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

圣严法师《沟通的方法》

人是群体的动物,不可能离群索居,除非你想成为与世界...

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问: 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

习惯绑住了大象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

第一念是哪里来的?如何让它不起

问: 当自己遇到人或事儿,刹那间就会一丝贪嗔闪过心头...

观心的五法

世间上,多数人喜欢看外面,不喜欢看里面,经常都在心...

民国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如果上点岁数,在农村生活过...

时刻戒慎虔诚,造福人间

时间分秒流逝,人生每一天,都是唯一的一天;每一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