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净界法师  2019/10/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应先无所住,而后生其心

我们在修行,从《楞严经》的启示,我想我们要建立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无住”跟“生心”的观念。你刚开始一定要“无住”。

智者大师很强调忏悔业障,他说,什么心态忏悔业障最快?你要站在“无住”的角度来忏悔业障。就是你一开始就相信你“本来是没有”业障。那你为什么会有业障呢?那是因为后来的一念妄动,根尘的碰撞产生了六识,所以才有业障。

智者大师说,你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有业障,这个业障你一辈子忏不干净。你看有些人,业障忏半天,没办法忏得清净,站在业障的角度来忏悔那就完了。你要站在一个清净心的角度来忏悔才对。

在《楞严经》讲,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你那个修行站的角度很重要,大概《楞严经》都不赞成你站在外境的角度来修学。你要站在一个清净的角度来忏悔,站在无所求的角度来求,站在无所得的角度来得,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建立一切法。

所以《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次第是很重要。站在无住的角度而发起菩提心!你这个观念掌握住了,大乘的妙法你大概纲要就掌握住了。

你看有些人一开始就是说,我要干什么,你要干什么。讲实在话,初学者没有资格说你要干什么。初学者是打得念头死,刚开始要先否定自己。初学者太多理想抱负,这个人是没办法修行的。

你还没有经过“无住”的阶段,讲实在话你没有资格谈“生心”这个道理。所以大家要体会一下,佛法的操作是有一定的轨范、一定的轨则的,你要错乱修学,你自己就很难达到这个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不是苦的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

顺境要用行力,逆境要用忍力

印光大师说:我们菩萨六波罗蜜,其实只有四个法门,就...

审视自己的个性

从小被认为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这个词听上去并不像批评...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

用功和修行

今天讲一讲在家人如何建立家庭。因为很多同修都在问,...

圣严法师《勤修三学,可免劫数》

佛教不相信定命论,但是相信因果论。 因果是可以改变...

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四个要求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推荐】修行楞严,成就解脱

念《楞严经》,持《楞严咒》功德很大,能消除业障,增...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

《观无量寿佛经》第五观:宝池观

【经文】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

如是修五门行,速得成就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 何者五门?一者...

【佛教词典】二十种喻法

(名数)一、般若为母,二、方便为父,三、檀为乳母,...

【佛教词典】婆收娄多柯

梵名 Bāhu?rutīya。意译为多闻部。小乘佛教二十部之...

身边的善知识

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的善友,是每个人生活...

【推荐】三界这一关跳出去,后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为什么说要往生净土呢? 前面我们只讲到念佛能够破除障...

现在能听闻佛法,应该珍惜这一因缘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

东林寺为何确立两大参照系

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