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四个要求

徐恒志居士  2012/10/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其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里,已开门见山地将持名念佛法门的要领,和盘托出。其中‘善根’(因)‘福德’(缘)是条件;‘执持名号’是方法;‘一日至七日’是过程;‘一心不乱’和‘心不颠倒’是目标;‘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和‘即得往生’是效果。具体说来,修持名念佛法门,有下列一些基本要求:

(一)积储三种资粮

这譬如远游,必须准备资粮。信、愿、行则是往生净土的三种资粮。所以这部阿弥陀经以实相为本体,以信、愿、持名为宗旨,以往生不退为力用。在信、愿、持名的宗旨中,以信居首,因为‘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有了真信,必能发起切愿和笃行。一个人如果一直怀疑极乐世界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发起真正的愿行。另外大乘无量寿经说上、中、下三辈往生都要发无上菩提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观经中则说九品往生,其中包括五逆十恶的下下品人,至心念佛十声,命终便得往生。既能‘至心念佛’,必定具足信愿,既有信愿,即是发菩提之心。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又说:‘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可见修此念佛法门,必须具备这三种资粮。

(二)具足正助二行

这就是要求福慧双修,凡是发菩提心,修念佛行,即是正行——善根(亲因);孝养父母,尊敬师长,积极工作,见义勇为,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等等,即是助行——福德(助缘)。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主要是指示我们要具足正助二行,来达到往生的愿望。

(三)依靠自他二力

实践佛法首先要依靠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以‘八苦’为师,把修学佛法与人事的磨练结合起来,与痛改习气结合起来,在种种障碍中忍得过,越是在困难中练成的,功夫越靠得住。但净土法门还可兼仗他力,因为阿弥陀佛曾发临终接引的大愿,只要念力猛利,就能感应道交,使我们多障凡夫,十念、一念都可以往生。(在大乘无量寿经、观经和念佛三昧宝王论上都有说明。)称赞净土经还说:‘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在大乘无量寿经解中,把‘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二句,看作是‘净宗的心髓’。因为佛力加被,行人心才不乱,于是十念相续,便得往生。所以称净土宗是他力法门,是易行道。当然,如果我们不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而误认为念佛法门,轻而易举,留恋尘缘,心存轻慢,正不知何年何月才得解脱哩。从根本上说:众生是弥陀心中之众生,弥陀是众生心中之弥陀,自他二力,正是二而不二的。

(四)念佛

念佛就是作佛。口里念佛,心里想佛,就是在作佛。想佛怎么个想法?想佛的相好、佛的庄严、佛的功德,想佛在因地中的修行,在果地上的成就。常常想,你的心就是作佛。

念佛是大乘法的精髓,成就无比快速。它是捷径,不要断烦恼,带业往生。因为要断烦恼太难太难了!唯独念佛法门不需要断烦恼,只要把烦恼伏住就行。

念阿弥陀佛,我们的能力只能带业往生,生到极乐世界,我们的智慧、神通、道力就可以跟七地菩萨相等。念其他佛做不到。

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念佛,为什么很少人相信?业障太重了,想求消业障断烦恼灭罪业,不必求其他经咒,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好,只要一心称念,念念无间。

我们修的是一心不乱,只要短暂时间得一心就行,平常每天有几秒钟得一心不乱,慢慢时间延长,几秒到十几秒,二、三十秒,天天在培养,临终时,那个一刹那,也是一心不乱,就往生了。想在临终有把握,全在平时放得下。平时对世缘、法缘都要看淡、看轻,不可过分执著,容易得一心。要学着什么都好,好事好,不好事也好,好人好,不好人也好,你心才清净,才容易得一心。

念佛要求一心,为什么不能得一心?这个想看,那个也想看,这个想听,那个也想听,一百年也不能得一心。你看多了,听多了,心就乱掉了。怎么能得一心?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听,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三年五载就得一心。

念佛求“一心”,万万不可把“一心”挂在心上。“我念了一天、两天了,怎么还没得一心?”这个念法,你一辈子都得不到一心。原因你夹杂。常常想着“一心不乱”,就是夹杂。念佛求神通、求感应都是夹杂,都破坏功夫。念佛什么都不求,就老实念,自然感应现前,自然得一心不乱。

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把一切妄念归成一念,念久了,自然就明心见性,这是修明心见性最殊胜的方法。

应当把持名当作这一生中唯一的大事来办。二六时中,一天到晚昼夜不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个念头都没有。恶念、善念都没有,你功夫得力了,决定往生。真正老实人不问问题,把所有的念头统统放下,你才能得三昧,才能开悟。只有你死心塌地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死都不放,你就等于开悟。

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总归宿,是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利中之利,无过于念佛,念久了得定,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能开智慧。念佛三昧为三昧之王。

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己真心本性的德号,持名念佛就是念自性、念真心。声声佛号把我们唤醒。真正醒过来了,就明心见性,净宗叫理一心不乱。念佛得禅定,叫事一心不乱。大乘里讲的禅定,能断烦恼、开智慧。

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时并没断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家人,阿弥陀佛来了,我要跟他去了,活着走的,不是死了走的。如何能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定要做到净念。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东西,叫净念。净念是修清净心。

念佛的秘诀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怀疑,心不清净,夹杂,念不清净。

通常念佛,在念佛之前,念一遍弥陀经,这一卷弥陀经是定心的,收心!我们的心散乱,一卷经念下来,心定下来了,然后念佛号才得力。乱心念佛号念得再多,不得力。要定心,要清净心念,心愈清净愈虔诚,感应不可思议。

(一)

念佛最忌 精神涣散  字句模糊 先快后慢 既无音节 又不联贯

心不应口 声不摄念 轻忽养识 古德所叹 如此念法 永难成片

(二)

声和韵稳 字正音圆 恳切绵密 沉著安闲

声合乎心 心应乎声  心声相依 妄念自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这一次到台湾去,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

没有「愿」来作导引,念佛也是往生不了

众生在三界六道的因果法则当中轮回,是业力所感,是不...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没有空间的...

大安法师:临终昏沉,有人助念能否往生

问: 总想去东林寺闭关,一直也没有去成。几年来经常...

受持法华经,得往生净土之益

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

迟早都要成佛,为何还要去极乐世界呢

问: 佛说,一切众生毕竟成佛,在佛不增,在众生不减。...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当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当下之时,为了使我...

久修之人当警惕此「五花箭」

五花箭者、皆烦恼所摄,谓诸魔王,有神通力,由见修行...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要尽可能不伤害他们

昨晚,我住进深圳一家海边的酒店,享受着怡人的风景,...

苏东坡泣泪谏言:我哀篮中蛤

《我哀蓝中蛤》 宋苏东坡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

爱别离怨憎会,实在苦不堪言

什么叫爱别离?相爱的人,结果分手了,这个时候也很痛...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

【佛教词典】四转

(术语)真言之法阿字转为 阿, 阿(长), 暗, 恶如...

【佛教词典】二足

(术语)以人之两足譬福智二者。六度中般若为智足,其...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

香花与臭鱼

在佛经中说到一段譬喻,一群捕鱼之人,一天,卖鱼以后...

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白话浅译

破妄念佛说(一名直指心要) 明四明鄞江沙门妙什着 法...

培养修行习惯的重要性

《释门自镜录》里记载,有一位叫法衡的比丘,他也是好...

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

《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

往生品位深浅之判别

问: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是以凡夫发心大小分判,而...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

父母不会在原地等你

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有一次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

圣严法师《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

寺院道场的十九种法事法会

法事是寺院道场重要行事之一。在所举办的法事当中,有...

「半」的处世哲学

明末清初的硕学鸿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罪业越是会现形

傍晚,某某法师与一些信徒,近十人上承天寺请示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