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要尽可能不伤害他们

2014/06/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要尽可能不伤害他们

昨晚,我住进深圳一家海边的酒店,享受着怡人的风景,心情格外舒畅。走出房间,凭高远望无际的大海,海边郁郁葱葱的丛林,活泼可人的鸟兽和各种鱼虫在嬉戏,仿佛这世间最圆满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走进厅堂,里面层层客房数不胜数,个个装潢典雅、高贵精致,无处不是洁净如新,周围还有栏杆环绕,仿佛步入了无量光宫殿。

此刻,虽有上千人住在这里,但是心怀慈悲、口诵心咒、相信因果的人一个也没有,于是,我的心情倍加伤感。我仔细观察,发现这里整日整夜都有客人在吃饭,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宰杀无数的生命。由于心无慈悲之故,他们肆无忌惮地享用着众生的血肉。

由于客人的需求,酒店老板安排工人从夜里两点钟到早上八点之间,不停地宰杀着,鱼虾虫鸟狗等旁生都难逃劫难。这些众生日以夜继地忍受着身体的剖割之苦,内心感受着死亡的恐惧之苦。死亡骤然降临到这些生命身上,仿佛世间无形的魔鬼,它所带来的痛苦超乎想象,无法估量。如果用心思维,这个轮回的外表无论如何美妙,如同这家酒店,外内的庄严无不圆满,但背后却有无数生命遭受贱踏,这足以说明轮回本来就没有实义。我们今生若不修持正法,在生生死死中轮回真的没有意义。不相信前生后世,勤奋地完成着犹如阳焰般的琐事,这就是轮回众生。

善趣恶趣无论何方都是痛苦,哪有丝毫安乐?如理如法地思维是现量可见的。

真正的修行者,若要脱离轮回的大苦海,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上师或者僧众身上,只有依靠自己解脱才是最重要的。修行者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与谁同行,都应当时常辩苦乐,明取舍,理解轮回的苦,广大、深重而漫长,这样才可能自利利他。

当自己坐在名贵的车子里,虽然欢喜雀跃,看似令人赏心悦目,但细心观察,当夏季车子奔驰在高速公路上时,亿万生命被撵死在车轮之下,华丽的外表背后,只有积累恶业。

如今,寺院里的一些修行人,为了保暖和美观,穿戴被宰杀动物的皮草外衣,这真是愚蠢至极,缺乏智慧。因此,在行住坐卧、衣食住行中,究竟背后给众生带来的是利益还是伤害?深思这点是修行人最重要的责任。生活中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尽可能不伤害他们 ,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更是修行人的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这五种事情,很容易会折损清净智慧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

水别再来了

从前有个人,赶了很远的路,又累又渴,正好看见一个木...

【推荐】没有很坚定要往生的人,福报最好不要太大

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

【推荐】地狱五条根,财为第一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为什么把财放在第一位,因为...

【推荐】想趋吉避凶,就要调伏欲望

儒家思想认为什么是好人?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启...

不能往生西方,则所作有益之事,完全成了世间福报

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

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

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减少众生杀业,二是培养自己...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问: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就是说没有男女相....

女人一生中最常得的心理疾病

于压力过大,而又没有及时得到解压,长此下去的话,很...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当下能令心清凉、解脱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

最近老莫名发脾气怎么办

问: 最近老莫名发脾气怎么办? 正如法师答: 发脾气...

【佛教词典】不觉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

【佛教词典】境本定身

为天台宗所立之词,指释迦丈六之劣应身。境,所观之境...

圣严法师《你会吃饭吗》

吃饭要如何吃出健康?吃出味道?这要由我们吃饭的心态...

修空观的三种观法

智慧的观照应该怎么观照呢?就是我们遇境逢缘应该怎么...

莲华的十种比喻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莲华出污泥而不染,妙香...

发菩提心后,如何面对顺逆的因缘

我们再看对治退还。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复退还因,故立...

印祖念佛经验之谈

印祖在《一函遍复》中提出了念佛的一个总的原则:不管...

三轮体空是哪三轮呢

三轮体空是从布施波罗蜜来说。三轮是哪三轮呢?就是我...

为富不仁非为贵,见色不乱方为贵

宋朝韩琦任宰相时,买了一个妾姓张,容貌美丽。订立契...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

【推荐】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后一天,我们打七的目的,是用参禅的方...

一切皆是禅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

若能成就此法,于其中获益良多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

忏悔的五个要点

1、忏悔要有惭愧羞耻之心,要真正知道自己错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