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送终的方式和禁忌

大安法师  2014/09/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送终的方式和禁忌

每个人都有死亡一天,怎么去处理死亡是个大问题。奉行唯物论、断灭见的人觉得这不是问题,反正人死如灯灭,人断气后就往太平间一放,或者往库里面一推就好了。但殊不知这等于把他送到寒冰地狱里去。人死不是如灯灭,濒临死亡的体验是非常丰富的,是分好几个阶段的,这一定要高度地去关注。很粗率地去处理,按照他的自因自果可能要下三恶道,甚至还会加剧他的罪业,让他堕得更深。

如果我们懂得佛理,能够帮助他,本来应该下三恶道的,让他不下三恶道,甚至帮他往生到净土,临终断气的时候要给他念佛。死后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也要给他追荐超度,为亡者广做众善。使亡者永远离开三恶道,得人天胜妙的五欲快乐。现在的眷属也能得到无量的利益。

送终是大事,一切众生都迷惑这个事情。所以地藏菩萨就在这个法会上,就对着佛面前,以及与会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来劝说阎浮提众生在临终之日千万不要杀生,制造恶缘。临终时杀生以及拜祭魑魅魍魉对病人没有丝毫利益,反而结了罪缘。本来病人是个善人,按他的因果来世会生到人天道,甚至还能够修佛法得到圣果,但由于临终时被家亲眷属造了杀生的恶因,那么就令这个命终善人在七七日当中很难受。

比如你认为杀生对他有好处而杀了一些猪羊鸡鸭,这些众生就到阎王那里去告状。阎王就很震怒,这个账要算在这个病人身上,因为是为他杀的。阎王爷就要把他找过来到阎王殿对质,辩论核实命债。最后核实虽然可能不是病人主动地,意识清醒地去杀,是由家亲眷属所杀,要推迟他生到人天善道的时间。还有一种情况,这个病人本身在生没有任何的善业,据他的本业自然而然要下三恶道,这个时候就更当不起家亲眷属为他杀生所增加的恶业。

很多乡村做红白喜事时大摆酒席,大吃大喝,这是属于增加亡者的业力。所以地藏菩萨说:世尊,我观南阎浮提众生就应当要相信佛法,要做善事。这是地藏菩萨慈悲告诉我们送终的方式和禁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净土宗学人如何对待器官捐赠

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基本上是不鼓励大家器官捐赠,因为...

临命终的心有三种状态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印光大师先标出整个重点,就是临...

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

为什么一梦见保家仙,身体就生病

问: 我妈妈信仰佛教几十年了,现在除了住在家里之外,...

如何才能得善终

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

人死了不是烧点纸就能解决问题

鬼的定义是什么呢?鬼类中的饿鬼比较多,鬼当中也有大...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

我们要有这两种的决定相信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什么是三摩地、陀罗尼道、得泥洹道

问: 什么是三摩地?什么是陀罗尼道?什么是得泥洹道?...

在这个无常的世间,一口气不来就成了隔世生命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

【佛教词典】阿卑罗吽欠

(术语)a vī ra hū? kham梵语。大日如来之真言...

【佛教词典】施无畏

1、又名施无畏者,或施无畏菩提萨埵,即观世音菩萨的别...

大安法师:破除对身体的执着

这个身体的这种污秽、不净。我们每天都跟四条毒蛇相处...

向外攀缘,人生无解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

【推荐】妙莲老和尚《吃素增福寿》

1.素食少病又健康 我们佛家吃饭,完全都是素食;这在...

蕅益大师《见闻录》

(一) 【原文】 楚中有一生员,心迹正直,值冥府缺第...

蕅益大师《净土玄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六卷云: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

少欲无为,身心就会自在

我们常常说四大不调即是病,「四大」是地、水、火、风...

修习净土的人常犯两个毛病

整个净土成败的关键,就是在发愿。我们心中都有很多的...

念佛人是否一定要吃素

问: 念佛人一定要吃素,这个观点是否是由佛陀亲口说...

富楼那-说法第一

满慈子的名号 做大圣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解脱生死...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我们看第一段,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这个地方,佛陀从...

上智不如下愚,老实方获利益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