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大安法师  2014/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了生脱死的人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气魄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佛说无量寿经》)

这种生命的价值怎么去定位?这是一桩非常严肃的、重大的问题,但也是我们很难去进行定位的事情。因为我们凡夫的知见太狭劣,我们看不清楚。我们把假的当真的,我们把真的不放在心上,认为是假的。极乐世界这么真实,我们一听好像虚无缥渺、乌托邦似的;五欲六尘是这么虚假,我们一天到晚就是津津乐道,整个的颠倒。但这个颠倒,由于颠倒久了,也被这个颠倒所迷惑。你说大家都把五欲六尘、世间事业看得很真实的时候,我们跟他去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感觉到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了。就好像这个地方大家都得了精神病,唯有一个正常的人。

原来就有个公案,说一个国家有一个泉水,喝了那个泉水就会得精神病。这个国王就存了一个心眼,这些人都让他们得精神病,就让他国人去喝,唯有他自己不喝。等到大家都得精神病的时候,大家就把大家共有的行为认为是正常,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国王太不正常了,搞得这个国王都快统治不下去了。大家都认为他不正常,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干脆我也喝吧。”也变成跟他们一样,他也正常了。大家都追求五欲六尘,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另类,是不是你大脑有问题,大脑进水了?搞得你少数派。所以,这时候信心是很重要的。印光大师说,相信净土法门,也不要去问别人:你相信不相信?不要去问。哪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相信,你也得相信!要有这种精神。

佛说:“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 。如果你有这种信心,为什么不把世间的事务放下,五欲六尘的追逐之心放下,来转自己的心力在道德上。“道”和“德” 分开来讲,“道”就是正法,就是弥陀的名号,就是“念道之自然” 。“德”就是不失去的意思。如果这个“道”是体的话,“德”就是用,由体起用,你就能得到往生成佛的利益,“德”就体现你的道德。所以我们求这个道德要精勤努力地、尽形寿地、念兹在兹地去求,这才是你深信切愿的一个表达。你只要这样去做就得到极长生,“可得极长生” 就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长生” 这是一切宗教追求的目标,或者叫永生。净土法门是另外一个表达,是无量寿,用极长生。有长生还有一个短寿、不长生来和它对待,超越长生和短生的对待,用极,这种不二的境界,就是契入到我们自性的寂定,不生不灭。有生就有灭,有生灭就有寿命,只不过是寿命长短而已,再长也是生灭法。所以佛法的修行是离开生灭法,离开长短的寿命,无生就没有灭,无生法忍。所以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无为大道、涅槃大道就是无量寿。

一切菩萨示现成佛,绝对不是以国王的身份示现成佛的,一定要示现比丘的身份,舍家弃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提示。我们修行人对于世间的事情一定要有放舍的心,这个恰好就很难。常常有居士来问:“哎呀,我现在事业很多,是完全去忙于事业呢,还有留一点时间精力来修行佛法?” 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鼓励如果你的基本生存解决,你就一心一意来修行佛法,但实际上很难做得到。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是谁事业做得好,谁天天很忙,就是最有价值。忽然你什么事不干,成了闲人,别人都看不下去,家里都看不下去,得不到大家承认。他内心也就恐慌,他也站不住脚跟。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那就随顺,还是干点事业吧。不干没有办法,这是共业所感。不像传统社会,闲人是贵人。现在人没有这个观念,越忙越好。

所以“弃世事” ,这是我们重大的科目,要把世间的事情放弃,把全副的精力用在念佛求往生上,这是无量劫以来的一件大事。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是由于放不下这个世间的事情,懈怠、放逸,虽然遇到净土法门,但信愿还是建立不起来,“自求之”还有距离,于是还在这里滞留。所以真正要了生脱死的人,他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那样的气魄,特立独行,不怕别人的讽刺、冷嘲热讽、轻慢。我是求往生的人,我自己甘心把自己边缘化,我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你有不有这种气概?而且是在你世间事业做得最辉煌的时候,你急流勇退,平淡下来,好好念佛。

这个时代你要看到这个共业这么厉害的时候,你还干什么?!除非你生存有点问题,如果你生存基本上能够保持基本的温饱,我是觉得你要全心全意去念佛,还没有玩够吗?酸甜苦辣还没有做够吗?多少年老的人这一辈子过得很苦,你一生的痛苦,你的苦难要有回报,要用你的痛苦凝注一个非常巨大的求往生心。不要再因循了,也不要在这个世间做任何幻想。它是五浊恶世,一世不如一世,一年不如一年。那些还在这里宣扬要在人间建立一个净土的人,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只要看到普遍的人心是什么样子,土是心变现出来了,你先反照自己是什么心呢?你还能去讲大话吗?

学佛人一定要严峻地面对自己、解剖自己,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如果说这个世界还能建立净土的话,那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可以不存在,阿弥陀佛也不需要那样地精勤努力地变成阿弥陀佛。就是由于我们这个三界成不了净土,极乐净土对我们才有意义。就是我们自己业力太重,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阿弥陀佛的佛力的加持才对我们很重要,对这一点一定要搞明白。所以释迦牟尼佛再三殷勤地劝勉,就是要让我们把这个五浊恶世的世间放下,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人中分陀利华,这就是诸佛欢喜、天龙护念、人天恭敬的事情,就能得到“寿乐无有极”的胜妙的果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生死是一念妄心捏造出来的

如劳目睛,则有狂华。 讲出一个譬喻说,为什么有些人在...

哪有闲心去看戏

过去,梁武帝很尊重佛教,拜志公禅师为国师,皇帝对师...

不要再问我你的前世是什么

不要想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不要整天为了不确定的事而...

解决了生死,父母的恩才可以报

有些人不进禅堂来,反正一天到晚有饭吃,无所谓。年青...

人生无常,抓紧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突然晕倒,而且大小...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前两天,中国佛学院有人来接法,我就和他们讲:你们接...

是什么因缘触动了十法界的门

我们时刻的检查自己的内心的相貌,从而反省自己的心态...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

大安法师:念佛要念六字还是四字

问: 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

出现不好的逆境,不要恐惧也不要嗔怒

在修行过程中都是凡夫,对一些事情一些人冷漠没有热情...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佛教词典】弟子死复生经

(经名)一卷,刘宋沮渠京声译。有优婆塞先事外道,后...

【佛教词典】普眼三昧门

(术语)大日如来普门示现之诸大众曰普门大众,观此普...

杀食巨蟒灵龟引发怪事连连

本文是我同事亲口所讲,全是他当年在安哥拉时的真实经...

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问: 弟子一直有个疑惑,就是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

遵式大师:校量念佛功德说

大般涅槃经云: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

聪明的理发师

很久以前,有一个智慧大臣请一个理发师修面。理发师给...

报父母养育恩德,是一切众生本有的天性

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

国王的白发

一群比丘在孤独园围坐着,讨论佛陀为何能舍弃世间人人...

佛教报恩孝亲谈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

2020如瑞法师新春寄语

各位网友,大家新春吉祥! 猪年即将过去,鼠年就要来临...

名字会对人有很大影响吗

名字,是陪伴人一生的称号。作为一个人的标志,每个人...

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附庸

林青好像总是在忙。 上学时,忙着学习,忙着考好学校...

不拔眼中钉

我们在生活中如果碰了钉子,所谓「眼中钉」,要不要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