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勤则不病,不勤则病

大安法师  2015/04/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勤则不病,不勤则病

示耳之曰:“勤则不病,不勤则病,勿谓夙业,其报甚近。慈父弥陀,数数亲觐,可以永年,况乃却病。”(《西方确指》)

这八句偈颂讲得非常直白。看过去好像没什么,仔细思惟,这里面包含着佛教甚深的义理和心性上甚深的利益。

那么从这段开示来看,耳之可能是一个性情上比较懈怠、放逸的人。根据这个来加以对治——“勤则不病”。一个人要勤劳,勤奋,勤苦,精勤。无论是世间的事业还是出世间的道业,都要勤奋。这个勤奋在六度里面就称为精进波罗蜜。那一个人在世间,他能够什么事情都自己动手去做,遇到事情都能够动脑筋去想,身心都很勤快勤劳,他身心的各个部分——五脏六腑、大脑的神经细胞,都能够活跃,他就调动了人潜在的免疫系统,就能不生病。反之,不勤奋、不勤劳就容易生病。我们看现代人,虽然好像物质生活比古代提高了很多,但是为什么病这么多呢?现在你要到医院去——现在最跑火、生意最好的就是医院——医院盖多高的楼还是人满为患,病人特别多。

这里面跟不勤有关系,现代人都容易放逸。比如现在发明的一些东西,都是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大家都喜欢去买汽车,一个长期开车的人他容易生病。不愿走路的人,一出门就想坐车;一上楼也不爬楼梯,就上电梯:这些都容易导致疾病。一般的是身体动、心静,这个人身体会比较好。但现在的情况是身体不动——坐沙发、坐汽车、坐电梯,身体很舒服;但是心很乱,心乱想,正好相反。这就导致种种的疾病,尤其是心理上的疾病。

不勤则病,关于这一点,我们中国上古的古圣先贤都很了解勤奋跟放逸的利害关系。大家注意看《尚书》,其中有一篇叫《无逸》。这是周公写的,周公辅佐成王——成王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武王比较早去世,成王还很小。周公辅佐他,等到成王长大成人就即天子位。周公是他的叔父,就恐怕他年轻耽逸,放逸享乐,所以就作这一篇《无逸》来教训他。那么《无逸》这一篇呢,主要是教成王要晓得民众耕稼种田的艰难,以这个作纲领入手的:由农民种庄稼的艰难来推崇简洁朴素,来节制那种田野游玩,要听从周边诸大臣的忠谏,远小人,守先王的法度,能够容忍各种诽谤——这些内容,来教育成王。

如果能这样做,就能够得到寿命长,国家也就能够兴旺发达。国家的兴衰、治乱,跟一个君主是否勤奋和放逸有关系。其中提到了一些历史的好的一面,比如像殷商有几个国君非常英明,像中宗、高宗、祖甲,他们的享国都很长久,有坐天下三十多年的,七十多年的,五十多年的。一般他们都能在位这么长时间,而且导致天下大治,都是由于他们对老百姓非常关心、勤于政务、对天命有敬畏来获得的。所以这些人他们不仅国家得到兴旺,自己的寿命也很长。反之,那些一登上君位就开始放逸——游乐、放纵五欲的快乐,这样的君主往往都是国家很难治理好,自己在位的时间都会很短,有的就是十年、八年,乃至于五年、三年。这方面的君主也很多。

所以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也就看他的修德。这个德方面就包含着勤奋。当你生病的时候,你不要以为这是以前的业障,实际上就是你现生放逸、懈怠、不勤奋的报应。这个六度里面精进波罗蜜,为什么很强调?就在于你无论持戒、忍辱、禅定,没有精进波罗蜜一切都会落空。那么当一个人很精进、勤奋的时候,就能够引发他善的种子,善业就能够有相续;当一个人放逸的时候、懈怠的时候,他的烦恼就会现前,就把他以前不好的业力种子引发出来。再加上放逸、懈怠,当一个不好的境界现前的时候,他也没有自性健康的力量来对治,都是烦恼跟烦恼相应,就加大了身心的疾病乃至种种的障碍。所以就得要勤奋。

那勤奋行善——勤奋要落在善上,在世间所有的善里面,唯有念“南无阿弥陀佛”是最高的善,是第一的善。所以你能精勤的就像上一段讲“南无阿弥陀,念念恒相续”的话,那么阿弥陀佛大慈悲父,我们就能够常常亲眼见到。如果精勤的去念弥陀的万德洪名,就可以延长寿命。阿弥陀佛本身就是无量寿!你天天念无量寿,那可不是令我们现世也能延长寿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完整地获得像阿弥陀佛同等的寿命了:可以永年。并且可以“却病”,就是身心上的疾病在我们念佛的过程当中都能够治愈,一切疾病都会远离。

这一点在种种开示里面讲到。念弥陀名号就能治病,那么不一定所有的人都会相信这一点。像我们上个礼拜怕流感就要放醋,觉得只有放醋能够杀病菌,好像你念佛就不管用。其实对阿弥陀佛名号有决定的信心,我们都在弥陀名号的持念当中,难道还不能够拒绝一点感冒的病毒吗?!最终还是信心问题。所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万病总持,一定是能够治愈各种疾病的。我想这几年无论是我们打佛七还是闭关的活动,使很多人亲自感受到念佛就能治病。前不久我们闭关活动里面有个女居士谈到,她的癌症真的就治好了。就在这里做了一个十天百万佛号闭关,走了一个昼夜念佛的修行,回去后一检查,什么癌细胞都没有了。这样的例子还是不少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

病患的意外收获

有一对夫妻新婚没几天就发生车祸,新郎伤得非常严重,...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

医者应戒杀生

陶隐君①取生物为药,遂淹滞②其上升。夫杀生以滋口腹...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觉明妙行菩萨就谈自己,他在晋明帝的时候(322至325年...

如何克服节后综合症

长假早已悄然结束,短暂的闲暇,似乎打乱了往常的生活...

四十八大愿——(第39愿)受乐同于漏尽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

离开现前一念心性,没有一法是真实的

真正的修行,其实修行,实际上讲,修,就是要把我们的...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念佛最为尊,别忘了我们尊贵的身份

我教原开无量门,就中念佛最为尊。省庵大师《劝修净土...

法藏菩萨成佛以来已经十劫

【经文】 阿难白佛,法藏菩萨,为已成佛而取灭度,为未...

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情动入胎。没有断见、思惑都应该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佛教词典】十喻观

(术语)大日经所说之十喻也,真言行者于修法中必修之...

【佛教词典】十遍处

【十遍处】 p0103 显扬四卷五页云:云遍处者:谓十遍处...

往哪一个方向去,就看你怎么发心

法可以让你成就一种资粮力,但是这个资粮力到底是往哪...

五个【不要紧】与十个【无论如何】

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念佛心是攀缘吗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净土宗是大乘法门,当然也应...

有佛法就有办法

在我这一生中,俗家父母生养我的色身,固然劬劬劳苦,...

自利利他是圆满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

星云大师《求法的态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是本年度新生训练,我要向...

普贤灵感,遇难呈祥

冲法师系交洲人,立志到印度求法,礼拜佛陀圣迹。即发...

星云大师:不要把福报漏了

我们赚得的钱财,把它放在口袋里,口袋有缺口,钱财漏...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这一次到台湾去,见到台湾那边的佛教事业办得很好。...

大安法师:文化人学佛的通病

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