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如何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大安法师  2015/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萨如何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上面这段经文很重要。我们面对的众生很多,用什么心态去对待他们?我们随顺他的方法是什么?这里就说得非常地明白了。对如是——就是以上所表述的这么多不同种类的众生。我皆,就是平等,不遗漏一个。悉皆如彼,如彼就是要顺着他的希求、心性去随顺。一切要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他为中心。

我们恒顺众生就不是要让众生恒顺我,是我要恒顺众生,我要理解他的处境,他的需求,他的好乐,乃至于他的烦恼,所以我皆于彼随顺而转。这里就有智慧了,先要随顺他,但随顺的过程当中,要生起观照的智慧,要转化他。那有众生,他烦恼很重,说他要抢银行,那你也随顺他去抢银行,给他站岗,那行不行呢?那众生有种种的欲望,我们最终随顺的是他的真性,但是他的烦恼,我们在恒顺的过程当中要转化。而这里就有善巧方便。

我们民间有一个传说,叫鱼篮观音。鱼篮观音就说观世音菩萨观察一个渔村有些众生可度,他就变化成一个很美貌的少女,拿着鱼篮,里面有鱼。那么这个村里的年轻人一看,一个美女来了,大家都来追求。这个美女就说,你们要娶我为妻就得要背诵经典。先是让他们背《心经》,这一背,有好几百人都背会了。那说你这么多人,我也不可能嫁这么多人,那你就背《普门品》,《普门品》也有好几十个人背会了。再背《金刚经》,背《金刚经》也有五个人背会了。

最后背《法华经》,最后就是一个姓马的背会了,就嫁给他了,成了马郎妇。那嫁给他,就在新婚的晚上,忽然这个新娘子得了急病,暴病就死亡了。把这个姓马的年轻人痛惜不已,就埋葬了。过了几年之后,有一个老和尚到那去,告诉他们,你们不要那么愚痴,那个鱼篮少女就是观世音菩萨。然后把坟墓掘开一看,金锁骨连体,那是观音的化身。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曾经参过一个婆须蜜多女,她是一个妓女,长得很漂亮。她这个菩萨呢,你只要跟她接近一下,就能得离贪欲际三昧。拿这个来度众生。

所以这个“我皆于彼随顺而转”,这里面就有智慧,有慈悲。总之,面对种种不同的众生,无论是善的众生、恶的众生,一个修普贤行愿的普贤行人,一定要有慈悲心,同时也得要有智慧行,才能随顺而转。

对这些众生种种承事,就是把一切众生看做是自己的父母,去恭敬地承事他。种种供养,这种承事供养就像对自己父母一样地恭敬。在这世间对我们最有恩德的是父母,所以作为一个人,他要孝顺父母,要知恩报德。所以在家里,父母就是两尊佛,供养父母胜过你供养阿罗汉的功德。如果你在父母面前,让父母生气,那父母每一声怨恨的语言,这个做子女的就要堕落。所以这个要像孝子恭敬父母一样地对待众生。

师长,世间的师长给了我们知识技能,出世间的师长予以了我们法身慧命,我们也得要侍奉这些师长。所以对待众生要像对师长一样地恭敬,这个师长,甚至就像恭敬供养阿罗汉,乃至于供养如来一样地对这些众生。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恒顺心态,就是要有一种平等心,观照一切众生,虽然他现在还是烦恼重重,福报不够,相貌丑陋,甚至不如自己的福报,但是从体性上观照,他有佛性,是未来佛。所以对待这些众生,就像对待佛一样地平等而没有差异。

对这些众生,这种随顺之法,就是要饶益众生,利益一切众生。这些众生有病苦的时候,众生总会生病,烦恼重。一般的病,有身体上的病,有心理上的病。尤其现在这个众生烦恼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吃的食品可能都有很多化肥农药,食品都不安全。现在想到《无量寿经》有句话叫“饮苦食毒”,现在是全面食毒的时代,呼吸的空气都有毒,喝的水有毒,粮食蔬菜都有毒,所以生病的人就很多。对他身体上的病,一个是饮食,是四大不调,另一个也有业障病。无始劫以来乃至今生的业障,让他生病了,这时候医药是没有办法的。

所以你要给他作良医,让他消业障,过上一个健全的生活方式。比如现在得糖尿病的人,现在已经能够确定,吃肉多的人容易得糖尿病。你让他少吃肉多吃素,你就给他开了一个良方,你就是他的良医。再加上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很快,竞争很激烈,所以人就有心理上的种种问题,抑郁症,焦虑,恐惧不安,臆病,所以你得要让他解决他心理上的烦恼。所以这个就得为一切病苦的众生为作良医。

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从事相上来说,他迷失了路了,本来应该往南边走的他迷到北边了,你跟他指出个正路来。实际上这里就讲到,众生迷惑颠倒,他就在三界六道轮转不已,不能走到解脱的正道,所以你为这个迷失在三界六道的众生指出一条解脱的道路,这就是“于失道者,示其正路”。

于暗夜中,为作光明。在黑夜当中走路,没有光明就黑灯瞎火,那就容易掉到深渊里面去,你要给他一盏灯。这个从法上来说,我们众生在这里就是无明长夜,你能为他讲经说法,这就是法的光明照亮他的内心。

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贫穷无告的人,你布施让他得到衣食的温饱。这里从法上来说,他一点佛法都不知道,不了解自己有如来藏的珍宝,所以他就很贫穷了。虽然他有很多钱,但也就有句话叫穷得只有钱了,他也是贫穷的人。你让他了解,通过佛法修行开发他自己内心的大方广的宝藏,这就是“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菩萨要这样地去以大平等心饶益一切众生,这是我们随顺众生的心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一切都有定数吗?如果不一定,那佛如何预知呢

问: 诸佛菩萨皆有五眼六通,能知过去、未来、现在之事...

从内心发起真正救度众生的心

修行需要压力,想一想,现在多少的父母亲眷,对我们有...

成佛以后也有三不能

永明寿禅师说:故知但遵教行者,依法不依人,无不证果...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

度众生苦,一切要从利他的角度出发

我们的一切遭遇都是自己过去业报所感,要追求幸福,不...

法布施里面最大的功德

用净土法门来劝勉众生,这是法布施里面最大的,于是功...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

别人修行有困难时,应适当拉他一把

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八万四千人远尘离垢,于诸法...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里经济宽裕,身体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

往生到极乐世界后,就有三种不退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不退...

舍命不一定解脱,可能还会随业受生

汝将谓舍命便解脱乎。不知识随业牵,又复受生。驴女马...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

【佛教词典】利益种类自利利他

【利益种类自利利他】 p0704   瑜伽三十五卷十八页云...

【佛教词典】印度佛教史

Yindu Fojiaoshi   印度佛教史籍。藏传佛教觉囊派学...

这样忏悔三次,因缘就会改变

成就一个安全稳定的功德,这个事情也是非常重要。我们...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

四大不调在身体上的表现

一者四大增损病相: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

慧命向导

有个家族中的一些成员,打算合组贸易商队越过沙漠到另...

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

外让一步,心进一步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为合...

拜佛的养生原理是什么

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何由可致?明...

为何说地藏菩萨早已成佛

大家经常念的《觉林菩萨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前世今生夫妻缘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自己有时会想不通,为...

三伏天要吃什么

三伏天可谓是夏季最为炎热的时候,那在三伏天吃什么才...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

《物犹如此》白话选译

一、孝亲友爱 谁无父母?谁无兄弟?动物孝亲友爱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