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大安法师  2017/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懡[忄*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 —— 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我们这些凡夫众生到临命终时,都是会颠倒的。就是神识离开的时候,濒临死亡,第六意识的主宰已经消失了,第八识的业力种子翻腾、翻滚的时候,所以在这个秽土靠自己的力量修行,到了这样的生死关头,是最难得力的,大修行人都很难保证如如不动。

所以,无论是只是有点事相上的修行,或者是空腹高心的狂慧,他到生死关头都用不上了。别说一般的修行人,就是一生非常认真负责的,对自己的法身慧命非常认真的人,开悟了的人,持戒、禅定功夫用得非常绵密的人,到了临命终时,如果你的习气还没有除掉,还都摆脱不了随业力最重来轮转的格局。

蕅益大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谈五十六岁两次大病,两次大病之后他才感觉到平时参禅的功夫、阅教的功夫都用不上,唯有哭着念弥陀的名号,他平时还算真实用过功夫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功夫还没用到这个份上的人,该是怎么样?

所以了解这一点,我们才深刻的感恩阿弥陀佛临终来接引的这个大愿。靠通途的自力修行,真的就像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十个人就有九个人会走错路头,中阴身的境界一现前,“瞥尔”,很快的就随着最重的业力牵引,轮回去了,这时候开悟的功夫都派不上用场了。所以为什么谈后生问题,五祖师戒禅师后生就是苏东坡,草堂青禅师的后生就是曾鲁公,真如喆禅师的后生成了一个亡国的皇帝等等,这都是大修行人,开悟者都是这个样子。

你就是断见惑的初果,在七次往返天上人间的时候,你出胎的时候都会昏昧,小菩萨出来也有隔阴之迷。在生死轮回的过程当中,你是很难作主宰的。所以才衬托出净土仰靠佛力的容易和必要。

唯有信愿持名,全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故,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已经成就了,他临命终时来接引,决定不会虚设。千江有水千江现,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只要有一个众生信愿称名,阿弥陀佛一定来接引,不会有分别心,说:“我来接引你,不接引他”,不是,都会来接引。这个接引对我们非常重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圣众现在前面的时候,来安慰我们、引导我们,所以我们心不颠倒,如入禅定,如如不动,不是自己自力修行的功夫,完全都是阿弥陀佛现前,佛光注照的结果,令我们自在的、安稳的往生。

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很多人会提一个问题,包括最近也在提:临命终时这一念一定要在阿弥陀佛上才能往生,如果没有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于是就谈功夫,这就是又回到自力的功夫了,我一定要念念念,念到临命终时,无论怎么样都是“阿弥陀佛”念头出来。那么,你能有这个功夫,当然我们赞叹,但问题是你没有这个功夫能不能往生?如果碰到一个横死,一个突发现象,这一念没有出来,能不能往生?包括在睡梦当中去世了,能不能往生?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对这个问题,曾经也以净土问答的形式向大家给出了一个回答。我们从功夫上,要赞叹、要提倡,所以我们要求大家打佛七、百万佛号闭关,乃至一天一万、三万佛号,都是让我们千念万念,把这往生的一念念成熟了,增上往生的品位,我们要提倡、要赞叹。但是,你不能有另外一个说法,临终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是不是能往生,这是要辨识的。怎么辨识?

你平时没有信愿称名,临终这一念又不在阿弥陀佛上,那绝对不能往生。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有一种情况,平时有信愿称名,临命终时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能不能往生呢?应该肯定的回答,决定可以往生。为什么?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往生,那你把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救度众生、临终接引的愿就放在了一个无用的地位,阿弥陀佛临终接引愿,是看到我们秽土自力修行,临终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才发这个愿的,这个愿就是要解决我们临终的困难的,我们临终是很难把握得住自己的,我们不知道临终是怎么死的,谁能保证临终这一念就在阿弥陀佛上?如果一定要建立这么一个观念,我一辈子念佛都在恐惧不安里面度过去了,不安心哪。如果阿弥陀佛在我们最需要帮忙的地方,他不能来帮忙,不慈悲,没有能力帮忙,没有威力,那阿弥陀佛会这样吗?他是大慈悲、大威德的一尊佛中之王啊!

所以,我们看到蕅益大师在这儿讲的这个话,我们才放心。阿弥陀佛圣众现前,安慰引导的时候,“故得无倒”,我们心不颠倒是来自阿弥陀佛那边,是阿弥陀佛的加持,令我自在往生。阿弥陀佛是见到我们这些业力凡夫临命终时迷惑、颠倒、散乱、业力沸腾的苦难,就特别发出临终接引愿,来保证我们往生这桩事情。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殊胜,所以释迦牟尼佛才殷勤再三劝请我们发愿往生。因为你只要发了愿,就能感通弥陀的大愿,阿弥陀佛就会现前帮我们解决往生过程当中的一切问题。

你说,是不是难信?但是,是不是感觉到两土世尊慈悲到了极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做到了这三点,我们就能往生极乐世界

现在我用最简单的语言给大家讲一下往生的保证。我们希...

善巧导净土,妙验西方路

沈中旭。字启白,江苏吴县人,年少时个性豪放不拘小节...

四十八大愿——(第5愿)生者皆得宿命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

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

对佛所说的净土一法,要深信不疑

净土一法,它的事理、性相全体是佛的果觉境界。也正因...

净土易往而无人,病根在于缺乏厌离心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

助念只是辅助,临终者才是主导

问: 近日市面上流行一套开封念佛团,团长程晋林讲话...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如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悲观

问: 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

「勤劳」出穷人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很多人整个的行为变...

这个才是往生的关键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素呢

印祖在一生的弘法当中,他很痛心地看到这么一个事实,...

【佛教词典】菜根谭

凡二卷。明代洪自诚撰。又作菜根谈。书名“菜根”二字...

【佛教词典】丙丁童子

(职位)司灯火之童子也。碧岩第七则评唱曰:如则监院...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再来

当释迦牟尼佛在讲了《法华经》之后,稀有难遭,极为殊...

我们今天犯的错误是什么呢

唯识学的基本的思想它的智慧,它主要的宗旨主要是一个...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

修净土法门获得真正的长生不老

世人想求长生,殊不知修净土法门正能获得长生不老。 昙...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国设首婆罗山的鹿野深林时,有位一百二十岁...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

常修梵行,为了临终一念

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

【推荐】以诚待人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贵人」

真诚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敷衍和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