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大安法师  2018/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门,及后经文中辩。消归自己者,明不专事相,究其归著,悉皆消化融会,归于我之本性。良由世出世间,无一法出于心外。净土所有依报正报,一一皆是本觉妙明。譬之瓶环钗钏,器器唯金。溪涧江河,流流入海。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里莲池大师谈到作《疏钞》是“博综群典”,就是非常广博地综合了很多的经典、经论,来证明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功德。

引经据典,说明莲池大师作《疏钞》的立意、观点,不是师心自用,不是他自己想像出来的,而完全是从经典当中流现出来的。因为净土法门全体都是佛果地上的境界,绝对不能在凡夫层面去理解,一定要以圣言量作为证明的依据。

在“十门开启”的第三门“义理深广”、第七门“部类差别”这两门里,莲池大师已经详细地引用大乘经论,来表达《佛说阿弥陀经》深广的义理,言之有据,并且在后面具体对经文文句的展开中都会有辨释,这是“博综群典”。最后要“消归自己”,就是表明净土法门不仅仅是谈事相,其实当下就是我们的自性本源。

有很多人乍一看《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觉得净土法门比较浅,以为黄金为地、七重行树、七宝池、八功德水、楼阁等只是谈事相的,殊不知这事相当下就有深邃理性和心性本体在里面,所以我们一定要探究事相的本源。

探究本源性的东西,就是回归自性。自性是玄妙的,不是事相,又不离于事相,这就是本性玄妙之谈——谈玄。就好像我们前面讨论“通序大意”,首先就是阐明自性(自性是很难谈的,但难谈也必须去谈),是由于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都是我们自性本具,没有一法出于我们介尔一念心性之外。

建立这样的基本认知,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树、楼阁等所有种种依报庄严,佛、菩萨、声闻等正报庄严,都不在我们心外,都是我们真如本觉妙明之心所显现。就好像金瓶、金环、金钗、金钏等不同器具,虽然在事相上表现为不同的东西,但其实材质都一样,都是黄金打造出来的。如果将它们放在熔炉里,这些瓶、环、钗、钏就熔化了,就是平等一相的黄金了;但经过打造,又有瓶、环、钗、钏这样的差别之相了。事相和理体是这么一个关系。这是第一个比喻。

再一个比喻就是一切山溪、江河、湖泊,它们都要奔流入海,到了大海就等同一味,都是海水。但这些海水的来源却是不同的水流,有种种的差别之相。

这就是“溪涧江河,流流入海。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这句话也常常用来表达净土法门跟其他法门的关系。“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的本觉妙明,就是《大乘起信论》讲的“一心二门”中的“心真如门”。

“心真如门”指的是理性,“心生灭门”指的是缘起事相,一心二门。这个“流”,有流出的意思,就是如果一念不觉,无明妄动生三细,就从平等一相的一真法界,真如本觉之心变成了无明。

无明有三种相:无明业相、无明转相、无明现相。这就是“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就是从一真法界流现出了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等身心器界种种差别的境界。

差别的境界是森罗万象了,我们就在森罗的万象中迷失了自己。殊不知这森罗的万象都是从平等的一真法界所流出来的。知道这个,我们修行就要还归此法界,就还转。我们就要从六粗境界的消泯、三细境界的转变来做起。这一切都是由于有念头,所以我们最终要对治念头。

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开始时有能念所念、能参所参,最后就是能所一如,和念脱落,漆桶打破,到了无念的状态。

要知道一切境界之相皆依念头而建立,离开念头就没有一切境界之相。“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梦中的六道没有了。没有了这些境界之相,我们就回归到了一真法界。

同时我们要知道,这种种的境界之相都是从一真法界妙明本觉中流现出来的,那么也要能当体从现象看到它的本体,一切境界之相全都是妙明本觉自性。我们常常会谈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要了解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还归此法界,如果还在这里滞留,从这个一真法界又流到了很远的地方,这就是“舍父逃逸”,远走他乡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出离心对净土宗的修习非常重要

在发菩提心之前首先要发起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

心态如果不归零,那根本没办法修行

法华经的思想,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要修空,那...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专修

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

念佛也是开发智慧的胜妙方法

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应化

在《大佛顶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谈自己...

倓虚大师开示随息念佛法

还有一种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

【漫画】念佛卖苦,端坐往生

民国时候,浙江慈溪有一农妇,家里非常穷,和儿子挤在...

把人生的顺逆因缘,当做成就自己的一种方便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 这...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钱伊庵居士的深憾事与护法心

印祖曾经高度赞叹彻悟大师法语: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

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

佛号是消业障之王

这个念佛,特别是闭关念佛,它首先直接地知道自己的念...

四弘誓愿该如何理解

问: 什么是自性?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

【佛教词典】还俗

出家人犯罪归家叫做还俗,若是自愿脱离出家人的生活,...

【佛教词典】三时

(名数)晨朝,日中,黄昏也。【又】谓正像末之三时。...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提倡环保--远离有毒香烛

可怕的现状 我们每到寺院等宗教场所,都会看到袅绕的烟...

缘是我们多生多劫积累而来的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发愿修行,而...

得到临终正念的三个重点

大乘佛教,有很多很多的法门可以来修学,古德把整个大...

【佛学漫画】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出家不要操之过急

问: 最近我有急迫的念头想出家,但现在我父母还健在,...

做到当下的无欲而为

一个活在头脑中的人,他的思想是无法停止下来的,因为...

清楚的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

有些事需要破格处理,结果才会更好

世间万事都有一定的格局,有时候格局也不是一成不变,...

须曼那花衣随身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城中有位大富...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