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界法师  2015/03/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念佛的修行者,我们不管是平常的消除灾障,或者是临终的往生净土,都不是我们的功德所成就的,完全是弥陀本愿的摄受。

我们只是成功地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转他成自,我们只是成功地把佛陀的功德,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功德,我们做了这件事情而已。

怎么样才能把佛陀的功德转化到我们的身心世界来呢?古人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叫做感应道交。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用观想、观相、持名都没关系,总而言之你的心跟佛陀的心要能够相应,要随顺,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所以感应道交是整个净土宗修学的主要的目标,你没有感应道交,你就不能够把佛陀的力量转到你的生命当中。

感应道交,从它的浅深,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就是平时的感应道交;第二个,是临终的感应道交。平时的感应道交,主要是在处理我们平常生命当中的障碍。比方说你身体不舒服了,很多人念佛把这个障碍破掉了;比方说你对生命当中的某一件事情有所期望,你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满你愿了,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它只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离苦得乐这一块来处理的,

所以这一块比较简单。你只要靠信仰就够了,你只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功德无所不在,你相信你好好地忆念这句佛号,阿弥陀佛一定会救拔你,只要信心就可以了,因为它的要求不高。平时的感应道交,它只是处理你平常生命的一些离苦得乐的问题,所以它相对的标准,也就是信仰式的念佛就足足有余了。

但是临终的感应道交,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因为它牵涉到了生脱死。我们都知道,稍微有一点教理基础的人都会知道,临命终是一个很特别的时机,临命终古人叫做腊月三十算总帐,是算总帐的时候。

我们内心深处在临终的时候,会有两个东西浮出水面:第一个,就是我们无始劫来包括今生的攀缘、贪求,产生了一种爱取的烦恼;第二个,就是我们平常所造的生死的业力。这两个东西平常不现前,所以你也就不知道怕。如果说,你平常是用信仰式的念佛,你临终还用信仰式的念佛,你生死这一关就过不去了。因为这两种力量,当生死业力跟颠倒妄想两个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产生的力量不是靠信心可以冲过去的,那得有一种智慧的观照跟菩提的愿力这种善根的力量,才有办法突破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平常念佛得力,临终的时候不得力,因为这是不同的相貌。你平常念佛,你只是处理生命的痛苦快乐这一块而已,是安乐道,但是你临终念佛是处理生死问题,那这个标准就更高了。

所以如果你有志于念佛,你的志向不只是今生而已,你有远大目标,你除了念佛以外,这个禅观的智慧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了。因为你临终的时候,你一定要面对你生命当中两个大的重点:一个你无始劫来的颠倒妄想,内有颠倒妄想,外有生死业力,你一定会面对的,你怎么过这个生死关。当然我们不必调伏它,我们不必断除妄想,我们更不可能断除业力,但是作为临终的正念,你起码要让这个内在的妄想与外在的业力是在一种调伏沉淀的状态,你不能把妄想跟业力弄得这么样的炽盛,那么的强大,对你临终的时候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在平时是用善念式的念佛,信仰式的念佛,到临终你就是要靠善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的特点

由这个他力的救度特点,也就构成了净土法门与通途自力...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

《红楼梦》中的声声佛号

净土宗四种念佛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唯持...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问: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请开示如何才能坦然...

四十八大愿——(第45愿)皆得三昧见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

转凡成圣并不遥远,只在一念之间

一声大磬响,妄想顿时亡,思惟真心与妄想,又是怎么样...

佛最后一次教诲

在萨罗国的娑罗树林,佛对他的弟子,作了最后一次教诲...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心律法师:既为夫妻,就当珍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则是家庭的基本构成部分。人...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

净界法师:宁可在山中睡觉,也不要在都市办道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有一个猎人,他...

【佛教词典】鲁梅楚臣喜饶

又称卢梅慧戒。西藏前藏地方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

【佛教词典】佛寿四喻

据金光明经卷一载,佛陀之寿命有四种譬喻,即:(一)海...

星云大师《命运靠自己》

一般人总想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是好是坏?因为人对于未...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净土阐教圣众之首——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梵语阿那婆娄吉低输,现在西方极乐世界,为补...

圣严法师:震醒了人性的光辉

在大震灾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感人的救灾事迹,如许多人...

修净土法门不要自卑

有些人总觉得修念佛法门,似乎有点低人一等。你看人家...

有因无缘苦果不生,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圆瑛老法师在十习因这段文,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善求与恶求

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当...

慧律法师《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

问: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学人在永宁寺听说压根...

爱,就是惜

数十年来,走访世界各地,常听人歌颂「爱」的伟大,并...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开示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凉,传某师请示师父有关带业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