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善求与恶求

2023/0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善求与恶求

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当时提婆达多虽亦从佛出家,却为名闻利养蒙蔽心性,造作三逆罪:于耆阇崛山推落大石、碎片伤佛足趾而出血,又于王舍城放纵黑象、欲加害于佛;率众脱离僧团别立一派、破坏僧团和合;又杀害已证阿罗汉果的莲华色比丘尼。提婆达多因自己故行杀生,恐惧将受恶报,而前去询问外道六师,六师答以种种邪见,告诉他:“为恶无罪,为善无福;若信敬心生,则丧断善根。”

阿难看到自己的兄长提婆达多为利养故造诸恶业,心中惋惜憾恨不已,悲伤懊恼、哽咽地禀白世尊:“调达真是愚痴!造不善业,破坏善根,使释种受辱。”世尊告诉阿难:“提婆达多非但今世为贪图利养而断破善根,在过去世中也因贪图利养而丧身失命。”

阿难向世尊禀白:“世尊!提婆达多在过去世中贪利丧身,其事如何?恳请世尊开示,我等愿乐欲闻。”

世尊对阿难说道:“善听!我当为汝等宣说。在往昔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于此南阎浮提有一波罗奈国。当时有位名叫摩诃夜移的商主,其妻自怀孕后,性情变得仁善柔和,怀胎期满,生下一名男婴,形体端正,父母对他爱念有加,于是准备美味佳肴,邀请亲戚和相师共同欢庆,席间抱出婴儿示众,并请相师为他取名。相师问:‘此儿受胎以来,有何瑞应之事?’商主回答:‘其母怀胎后,自然变得慈心和善。’于是相师便为他取名‘善求’。善求逐渐长大,好乐行善积德、慈愍众生。之后商主之妻再度怀孕,这次她的性情却变得恶劣,怀胎期满,生下一名男婴,形体丑陋,商主请相师为婴儿取名。相师问:‘此儿受胎以来,有何感应之事?’商主回答:‘其母怀胎后,性情变得弊恶。’于是相师便为婴儿取名‘恶求’。恶求逐渐长大,好为恶事,恒生贪心,且心怀嫉妒。

善求、恶求两兄弟长大后,与其他商人一同入海求宝,两人各带五百位侍从,先后出发。然而路途遥远,行至中途,船上所备粮食即已用尽,经过七日,大众都饥困将死。这时,善求与随行商人,一同诚心向诸神祈祷,希望能得到救济,度过饥乏之难。就在他们诚心祈祷后,遥见空泽之中有一棵枝叶茂盛的树,便朝着那棵树前行,发现了一池泉水。于是善求与众商人又复以至诚之心,祈求诸神哀悯救护。诚心感动了神祇,现身告言:‘斫去一枝,你们所需将自然出现。’众人听闻神祇之语十分欢喜,便将一树枝斫下,果然有美味浆汁流出。斫第二枝时,有种种食物涌出,百味具足,大家纷纷承接、各个都得到饱满。斫第三枝时,各种妙好衣服具现。斫第四枝时,涌现种种庄严宝物,大众所需悉皆备办。

不久,恶求及同行商人也到达此地,众人依善求的方法,也都获得满足。恶求心想:‘这棵树光是树枝就能涌出这么多好东西,何况是树根?我要砍倒这棵树、挖掘树根,这样必能得到极妙上好之物。’恶求心意既定,便命人砍树。善求听闻此事,不禁感到气愤懊恼,告诉恶求说:‘我们中途缺粮、饥饿困乏,生命危在旦夕,幸蒙此树相救,众人才得以活命。你怎么可以忘恩负义,怀此弊恶之念,想要砍伐此树?’然而恶求并不理会善求的劝谏,还是执意伐树掘根。

善求心系此树之恩,不忍见其遭受破坏,便率众人返家。就在恶求将树砍倒之际,出现五百罗刹鬼,将恶求及同行商人悉数食啖,他们的财物及同行伴侣,一切尽丧。”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善求,是我的过去身;当时的父亲,是我今生之父净饭王;母亲是我今生之母摩诃摩耶;恶求则是提婆达多的过去身。阿难!提婆达多由于贪求利养,不仅今生行不善事,过去以来,世世常造诸多恶业。我于往昔无数劫中,常与提婆达多为伴、共处,我恒以善法教之劝之,而他并不接受,反而对我心怀怨恨。”

阿难及在会四部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闻世尊所言,心中悲喜交集,皆共劝勉、各自惕励,顶戴奉行世尊的教诲。

典故摘自:《贤愚经·卷九·善求恶求缘品第四十九》

省思:

贪求利养为害甚深,能令人远离圣道、断破善根、造诸恶业。经云:“愚者贪利养,不见其过恶;利养远圣道,善行灭不生。”愚痴之人短视近利,为贪求利养造作诸恶,纵得一时的荣名、财富、权势、地位,过后却难逃恶报之苦,非但无利,反更增于祸害。行者洞悉利养过患,当善自省察,将种种贪着看破、放下;不求世间名利恭敬,但为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是发心,如是行持,必能深入佛法大海,得究竟真实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古人论富贵贫贱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

看着是幸福,其实是灾祸

为什么要受苦?我们招感来的。为什么招感苦?因为没有...

阿阇世王五百妃失璎珞记

释迦牟尼佛有一段时间住在摩揭陀国首府王舍城中。当时...

恶人死亡时会发生什么

不善心死者,谓由自忆或他令忆,乃至粗想现行以来,追...

因小失大的商人

从前有一个生意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

寻宝

一处山城里住著一位大地主,他娶了很年轻的太太,并生...

学会放弃

曾经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曾带着他的七个...

学会对自己说「够」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每天三呼快乐

世间的名利就像枷锁一样,会缚住我们的身心;不破名利...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真诚忏悔 消除恶业(图)

一、贫家之子,勤劳孝亲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隆...

同样的心里,你为何要充满烦恼呢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同样的心里,你为什...

【佛教词典】刮笃成家

禅林用语。谓以严谨笃实之精神为家风。即以笃实之态度...

【佛教词典】勤劬处苦

【勤劬处苦】 p1223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勤劬处苦者:...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

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

有人问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印光大师则回答:学佛的秘...

文珠法师《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一、前言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

喜贪美色美味,当修如是观法

如经中说,修定的人要离欲及恶法。离欲即指离开五欲。...

看你的内心世界,就看到你来生

古人常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什么叫开悟呢?从...

生命中的贪欲苦

有一个美丽得让人感到心酸的故事: 在物质条件极度匮...

学佛得遇善知识是最大的福报

过去有个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医治疗。医生告诉他:...

十善业道之口业

妄语 妄语者,不诚实的言语,是日常生活最常犯的口业。...

佛法宇宙观之欲界六重天

在我们欲界,与人类共属于欲界范畴的,还有六重天的世...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

日落西山忆故乡,急需检点办资粮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立功者,造福家国、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