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  2020/1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像请到东林寺,是经过至诚祷告,这个文殊菩萨像是飘然而至东林寺的,以此建立了文殊阁。慧远大师能够通过观、念能够把在印度为了降伏毒龙而印在石壁上的佛像再现而淡彩图写了出来。

慧远大师一生,一共有三次定中见佛的体验,而且他对《周易》有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周易》的本质特点就是谈“感应”两个字——“易以感为体”。所以这些宗教精神和净土感应的思想,必然对善导大师产生影响。于是我们看善导大师一生的行业,也是注重戒律,对净土一往情深,专修专弘,而且尤其注重感应一道。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可能就体现在“感应道交”这四个字上。法界的奥秘,甚深的哲学义理讨论,可能就是“感应”两个字。它是最玄妙的学问,也是最实在的宗教体验。这种感应首先要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我们生存的世间由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组成,被称为四维时空连续区。

我们就要相信在四维时空之外,有一种更高次元的生命,或者有超越时空的那样一种生命,有那样的一个刹土,它当下就存在。所以净土法门,你首先要相信,有西方净土,有阿弥陀佛。但这种相信为什么难呢?

因为这不是我们四维时空态里面的事情,它不是我们心意识里面的事情,它不是我们逻辑思维所能想清楚的事情,它是从无相的法界生起的无不相的妙境界相。

那你要相信这一点,必须对大乘圆教的理念——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要有一个信解,你才会在内心有这个相信。有这个相信,你才会去跟这样的一个法界,这样的灵灵不昧的一种力量,去互动,去感通。所以这个感应,是谈双向的,能感之机是来自于我们众生的这一面,所应的力量是来自于佛的那一面。

佛所应的那种慈悲愿力,那种极乐庄严,那种六字洪名的内在能量场早已成就,就看我们怎么去感,你想不想去感,你怎么去感。你只要有感,马上就有应,感应是同时的。

为什么呢?因为能感和所应都是在本体上跟我们是同体的,是一体的东西,这是心佛众生等无差别。

所以你的感和应,是建立在道的基础上的。这个道就是谈诸法的空性了,实相了,非常超越的一种体性。就在这样的体性当中,众生跟佛相渗互即,就交融在一起。这就是感应道交的原理。

感应之后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妙用,种种的境界。为什么不可思议?思是我们的思惟,议是我们的语言。而净土法门的这种境界、事理、因果,是超越了我们的思惟和语言的,所以就叫不可思议。

有时候还会加上“大”——大不可思议,这就令我们有一个困难,我们举心动念都是在可思可议的范围当中,我们判断事情总是在常识的范围当中,所以对于超常识的、非常超越的境界,我们就不容易产生信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善导大师答往生念佛文

知归子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

【推荐】念佛时的妄念怎么越控制反而越有

问: 我在念佛号时,总是有妄念进来。怎么都控制不了...

星云大师见闻的一则念佛感应故事

当我执笔写此文时,心中涌起无限的惭愧,我应该向诸佛...

没有文化的人,念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

现在信徒来皈依三宝的也很多,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过了之...

星云大师亲述韦陀菩萨显灵救人的奇迹

星云大师说:我向来不喜欢讲神通,但我相信神迹是有的...

艰难的回归路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比较艰难,这个经...

怎么才称得上「真佛子」

舍利弗尊者本来是认为三乘法门各走其道,彼此不能相通...

古代大德诵持《大悲咒》的感应

广恩禅师:闭门绝食,念诵大悲咒。时值隆冬酷寒,霍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大安法师:家里多是道教徒,会对往生有障碍吗

问: 原本我和道教颇有渊源,家中多是道教信徒,对我...

修此五念门,毕竟得生安乐国

【原文】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

每天念佛多少与行愿有无

问: 净土行人每天念佛念多少声?法师曾开示说至少每...

为什么要接济他人之急呢

济人之急,就是周济人遇到的急事。前面是讲救人之难,...

【佛教词典】胜义四种

【胜义四种】 p1104 成唯识论九卷二页云:此性卽是诸法...

【佛教词典】达尔马腾

西藏名 Dharma-bdav-phyug。西藏佛教迦尔居派分支勃隆...

信愿持名,如何强化信愿

问: 信愿持名,如何强化信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和一门...

朝山的六种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朝山也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

三皈五戒是学佛的基础

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称为三宝...

专靠地理,不如专靠心德

【原文】 吾人是生死凡夫,不可瞎造谣言。己所知者,不...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出轨的配偶

问: 比如说,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人,其配偶曾经受现...

在家居士不想过世俗的生活,该怎么办

问: 师父您好!我是一个在家居士,快三十了,没有结...

【推荐】如果常做某一类的事,就会变成某一类的人

冈波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说: 如果一个人前生喜欢...

梦参老和尚:想修禅,怎么入定?

今天有个小道友,劳动的,她突然间看到我,看看左右没...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

大安法师:如何辨别护法和附体

问: 在学佛的居士身上,如何辨别护法和附体?居士们...

互相嫉妒猜忌,导致无谓的纷争忧扰

人花在批评、毁谤、伤害他人的时间,胜过于冷静思考了...

修行之路为什么很困难

修行为什么很困难?因为它不只处理今生的问题,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