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大安法师  2018/06/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倒、饥寒交迫。大家都很害怕贫穷,这固然是人生当中的困境、逆境,但是对于修道人来说,如果善于对待它,也许贫穷就是我们修道的逆增上缘。

知道了自己业障深重,食不果腹,这时候闻到了净土法门,知道还可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像一个人在饥寒之地,听闻到了故乡无限富贵的妙丽,这时他求往生的心、厌离这个世间心,就非常地恳切。

所以,贫穷之人念佛求往生,不要有任何的犹豫不决。要知道在这个世间,饥寒困苦爱易除,暖饱却思淫欲呀!

当一个人吃得很饱、穿得很暖时,欲望就上来了;如果恰好相反,不是暖饱,而是很饥饿很寒冷,这时候淫欲心也不容易起得来。自己的命都不知道哪儿去了,冷得发抖了,这个爱欲的心也就容易除掉。

要深刻厌离这个躯骸,在贫穷当中,身体自然就很憔悴,面黄肌瘦,整个躯骸就像脓疮溃烂。我们的身体就是这个样子,只是包了一层皮呀,里面是种种的不干净,种种的污秽。

我们对贫穷要有这样一种深刻的厌离,以此来激发自己解脱的道心。

我们看《西方确指》中说,觉明妙行菩萨是从极乐世界过来的,他谈他的因地是怎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是在晋代晋明帝的时候,他那一世是一位贫穷之人,解决吃饭问题都有困难。

他思惟到自己恶业很重,恰好又相信了念佛法门,所以,他就发誓一定要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他把生命作为赌注,精进念佛七日七夜,得念佛三昧。他在三昧当中见到阿弥陀佛的身相遍满虚空,佛给他授往生之记。

虽然他得念佛三昧见佛授记,但仍然要过完他这一期的命数,就到了他七十五岁的时候,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觉明妙行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由于悲愿很切,又常常来到我们震旦国,示现种种身份,或者比丘、或者国王、或者居士,乃至于屠夫、乞丐。甚至为了度道家的人物,还示现仙道这样的修行人,来随缘度化,领有缘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一样了。想穿衣服,念头一动什么样的衣服都可以披在身上,那都是七宝的衣服呀。那些珍宝就像绸缎一样地柔软,你想要什么款式、什么色彩的衣服,自然就有相应的披在身上;想要饮食,也很好办,你念头一动,想吃什么样的饮食,就有什么样的饮食。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受饥寒困苦的逼恼了。那些天衣、变化的饮食都像无尽藏,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念头一动自然现前,不想要就自然消失。

若知道了极乐世界是这样地富足,我们就要恳切地念佛了。等到我们临命终时往生到极乐世界,那就可以任意、快乐地安居在无有众苦但受极乐的故乡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

【推荐】只管念佛,无不灵验

天灾人祸,随时发生,难以预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

娑婆世界是苦难的世界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

怎样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问: 怎样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师答: 很...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一心念佛即能往生吗

窃谓末法世界,于禅、教、律中,能断惑证真,现身即出...

咱就信阿弥陀佛

汪居士是我们念佛堂的同修,年近七十。她朴实、勤奋,...

圣严法师:苦与乐只是主观的感受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听经就会打瞌睡,是业障重吗

问: 有时一听经就会打瞌睡,是消业障吗?还是业障重...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

法忍和生忍

一个修行人修福要有忍性。忍一般分为法忍和生忍。生忍...

劝进行者的四种功德利益

你劝勉他人修净土,有个前提,你必须自己有坚定不移的...

【佛教词典】十界皆成

出自法华经。谓十法界之众生皆悉成佛,故又作十界皆成...

【佛教词典】过患想

【过患想】 p1222 瑜伽八十六卷五页云:过患想者:复有...

圣严法师《禅修的要领》

身心放松 禅修者的第一个条件,是把身心放松。 头脑放...

没有远离这「五盖」,休想得定

修禅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佛教的禅定修法,不管修哪...

修道人应有几点需要注意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

流传千年的中国四大智慧

四大智慧成就人生辉煌,四大智慧修炼人生坎坷道路;人...

时时刻刻多用心

「用心」对修行者而言是多么重要啊!「用心」虽然只是...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一切满众生愿的都可以称之为药

佛教里边有一部经典叫《药师经》,讲到药和病的关系。...

【推荐】佩带诵持楞严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经经文当中讲到:不论佩带楞严咒也好、诵持也好,...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僧鞋的来由

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

《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真身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