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大安法师  2019/12/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我们来说,是至为深重,那现在为什么说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呢?它的依据在什么地方呢?

这里提出五点来说明。第一,父母对子女的恩德也只是在这“一世”,那诸佛对我们的恩德是“尽未来劫”,他的时间长。

第二, 父母的恩德只是养我们的“色身”,那诸佛对我们的恩德是救济我们的法身“慧命”,他恩德的对境不一样。

第三, 父母对我们的教育—— 也有教育,庭训,教诲,但大多数都是引导我们怎么事业成功,无非离不开名和利。如果对这些教诲“误用”了的话,反而去“造业”。

父母对子女期待很高,那子女为了符合这个期待,可能会用不正当的手段。那诸佛菩萨给我们的教化,是给我们究竟圆满的利益,给我们微妙的“法门”。

如果我们听从如来的教诲,就能快速的出离“轮回”。这跟父母给我们教诲的这种效果不一样。

第四, 从态度上来说。父母如果遇到的是一个“逆子”——不听话,那么可能这个父母还会有“瞋恨”心。顽劣的子女老不听话,可能父母就觉得:“算了,我不管你了!你就不是我的儿子!”可能会这样。

但是诸佛菩萨对众生的态度:哪怕是遇到了诽谤佛、诽谤法的人,甚至是出佛身血的人,都是“悲悯”心,没有一念的瞋恨心。就好像歌利王这么一个残暴的人——国王,那忍辱仙人对他那种残忍的行为没有瞋恨,只有悲悯。只有发愿,“等我成佛了,我要度你”。

第五, 除了前面四种之外,父母爱他的子女,从本源上来说,还有希望他回报的心,所以养子防老哇!养儿防老,还有求回报之念想。那至于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帮助,没有丝毫的“希望”——希望他回报的心。他以一种般若的空性,虽然度一切众生,但无一众生而得度,心非常清净。

所以这样来看,诸佛对我们的恩德超过父母。所以世间上第一等负恩的事情,无过于诽谤佛陀呀!所以吕公不愿这种谤佛的人生到自己家里作子孙,这样的见识确实非常卓越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佛的慈爱超过世间父母

我们都要去理解阿弥陀佛的心,弥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有一位研究力学的教授常常跟学生讲述一个道理高空物体...

天下大恩莫过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

天下大恩,莫过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而没...

报恩不在于物质,而在于那份心

佛教中,有本《父母恩重难报经》,缕述了父母犹其是母...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

体悟苦谛的小沙弥

在人间,父母、子女亲情难以割舍,面临生离死别之时更...

孙红雷:母亲靠捡垃圾把我养大

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

改掉饮酒的习惯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

你布施出去了,你就创造了一个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

【推荐】这么简易的法门,为何你却不修

龙树菩萨对我们一代时教的判教,判为难行道和易行道。...

转短命为长寿之法

请大家看第四段:转短命为长寿之法。这一段主要是针对...

【佛教词典】欲取

【欲取】 四取之一。即对欲界五欲之境所生起的贪执。亦...

【佛教词典】疑随眠

【疑随眠】 p1288 如随眠有七种中说。 二解 品类足论七...

以对待小昆虫的心态检讨自己的慈悲心

譬如说我们持不杀生戒,有时候一些小动物我们看到了实...

夫妻之间多留一些空间

王辉在上大学的时候,和阿梅相爱,两人感情很好。毕业...

往生的重点——法华与净土的修学

(1)往生关键 皈依佛陀 自他不二,真实信心。 厌离娑...

印光大师的早晚课

原文 礼忏无定规,但致志诚恳切即已。卧室供佛,除贫无...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

邪淫的十二种危害

明朝进士冒起宗,在注解《太上感应篇》中见他色美,起...

星云大师《人生的大病-贪》

有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俩证得仙道,就把他们...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

三十七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