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大安法师  2020/0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问: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周边人,行孝、关爱、礼敬呢?这些怎么圆融?

大安法师答:这就是佛说法要二谛圆融,真谛和俗谛。谈这个娑婆世界梦幻泡影,这是从真谛,第一义空,诸法的空性,本质义来说,它确实是这么回事。

但是佛法不坏世间法,在世间法当中,你现在还没有证到空性呢,你还在梦中呢。既然你从梦中没有醒,就要做一个好梦啊。慢慢地从梦中醒过来啊。做一个好梦,最终从无明大梦里面醒过来,那孝顺父母、关爱他人、礼敬一切、净业三福、六度万行,都是在俗谛世间的善法当中,也一定要积极去做的。

把这些善行至心回向,一般是回向三处:回事向理,从事相上的福报转向理上的无为的功德,这是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因地当中的因地之花来庄严佛果;回自向他,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所以真谛的第一义谛和俗谛,在缘起法上不坏因果,修一切善,这是学佛人一定要圆融的。就像《金刚经》所说,它谈空性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谈第一义空的。但不是说你无四相,什么都空了,什么都不做了。什么都不做了,那就趋向于偏真涅槃了,那是声闻缘觉的境界。

所以大乘菩萨道在无四相当中,还要以菩萨的大愿来缘起一切善法。第二句话就是“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只有在缘起法当中,圆满六度万行,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就是真俗二谛圆融,理和事相得益彰。这样去做就是大乘行人的心态和行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一生做好人,为什么婚姻还是不幸福

问: 佛教说善有善报,为什么我一生做好人,婚姻还是...

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样的

问: 见性与见本体有什么区别?明心见性的境界是怎么...

如何理解「以摄心专注而念」

问: 如何理解彻悟大师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一...

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确内涵

问: 什么叫自性?该如何把握自性一词的正确的内涵?...

官民关系、上下级关系怎么处理较好

民众就是老百姓,官员常常被称为父母、父母官,这个称...

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问: 师父,吃素和吃斋有什么不同呢? 慧广法师答:...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

印光大师:念佛百问

1、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净土法门不谈风险很大的转世

通途佛法谈到菩萨道慈悲心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发愿要生...

肆意口业,堕畜难言

不诚实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贵,由于你不诚...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门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今此法门,付嘱...

四十八大愿——(第18愿)十念皆生我国

意谓:我成佛时,十方众生听闻我名号功德已,生起至诚...

【佛教词典】法腊

又名夏腊,或戒腊,即比丘受戒的年岁。比丘每年夏行三...

【佛教词典】十二愿王

药师如来有十二个大愿,所以被称为十二愿王。...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问: 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

怀孕时,诵这部经对孩子非常好

我们全家刚刚从马里兰州搬到万佛圣城附近,由于我学佛...

游戏人间,发挥人生价值

在社会上,有很多人都是「为了生活而工作」,往往容易...

未悟的人,犹如瞎子一般

没有悟的人,与大悟以后的人,前途各有不同。大略替你...

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

原文: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

要想往生西方一定要念佛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定要念佛。这一观念是不...

演培法师《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

诸位居士!每个夏历月之初一,本堂举行金刚法会,都对...

一本佛经改变了我的整个想法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

乌龟与野狗

有一次,释尊在舍卫国祇园精舍弘法利生。 有一个修行...

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一种轮回力量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

身体多病的十个原因

1、喜欢打人、虐待动物。当老师或为人父母的人,如果...

存害人之心的恶报

从前有一条蛇,头尾相互诤竞。尾对头说:我应为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