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一种轮回力量

净界法师  2023/10/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一种轮回力量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在极乐世界的天人,他的色身所受用的快乐,假设比不上漏尽比丘,则不取正觉。“漏尽比丘”,“漏”指的是我们内心的烦恼,见烦恼跟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我见跟贪嗔痴的思惑的烦恼。这个指的是谁?阿罗汉的比丘。阿罗汉的比丘他把烦恼调伏以后,他进入到一种灭尽定,在灭尽定当中他承受一种寂静的快乐,就是快乐当中带有寂静,安稳的快乐。在这个地方,极乐世界的色身,他的快乐是安稳的,强调是一种无漏的快乐。

我们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不安稳的,因为它在快乐当中会产生一种放逸的过失。佛陀在经典上讲出一个譬喻说,有一个大富长者,这个大富长者用很多很多的牛奶去烧烤,把牛奶烧烤成很香的酥油,然后把很多的酥油盛在一个很大的瓮里面,很大的罐子里面,然后把这个罐子放在一个很高的仓库。有一只老鼠,它饥饿得很厉害,它就慢慢爬、慢慢爬,花了很多的时间爬到那个仓库,也爬到那个很大的罐子上面,就跑到酥油里面吃酥油。它想说,你看,从地上爬到仓库,从仓库又爬到罐子里面去,花了很多精神体力。但这个老鼠一吃到酥油的时候呢,它就不自主地放逸、贪求,结果它吃太多,爬不出来,就死在那个酥油罐子里面。

佛陀讲这个故事的比喻就是说,我们凡夫亦复如是。我们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在娑婆世界遇到痛苦的刺激的时候,我们起惭愧心,开始布施、开始持戒、开始忍辱,积集善业。积集善业之后,好不容易依止这样的善业力得到安乐果报,我们开始就放逸,放纵六根;然后在放纵当中,所造的事业、所创造的安乐果报就开始造杀盗淫妄的业力,然后来生又到三恶道去受苦。

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安乐是会带动烦恼罪业的,是一种不安稳性的,是引生放逸的。极乐世界的身心是安稳快乐,快乐当中带有安稳的力量,犹如漏尽比丘,而且是超过漏尽比丘。也就是说,娑婆世界的快乐是一种轮回力量,极乐世界的快乐是一种菩提性的,有有漏、无漏的差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世界绝不是化城

化城是《法华经》里讲,为了引诱那些根机暗钝的众生,...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舍不得爱情就等于舍不得三界六道

问: 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相信阿弥陀佛是唯一的救助力量

如果你在临命终时还会想家亲眷属,说明你这个厌离娑婆...

临产念圣号,能让产妇免除痛苦

怕痛,是准妈妈们临产前,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心理纠结。...

关闭六根能得到更精致的快乐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生命如何才能活出意义与价值

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又由一天天组成,那么我们的生命究...

蕅益大师: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

无分别智要如何修

我们来看窥基大师是怎么说的。他说无分别智怎么修呢?...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佛教词典】智圆(976—1022)

智圆,是宋代天台宗山外一派的义学名僧。字无外,自号...

【佛教词典】一切门利行

【一切门利行】 p0008   瑜伽四十三卷十五页云:云何...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

老人念佛,老有所依

现在由于我们很多人从小对宗教对佛法不了解,他容易站...

商人与罗刹鬼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迦尸罗国和毗提醯国之间,有一片旷...

调伏妄想的方法

原文: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

妄想加上业力,才会产生轮回的力量

行。行是造作义。即依过去之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三业...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彻悟大师参禅都是开悟了的,教下也很通达,但是对净土...

大安法师:念佛就是醒梦

大家来东林寺,如果从法的精神来看,东林寺传达了一个...

佛号转见浊巧入佛智

见浊即见解上的浊乱,即五种见解上的浊乱。 第一是身见...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

菩萨所行法门无量,以六度为其根本

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为基础,以方便为究...

如何判断自己是哪一道投胎转世

从六道中各道转生为人,都带来了一些独特的习气,通过...

圣严法师《对自己的良心及奉献负责》

一个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般人大多是为了自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