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大安法师  2018/08/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少年念佛正精神,莫待衰迟始问津。

青草半埋红粉骨,黄泉多见黑头人。

献珠龙女疾成佛,访道善财还证真。

一旦无常音信至,此时追悔欲何因。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这是劝勉青少年要好好念佛。青少年的时候,正处在身心成长的时期,精气神都很旺盛。如果这时候能够恳切地信愿念佛,精进办道,破除烦恼、契证真性的概率也会很高。这是我们生命的一段黄金时光,要用来办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

但很遗憾,大多数人青少年的时候,往往都被卷到五欲六尘里去了,生命的悲哀也就在这里显现。

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还有一份童真,还会去寻找一些生命的真谛,还会问一些很哲学性的问题:生命从哪来?死了到哪去?那时候真的没有被世俗所污染,跟他讲因果轮回、极乐世界呀,他们还很能接受。

但是往往童真的时间不是很长,就很快发育了。男女的欲望就上来了,就要男的追求女的,女的思念男的,就要恋爱了,就要结婚组建家庭生儿育女了。于是这一辈子就昏头昏脑地要在拼搏事业了,就没有闲暇也没有精神来追问人生最重大的事情了。

等到年老身体衰竭了,再来谈修道的事情就已经比较晚了,这时候无论思惟的能力还是精进勇猛修行的能力都大为减弱。老来修道,就好像甘蔗被榨干了一样,没有什么味道了。所以不要等到衰老、迟钝的时候才来修学佛法。

要知道,人的生命不一定能够活得很长,在荒草萋萋的坟墓里,常常埋着的是年轻人。

“青草半埋红粉骨”,就是说一个女子还在涂脂抹粉、爱打扮的年龄,无常就到了,死亡了。黄泉路上无老少,死亡之人也常常有黑发的年轻人。

你看一场汶川地震,可不是很多学校一下子倒塌了吗?那些遇难的不都是少年人吗?所以我们在青少年阶段,就得要拷问人生的真谛,去追求真理和智慧。

献珠龙女疾成佛  访道善财还证真

这里说说我们应该效仿的两个榜样。一个是“献珠龙女”,这个公案出自《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在声闻教里大家认为提婆达多是一个很可恶的人了,出佛身血、谋害佛。然而,佛在《法华经》里开权显实,由迹显本,大家才知道提婆达多曾经是释迦牟尼佛的老师,只是为了帮助佛早日成就,而示现为一个冤家对头。

释迦牟尼佛赞叹提婆达多说:我由于有提婆达多善知识,才能够快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法华经》不可思议的圆顿,就在这一品当中显示出来了。

这一品中谈到了八岁龙女成佛的事情。当时下方净土来了一位智积菩萨,听了一段法后,就准备回他的刹土。释迦牟尼佛就请他再停留一下,有文殊师利菩萨可以见见面。文殊师利菩萨这时候是坐着莲华从大海当中出来的,随行的还有很多菩萨。这里就有一段文殊菩萨跟智积菩萨的对话。智积菩萨问,你从哪来?

文殊菩萨说,我在大海中经常宣说《妙法莲华经》。其中有一位裟竭罗龙王的女儿,只有八岁,却是上根利智,福德资粮深厚,又有菩提心,身心柔软和雅,能够成佛。智积菩萨怎么能相信这个龙女很快就能成佛呢?当这种怀疑现前时,这个八岁的龙女就出现了,并且用偈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功德。

赞叹完了之后,舍利弗就向龙女说,你说不久就能得无上菩提,这个事情实在是太难信了。为什么呢?因为女人的身体是垢秽的,不是成佛的法器,怎么能成无上菩提呢?

因为声闻教里讲,女人不能做转轮圣王、忉利天王、大梵天王。连王都做不成,怎么能成佛呢?所以舍利弗就有怀疑了。当时这个龙女就将她身上最珍贵的一颗宝珠供养给佛了。龙有很多的神通功德都在这宝珠上,非常珍贵。

龙女一供养,佛就接受了,佛是在表法。龙女就向智积菩萨和舍利弗说,我献这颗宝珠,世尊接受,这个事情快不快?他们回答:是很快啊。龙女又说,以你们的神通力量来观察,我成佛比这还要快。当时与会大众就看到这个龙女忽然之间变成了一个男子,具足菩萨德行,坐在宝莲华上到南方的一个刹土——无垢世界去成佛了。

“八岁龙女快速成佛”这一殊胜的情景,与会大众都遥相见到。无论是智积菩萨、舍利弗还是其他与会大众,就都相信了,并且也各自得到种种的法益——或者发菩提心、或者证到了无生法忍等等。

在圆顿的大乘佛法当中,就不像声闻教、方便教所说的女人不能成佛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八岁的龙女亦复如是,所以她就能快速地成佛。

因此,一切女人都要有自信心哪!阐提都有佛性,何况女人?男相女相都是我们业力变现出来的虚妄之相。

另一个作为男子要效仿的榜样是善财童子。“访道善财还证真”,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当中就以善财童子来示现一生成佛的一个过程。

善财童子在福城东文殊师利菩萨的座下开根本智。“善财”表明他很有福德。他出生的时候,各种珍宝、伏藏都自然现前。不仅是世间的财宝都随他现前,这位福德深厚的童子还要寻求精神上的功德法财,所以称为善财。由于他福德深厚,就福至心灵哪——福德到了一定临界点上,就转为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般若的根本智。所以就以在文殊师利菩萨的座下,在信位开根本智为他的表法。

文殊师利菩萨看到他开根本智,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之后,就劝勉他参访善知识——这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参,让他开分别智,随参随证。

善财童子首先参德云比丘。德云比丘在胜乐国妙峰山居住。他寻找了七天,知道德云比丘在别山经行,就顶礼问法。这第一参的德云比丘给他传授的就是念佛法门——念佛三昧,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

第五参解脱长者跟他讲的也是念佛,想见哪尊佛就能见哪尊佛,想见阿弥陀佛就能见阿弥陀佛,既不是佛来,也不是我去,一切佛由心而生,是这样一个情形。

到了第五十三参,普贤菩萨就以十大愿王劝勉善财童子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处处都在点示念佛一法的胜妙。

那么善财童子从第一参德云比丘,证到了圆教初住,在五十三参到普贤菩萨的时候,已经跟普贤菩萨一样属于等觉菩萨了。

以等觉菩萨的身份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明善财童子所示现的“一生成佛”的归宿是在极乐世界成佛。

如果谈第五十四参的话,那就是参阿弥陀佛了!等善财童子见到阿弥陀佛的时候,他的功德就会跟阿弥陀佛相等哦。所以善财童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也不是说等到年老的时候才修道。

我们经常看到的善财童子像,画得好像是小孩子的样子,实际上善财不一定就是小孩子,但至少也属于年轻人。童子是表明他的心像童子的心一样。

所以,我们要思惟如果不趁着年少的黄金时光修道的话,一旦死亡无常的信息到了,就来不及了。由于没有宿命通,谁也预料不到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终结,尤其是现在自然灾害这么频繁的时代。

在无常到来的时候,我们凭借什么样的资粮来决定到一个好的地方去呢?

如果我们生前一点准备都没有,这时候一定是手忙脚乱、恐惧不安的。如果没有一点功德、福德作凭借,任由业力牵引,绝大多数都要轮回,而且是要轮回到三恶道中去。

所以年轻人一定要警觉,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还有大把的光阴,等退休以后再来学道也不迟。须知古德曾经谆谆告诫:“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这与省庵大师的名句“青草半埋红粉骨,黄泉多见黑头人,莫待衰迟始问津”的意思十分接近。等到无常的信息到了,忽然一场地震、海啸或火灾,甚至一跤摔着,一饭噎着,就必须马上向阎罗王报道,那就追悔莫及啦!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

汝妄想纷飞, 尚欲急得一心不乱, 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

昙鸾大师与净土法门

昙鸾大师(公元476~542年)是北魏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

如何用善巧劝导别人修习净土法门

问: 我朋友有这样一个问题,她说她经常遇到有缘人就...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圣严法师《念佛法门的层次》

修学念佛法门可分两种层次,第一种是求感应;第二种是...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菩萨如何平等饶益一切众生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

大安法师:如何读诵佛经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

如何让爱情不成为修行的障碍

问: 请问师父如何将男女的小爱、贪爱与成佛路上修行的...

【佛教词典】天食

指天界之妙食。即人界所无与伦比之美味妙食。起世经卷...

【佛教词典】开福寺

(一)位于陕西西安。唐代贞观十九年(645)因设华严宗初...

【推荐】蒙山施食的由来及功用

《蒙山施食仪》是汉传佛教寺院每天晚课都必须进行的一...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

邪淫的六种情况

大概地说,邪淫就是与夫妻以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但是详...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

心如虚空,量周沙界

韩国代表佛宝的通度寺(因收藏佛陀穿过的袈裟),拥地...

学佛人不必不食油盐

不必不食油盐 不食油盐,固不必也。佛制无此一说,外道...

星云大师《禅堂的生活与清规》

各位贵宾、各位护法信徒: 禅堂是供给禅者参禅打坐的...

如何消除贪爱心

问: 弟子承认不净观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在当下立...

宏海法师:净土决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学,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

人生的七味心药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富裕又贫穷...

学佛之通病

初学佛人,易犯种种过失,成为修学路上较大障碍,自己...

有没有浅一点又能快速得成就的佛法

问: 师父能不能讲浅一点又能速快得成就的开示? 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