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界诠法师  2022/08/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真正预知时至。我们出家人为什么少呢?没有老实地修,我们又接受信施,这里面有一定的原因所在。

懂了一些佛法,反而会世智辩聪,觉得自己懂了很多道理,没有死心塌地去修行。如果我们真心地去修,要从事到理,你自然而然的从事就能够达到理,这样事理圆融,都会归于自性了,念归于心。

心明则性显,十念、一念都能够往生不退,一生补处。所以说念佛与参禅不相违背,这两者都是修心地的事情。

那么持咒修密呢?“密”是什么呢?密咒是佛菩萨从禅定当中所发之秘密言句,禅定当中发的一种信号,有不测之神验。“咒”又称为总持,又叫陀罗尼,“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有这么一个效果。持咒的目的要在于三密相应。

现在持咒的修法,有些也是方便度化,叫你持多少万,多少万,现在人们不管相应不相应,只满这个数而已。本来要三密相应才能够消除业障。

就像念佛一样,本来要念心,要理持才能够见性,必须要从事持才能够达理持,一下子理持是很难的。那么念咒本身也是这样,现在只是方便起见,只是告诉大家数量。本身要三密相应才能够消除业障,以显性来成佛,他要即身成佛呀。

弥陀名号,若闻、若念也是灭无量罪,这也是一样的。阿弥陀佛的名号也就是无上的妙咒,执持名号即得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忍,这跟密咒所讲的也不相违背。

至于其它宗派的修法,也不相违背,有许多共同之处。《观无量寿经》修十六观法,而其他宗尤其讲修观。十六观中前十三观叫“定善”,后面三观叫“散善”。唯识是修唯识观,讲的是万法唯心、万法唯识,会归于心,转识成智,这是他的目的。转识成智是什么?就是转凡成圣要成佛嘛。念佛也是要消除烦恼,去除妄念,达到成佛啊,所以不相违背。

三论所讲的是绪法缘起,性空无体,会归于诸法实相、诸法的体性。《往生论》里面有一句话:一句归一法句,一法句归清净句,清净句者,诸法实相。所以说你能够消除妄念,最后归于一念清净,那就是诸法实相 的理体,究竟也是一样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不肯坐下的弥陀慈父

我们看阿弥陀佛接引像他都是站着的,为什么他不坐?众...

信愿称名,乃是第一无上遣魔之妙法

序文 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

母亲往生记

末学母亲杨澄志于二〇一八年三月七日,在浙江省徳清县...

本既无迷,悟亦不立

问:如何是修道? 师云: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

禅净能同时修吗

问: 禅净能同时修吗? 大安法师答: 对这个问题,我...

印光大师开示佛七:打七该怎么打

临近年关,各大寺院都陆续开展起精进办道的打七修行。...

临终最怕不是风动幡动,而是仁者心动

接着来谈一谈净土法门跟圣道法门之间的结合。净土宗的...

终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

清朝有一位东瓜和尚,名没有传下来,不知什么名字,喜...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不吃药光念经,病就能好吗

时不时听病友说:医生,我这个病就是靠念经才慢慢好起...

截流大师:念佛必须具备真实信心

一、要信得心、佛和众生都没有差别,我是没有修成的佛...

把人身用在满足贪欲、积聚财富上,实在是太不值

对现代人来说,贪欲贯穿着一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满足...

12张《华严经》经文壁纸,带您一窥华严之美

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华严经》有着无比崇高的地位,与...

【佛教词典】现图曼荼罗

为日本密教所特用之名词。又作随机曼荼罗。相当于现代...

【佛教词典】阿卑罗吽欠

(术语)a vī ra hū? kham梵语。大日如来之真言...

莲池大师答净土四十八问

问: 世人闻念佛念心,心净土净之语,因胶执内心,拂...

沉着冷静是人生永远的财富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一些惊险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是这样吗

问: 有人讲一生最好是观拜一尊佛像,不要多了,多了怕...

上智不如下愚,老实方获利益

【弟以阐提出家,自揣根性庸劣,罪业洪深。故于宗教二...

去除烦恼习气要下狠心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

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

什么样的菩提心不容易退

在《大乘起信论》讲到这个菩提心(整个大乘佛法的根本...

在科学时代如何生起对佛法的信心

凡夫众生根基陋劣,慧浅信薄,通常对佛法难以生起决定...

再穷的人也能因布施而得福

富贵是用恭敬心布施财物得来的果报。而福大小完全在下...

地藏菩萨为何不能让众生永取解脱

地藏王菩萨有这种神力,反过来说,应当使一切众生永取...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前些日子,有位长期住在美国修行的法师写信给我,提到...

石头本无意,何必自生怨

一个小沙弥在化缘的时候与一位农妇吵了起来,最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