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净界法师  2020/09/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这个小跟大这两个都不简单,他们的思想水平,都已经超越了世俗的五欲的思想,他们都相对清净了,这种人虽然烦恼没有断,但是他的觉悟的程度,已经看到三界的过失,他也看到了涅槃的功德,所以说这两种人都是相当清净的,但是这个小是什么?这小乘人是怎么回事?

小乘人他在观真理的时候,佛法的真理有四个:苦集灭道。他对苦谛有很深刻的体验,这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他的生命经验给他很多痛苦,这第一种可能,他从小到大受尽了折磨,他对苦谛有深刻的体验,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他所亲近的善知识给他苦谛很深刻的教化,他整天熏习苦谛的思想,养成一种相对悲观的思想,不管他是从生命经验中得来也好,他从教理学来也好,总之他对人生是比较悲观的。所以声闻人是认为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大乘佛法是认为人生是不决定的,诸法无自性,如果你操作错误,人生充满了障碍,如果你操作成功,人生充满了宝藏。所以大乘佛法对人生,是认为不决定的,但是声闻人认为人生是完全没有价值的,理由是他深深地被苦谛所影响。

我们来看看他是什么心态?他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他认为三界啊,只要你待在三界,即便你生到天上你都不得自在,只要有生死轮回,就像怨家一样的可恶、可怕!

所以他只有一种心情,想办法早一天离开三界,但是他呢也就顾不得别人了,他不是不发心,他实在是被苦谛、对痛苦有太深刻的认知,所以他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此发心,名之为小。这种人有极度的厌离心,在他的生命当中他认为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价值可言的。

大乘人,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大乘人他是有理想抱负的,他不像凡夫那么乐观。凡夫的乐观是盲目的乐观,凡夫认为娑婆世界有很多可爱的地方,就跳进去追求弄得伤痕累累;小乘人是完全的排斥;大乘人对人生是相对中道,他心中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大小乘,我们先不谈出离心或大悲心这一块,我们来谈空正见这一块,就是见地这一块,先不谈发心先谈见地。

你看小乘人,在《法华经》上说,他观一切法空,大乘人他也观一切法空,这没有什么两样,每一个人要解脱,三乘共坐解脱床,你要从三界跳出去你只有观一切法空,你只有无住才跳得出去,人生你要执取你就被抓住了。那么观一切法空,为什么两个都观一切法空,怎么结果不一样呢?

小乘人的空他不带相,他真是空了,偏空了;大乘佛法的空是带相观空,这个地方不一样,他不否定相。

不否定相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智增上的菩萨,带佛陀的相状来观空,他对佛陀的功德深深好乐,这种人大部份时间会做很多的定课,他观一切法空但是它不障碍对佛道的追求,他带着佛道的功德相来观空,所以他有好乐,他会拜八十八佛,放蒙山,持戒庄严,他会把很多相做得很好,他得果报的时候特别庄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鬼道的十类

在《楞严经》的思想,是地狱受报以后,转为鬼道继续受...

来去自由的良介禅师

良介禅师,唐时会稽诸暨人,二十一岁在崇山受具足戒。...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

【推荐】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 以染着...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愿禅师辞世前,门下问:和尚去世之后将往何处?...

情动入胎和临终接引

情动入胎。没有断见、思惑都应该是叫凡夫。凡夫都是有...

情关难过,欲界难出

佛陀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又称我们人类是有情...

关闭恶趣门踏上菩提路

从接触佛法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也因为观察到众生有...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眼前万物生生不已,皆凡夫之所妄计,实无所生

佛说一切法从因缘生者,缘生无性,正示生无所生也。 人...

弥勒法门的介绍

◎弥勒信仰 农历正月初一,为弥勒菩萨圣诞,中国佛教...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

如何将佛法融入于生活

将佛法融于生活可以从小的事情开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

【佛教词典】定慧寺

(寺名)在江苏丹徒县焦山。汉名普济寺。宋改焦山寺。...

【佛教词典】观无量寿经疏

(一)全一卷。又称观无量寿经疏、观经天台疏、观经疏。...

培植心地的善因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把「失去」当成习惯

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

营养密度最高的10种蔬菜

营养密度是近年来备受营养学家推崇的概念,它是指单位...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

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我请问大家:你们在这短暂的...

乾闼婆作乐赞佛

舍卫国中有五百位乾闼婆(即乐神),琴艺精湛,享誉四...

平常的时候,就要训练心不颠倒

问: 净土法门主张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最稳当可靠,...

古人修善积德改命的故事

一、孙泰 唐朝的孙泰是山阳人,少年时代从师皇甫颖,操...

图解手淫的危害

摘要: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着道德和欲望的冲突。特别...

人生只有使用权

我常说「人生只有使用权」。 当付出时就会得到欢喜,...

到底怎样才算是正见

有一次,尊者迦旃延问佛陀说:世尊!您所说的正见,到...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

舍下一分,得一分自在

人生是苦。 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可的,因此我们有著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