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大安法师  2020/02/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所不住”?“生其心”是生妄心,还是生真心、佛心?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这句话是《金刚经》的一句非常重要的经文了,也许是表达着《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首先我们要了解《金刚经》的理念是要破执著的。我们的执著一般是我执和法执。

我们业力凡夫的心是念念攀缘,有六根,就攀缘六尘;攀缘六尘呢,它就会产生六识;妄生分别,耽染,为什么我们会贪恋、执著?是由于把一切外境——六尘,认为是真实的。那这一念——认为外境是真实的,就会引发我们的执著。这种执著就使我们的心量狭小,就开发不了智慧。

那金刚般若是要了解一切法的空性,一切法都是缘起的。缘起就不是本来就有的,自性本空。那自性本空,你知道它是假的,像《金刚经》后面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当我们知道一切法如梦、如幻、如化、如影的时候,我了知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不会去贪恋它,不去执著它。你破除了贪恋、执著,这就是无住——无所住。那无所住,你就住在哪里呢?你不执著,你不住一切法,就住在般若上,就住在般若的空性上。

所以“应无所住”,是要让我们贴近诸法的实相——就是它的空性。但是这种空性又不是断空、顽空,你还要“生其心”。“生其心”就是我们的愿心。我们庄严净土,修菩萨道,这样的善行你不能不去作。

《金刚经》不断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四相就是“应无所住”。但是还要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一切善法就是“生其心”。

所以这个“住”的理解,就是执著。告诉我们,你不要去执著。你为什么会执著、贪恋?是因为你认为它是真实的。现在般若的经典告诉我们,一切法是不真实的,是缘起法,是如梦、如幻、如影、如泡的。我知道它的空性,当然我就不贪恋、执著它。你不贪恋、执著它,你就无住嘛!是这个道理。

但虽然无住,你还要“生其心”。其实我们有时候讲,你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叫无住生心。因为当你念这句名号的时候,能念和所念孤明历历。你念这句名号,心就不再念五欲六尘;不念五欲六尘,就无所住;无所住,当下这句佛号又起来了,孤明历历了。本来我们的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由于这个佛号引发了我这个能念的心。这句佛号又能念出来——“孤明历历”,这就“生其心”。

所以能够信愿,念这句名号,就是无住生心,就是行深般若般罗蜜,就是与我们自性的萨婆若相应,就是“潜通佛智,巧入无生”。就是这个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清珠投于浊水」与「喊破喉咙也枉然」如何理解

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

所有大成就者或往生人皆是菩萨示现的吗

问:佛未显本前,各声闻等皆由修成,开权后,一切八部...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

问: 净土道场是否可以不提禅字?学人在永宁寺听说压根...

真正的拥有

佛陀成道前是释迦族王子,名悉达多。悉达多太子年满八...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

有时需要以退为进

退一步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古人劝我们要精进,...

去市场买肉,该怎么做才如法

问: 师父慈悲,我这个问题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因为没...

念佛难于往生的原因

【原文】 故念佛求生净土之人,寻常有娑婆一爱之不轻,...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离开尘欲,求生极乐

修行就是要离开尘欲,要发菩提心。觉明妙行菩萨进一步...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的分解过程吗

问: 专修净土信愿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

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问: 请师父开示,是否得了绝症或阳寿将尽的人更易得...

【佛教词典】疑结

(术语)由疑真谛之理,作种种之妄业,为三界所系缚,...

【佛教词典】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脱离了南北朝输入期之领域,而独自创立许多新...

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从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

神通的本质和类别

持咒诵经,以之植福慧,消罪业,则可矣。若妄意欲求神...

这个身体不是「我」

我们过于重视我们这个色身,把这个我的当成我,把我的...

用数息观来念佛

佛开示我们一种方便,叫出入息观。出入息观就是观出入...

公平分配财产

在百喻经中有一则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亲,年老多病...

危难时才显现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开悟后,每天都在溪边摇橹过渡,然后有...

倓虚大师《念佛论》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

求生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互相矛盾吗

问:净土法门摄受各类不同根机的众生,果然是很广大的...

岁月年华,不与人期

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

佛门的七众弟子

一、比丘(Bhiksu):是男众出家后,受具足戒者。 二、...

经常起负面的想法,其实是伤害你自己

相随心转 重点是在这里,这个可以改变,会影响我们未来...

办公室的两舌与中伤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对人对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