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大安法师  2021/03/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称为杂行。杂就叫疏杂,就比较疏一点,不那么亲了。如果修正助二行,当下这个心就常常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亲近,忆念不断,就能建立一个密切的关联。这个关联用现在话来说,我们就建立一个新的心理定势。

我们跟阿弥陀佛由生疏就变成越来越熟悉,越来越亲切,乃至于最后打成一片,融为一体。那么临命终时,那你必然就跟阿弥陀佛在一起,跟极乐世界自然地你就会过去,因为你们早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了。但如果你修那些杂行,你这个心就常常间断,就构不成一个亲密的关联。

当然修杂行回向也可以往生,但是它这个往生的概率就会打折扣。专门修就不会有其他的杂缘来失去正念,与佛的本愿相应,不违净土的教法,随顺佛语,所以讲专修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万即万生。

所以修净土法门的最忌讳的是夹杂。那什么是夹杂呢?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就谈到何谓夹杂:一下子又诵其他的经典,又要持其他的咒语,又要做种种的法会,又要喜欢说那些无关紧要的禅,机锋转语,又要说那些吉凶祸福、见神见鬼的话,这些都属于夹杂。

你在修行过程当中常常这样地夹杂,心就不专一。心不专一,想见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就难。那人身难得,今生就空过了一辈子了。所以这些夹杂的事一概不要去做,就紧紧地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期生净土,这样就是日久功深,才不会错却一生。

所以这句名号,要紧紧地把持得住,如猫捕鼠,不要被妄想杂念给他漂没了。确实刚开始,大家觉得念佛念得没味道。念不出味道的原因是什么呢?信心不足,第二是烦恼很重。由于你烦恼很重,念的都是烦恼,这个名号里面的法味念不出来。

由于念得很枯燥,味同嚼蜡,忽然又听,修哪个法门又能够很快得效果,就改转主意了,或者修内观禅去了,或者修密宗去了,或者参禅去了,等而下之甚至去修气功去了,全都改向了,全都退转了。这在佛菩萨眼里、祖师眼里来看,真是很可怜,那就虚度一生哪!

所以这些祖师深知我们众生有着心散乱,好奇骛怪,这山望到那山高的这样的心理,所以用这些苦切之语,让我们要一门深入,专修,不能夹杂,才能今生得消息呀,今生得往生净土的成就啊。这是谈深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

四十八大愿——(第24愿)供具自皆如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

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宏海法师...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

在世间唯有这一句佛号最珍贵

一百多位参加庐山东林寺十天百万佛号闭关的莲友,在闭...

华严大士赞叹净土法门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他是禅宗的大德,这个长芦宗赜禅师...

太虚大师《佛七开示录》

第一日、大师开示云:念佛七以弥陀经中有:闻说阿弥陀...

你的佛号为什么没有力量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必...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临命终时是见光还是见佛

问: 请问临命终时,是见光还是见佛?因宗门下佛来佛斩...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专修

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

念佛也是开发智慧的胜妙方法

第二十九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应化

在《大佛顶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谈自己...

【佛教词典】九净肉

九种清净的肉,即 一、不见,我眼不见它被杀时的情景;...

【佛教词典】法上部

梵名 Dharmottarīyāh,巴利名 Dhammuttariya 或 Dha...

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

数字是个魔术

数字会说话,数字是个魔术!现在已经到了数码的时代,...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

菩萨的化身

菩萨是什么样子呢?菩萨就供在庙堂,是不是就长这样呢...

证严法师:没有分别的爱

凡夫心有如野马、猿猴,因为没有任何依靠、目标,所以...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

每天会看到电视能否受八关斋戒

问: 想在家持八关斋戒,但因小孩子每天都要看电视听...

不要被六根骗进了六道

眼 我们的眼睛太累了,每天警觉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有...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

佛教救度生命的三种模式

佛教自应世以来,对消除人类现世中的种种烦恼与痛苦,...

天台六即佛义

《六即佛颂》的作者是宋法云大师(10861158),字天瑞...

人趣之因与果报

一、人趣之因 (1)负债者互相追债 就是生了不肖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