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道源法师  2019/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号。”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就是为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太苦的缘故。

但是怎样念佛,才可以了生死呢?首先要观察众生流转在生死中,是十分痛苦的,唯有念佛的功德,可以使我们了生死。我们这样观察,就可以恳切至诚去念;否则,不观察众生苦,念佛只是随喜念念而已,这样是不能得到念佛的功夫。

今天来半春园参加念佛的人,都是衣食丰足,不是大富贵,也是小康之家;不然,为衣食奔驰,哪有工夫来参加念佛呢?有些人没有研究佛理,没有进一步观察,由于目前的环境美满,生活舒适,就心满意足,以为人生并不太苦,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我们目前虽然幸免灾难祸厄,但又怎能不居安思危呢?怎知自己的环境会不会改移?社会世界会不会变迁?佛经说:“人生有三苦、八苦、无尽诸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且看目前社会紊乱,治安不整,每日的新闻,抢劫、拐骗、谋财、害命……充满整个篇幅,真令人瞠目结舌,心惊胆颤。再看世界更是动荡不安,烽烟四起,战争遍地,到处都是劫机、强掳、杀人、放火的新闻,何处安宁呢?

《法华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天上尚且有苦,何况人间?我们能体会这种道理,就应当发心了生死。因此我们要注意“真为生死”这四个字,我们既然知道要了生死,但是否真正为了生死而念佛呢?一般人听佛法中说“了生死”,只是听而已;或者口中说:“念佛了生死”,只是把“了生死”这一句话,挂在嘴巴上,这是不可以的。我们必要切实观察生死的痛苦,人世间的生死痛苦,尚且如此,何况三恶道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真发心了生死,念佛是了生死入门之处,也可以说是真为了生死,而入念佛法门。

“发菩提心”,梵语“菩提”,翻译中国话即觉道之义,也就是佛道。发菩提心也就是发大乘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我们既然知道念佛是为了生死,因生死太苦,故要了生死。

进一步,我们去观察其他众生,也是在生死中受苦,我们畏惧生死苦,其他众生又何尝不是。因此我们观察自己生死苦,所以发菩提心,念佛求了生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样的其他众生,也需要了生死,所以我们同时要发菩提心,劝众生念佛,求了脱生死,将来往生西方。

这样发菩提心念佛,才合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为度众生;如果我们自度,不去度他,则不与阿弥陀佛相应,因此我们要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虽然我们没有阿弥陀佛的智慧神通,但我们可以随分随力,普劝众生念佛,使众生往生西方,同登极乐,这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信、愿、行是往生净土的三资粮,这八个字,就包括信、愿、行在内。“以深信愿”,就是信和愿。“持佛名号”就是行,也就是修行。我们行远路须具备资粮,往生西方也是一样,须具备这三种资粮。

首先解释“深信切愿”四字,一般念佛人,都知道信、愿、行三资粮,但我们观察同参道友中,是否各人念佛,都能往生西方呢?按道理,净土法门是万修万去的法门,也就是一万人修,一万人可以往生西方,怎样知道可以往生西方呢?就是临终时,预知时至,瑞相现前,异香满堂,光明照耀,仪态庄严等,其中任何一种,都是往生西方的预兆。

但是现在念佛的人,很少有其中的境界,可知能往生西方的并不多。为什么?就是没有注意到“深”字,只是随随便便,浮浮泛泛,人云亦云,也去信,也去发愿,但不能深信的发愿。我们必定要至诚恳切的念阿弥陀佛,一方面深信娑婆世界是苦,深信极乐世界是乐,深信念佛可以往生西方。一方面要深切发愿,愿离娑婆世界,愿生西方国土。因为娑婆世界,是我们无始劫来,造业作罪,轮转六道中,走惯的地方;而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一向没有到过的地方,如果不具深信、愿、行,是不能往生西方的。

“持佛名号”,持阿弥陀佛名号,就是行,我们天天念佛,尤其是念佛七中念佛,我们观察一下,是否能精进勇猛去念呢?如果我们浮浮泛泛去念,人家开腔,我就跟住去念,静下来,不是睡魔到,就是妄想来,念佛不知念到何方去,怎么去观想佛呢?如果我们能至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抵无量罪,可以消无边业。

所以恳切专心念佛,至一心不乱,自然可以往生西方。因此马马虎虎去念,妄想纷飞,终日瞌睡,纵使念一生,也得不到功力。因为妄想昏沉,世间事尚且忘记,何况念佛。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持佛名号,必要专心专意,精进勇猛,才可往生西方。

上面所说:“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深信切愿,持佛名号。”就是净土法门的总纲,依此去行,西方极乐世界,定当现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临终恶习突现 助念劳而无功

下面要讲一件真实的事情,来和大家互相勉励,我们内心...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问: 如何解读见性法与净土法门? 慧律法师答: 不见性...

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极乐世界八功德水的特点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

「真铁汉」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岁时从益阳会龙山栖霞寺智...

念佛是享受,念的时候就是极乐

我们今天大概从早上五点多钟有几位菩萨就在那里练习。...

【佛学漫画】阿弥陀佛为何一直站着

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为斯义故,立撮即...

善顺善成就

有一次,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城的尼拘律园中。当时,佛陀...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身上有福慧的香气,人家自然会靠近你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

支配人生的三大力量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 名言熏习。 这个名就是名字,言...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

【推荐】每天睡觉前应发此愿

若入观及睡眠时。应发此愿。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

【佛教词典】无明壳

(譬喻)壳为鸟卵之外皮,无明能生育生死故以卵壳为譬...

【佛教词典】四种贪

(名数)由贪爱之对境而别为四法:一显色贪,于他人之...

对佛生欢喜心

一时,佛在舍卫城,率僧众安居毕,从舍卫城前往王舍城...

杀生有十项罪状

一、心里巨毒,世代不绝。 二、众生都会厌憎他,眼不...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一言一行皆成因种:呻号比丘的口业果报

有一个大富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取用不尽,尤其妻...

四十八大愿——(第46愿)自然得闻妙法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

佛教徒的低碳生活

现在好像很风行低碳,人们在介绍低碳的时候会说你要少...

【推荐】怀的是畸形胎儿,要不要生下来呢

问: 如已经怀了一个孩子,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是残障的...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可通入路

原文: 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若教赴时机,易...

圣严法师《不要发空愿》

我们常常听人许愿说:我希望、我想要、我愿意......。...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原文: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固无论天人修罗...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楞严经》前面的三卷经文,佛陀等于是讲到了大乘佛法...

趁年轻时赶快修行

莲花生大士云:趁年轻的时候努力的修持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