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大安法师  2023/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生安乐,唯愿如来,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仁,显彰别意之弘愿。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弘宏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释尊一代时教的应化因缘,以大悲愿力,惊入三界火宅,观机逗教,应病施药,开显五乘佛法,大、小、偏、圆、顿、渐,种种法门,众生随顺有缘之行法,皆能获致解脱之法益。这主要针对正法与像法的修行者而言。

释尊一代时教开启的种种法门,归纳起来不外律、教、禅、密、净这五宗。戒律,律身净心,三业清净,断烦恼、证佛性,是故佛世比丘清净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即能证阿罗汉果;教宗(如天台、法相、华严等),依教法修止观,大开圆解,离指见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了百当;密宗讲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净土宗,属特别法门,信愿持名,往生净土。

虽然施设种种教法,能令众生获益多门,然而由末法角度来讲,末法众生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往生礼赞偈》)烦惑甚重,无由广涉经教,更无从揽其纲要。要想以门余八万四千法门来悟证心性,很难成就。望洋兴叹,入海数沙,徒然困弊。这是末法众生修通途佛法的一般写照。

靠通途自力无从契入的众生,却侥幸地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缘。由于摩竭陀国韦提希夫人遭遇儿子阿阇世王子杀父囚母之恶逆,对此世间顿生厌离之心,向释尊哀求往生无忧恼处。佛于头顶光台现出他方世界种种净土,韦提希夫人特别选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祈求释尊教示往生西方净土的方法,即“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这是《观经》发起的特别因缘。释尊乃娑婆世界应化之教主,因顺韦提希夫人请法之缘,即广开净土之要门。这里的“要”是切要、精要的意思,“门”是通达的意思。意谓通过这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之门,疾速了生死,成佛道,即为定善与散善二门。

正当娑婆化主释迦牟尼佛广开净土要门之时,安乐能仁阿弥陀佛,应时显现于虚空,显彰了无条件救拔众生的宏愿(即第七华座观中,韦提希夫人闻释尊说定善观想,忧虑难以往生之时,阿弥陀佛应声即现,放光注照,传达“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也”)。

将阿弥陀佛称为“安乐能仁”,寓示阿弥陀佛即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安住极乐净土的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光中化现的应化身佛,二佛同体。华严宗的清凉国师曾说,卢舍那佛即阿弥陀佛。《华严经》中,释迦牟尼佛是卢舍那佛的应化身。若卢舍那佛即阿弥陀佛,则释迦牟尼佛亦即是阿弥陀佛的应化身,由此称阿弥陀佛为安乐能仁也就一以贯之了。可见释迦、弥陀二尊开显的即是一净土之要门,并非在要门之外,又开出宏愿门。实则阿弥陀佛的弘愿始终贯穿于净土要门之中。吾人当如是体认。

那么释尊开示的要门即是《观经》中所宣示的定善与散善二门。定善就是止息攀缘思虑之乱想,令心静定生起慧力,作十三观之观想。散善是以散乱心废恶修善,其具体展开即是净业三福与九品往生。

弘愿即是阿弥陀佛以同体大慈悲心,平等接引一切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力。诚如《无量寿经》所云,十方世界一切凡夫众生,无论是善的众生(修五戒十善、四圣谛十二因缘法、三学六度者),还是恶性众生(造作五逆十恶等),如是九法界众生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者,无不皆是乘托阿弥陀佛的大愿(四十八愿)业力(无央数劫积功累德之功德力),作为增上缘而成办往生的。

增上缘即是一种助成果实的原因和条件,在某特定时空中,增上缘会上升为一种决定性力量。《法华经》云:“佛种从缘起”,即佛的种子(指佛性、菩提心)虽然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然若不遇佛出兴于世开示讲经之胜缘,或不逢善知识之化导,如是稳固之佛种亦无从生起。

就净土法门来说,我等众生无量劫来,在三界六道里头出头没,虽也曾修行,然业力烦恼浩繁,无能出离生死轮回。今生幸遇阿弥陀佛愿力光明,令吾人生起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愿心,以此愿心,恳切执持名号,当即与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感应道交,乘托阿弥陀佛大愿船,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解脱之彼岸。

今生幸得人身,幸闻佛法,尤其得闻胜妙难思之念佛往生净土法门,当生稀有难遭之想。亟宜拳拳服膺,死尽偷心,老实念佛,矢志极乐。庶不辜负释尊惊入火宅之悲心,弥陀垂手生死深渊、头头接引之慈愿。

此段乃标显净土应化之因缘,意在劝勉大众舍通途自力,取他力救度。此由末法“教赴时机”所致。诚如印祖所示:“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随修何法,皆无不可。……若知自是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轮回。方知净土一法,一代时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此段开示与导祖之意蕴,可谓同一鼻孔出气,若合符节。

《观经四帖疏·玄义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平时就要训练,信愿才能坚如金刚

何为重心。我辈修习净业,信贵于深,愿贵于切。以信深...

念佛和八十八佛哪种忏悔力量大

问: 念佛需要拜八十八佛忏悔业障吗?不是至心念佛能...

极乐世界莲花开敷的时间

西方三圣现前,就在那一刻,我这个我,就是代表着一切...

【推荐】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1)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这...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问: 《楞严经》开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五戒需...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有什么差别

兜率天跟西方净土还是有差别。诸位你去读读《阿弥陀经...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的不同

净土法门跟通途佛法不一样。首先通途佛法讲信,净土法...

为什么睡着时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样

问: 请问法师:晚上睡着时有时候好像也在念佛,能把自...

还寿生、打吉祥还债等是否如法

问: 寺庙里面所做的佛事,如超度、还寿生、打吉祥还...

既然诸法都空,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

【佛教词典】六十四眼

据往生要集卷上本载,阿鼻地狱之十八狱卒各具有六十四...

【佛教词典】优婆鞠多

(人名)Upagupta,又作优婆鞠多,优婆掘多,优波鞠多...

智者的十大追求

顶级的学业是拥有圣贤的智慧; 顶级的事业是广利一切...

主导我们生命升沉的两个因素

楞严经讲生命的缘起,主要的思想就是讲到真如缘起。当...

三世因果的道理

中国自古即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思想。如《易经》中有积善...

「厌离」为我们的心加了保护层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对现在的生存状况更要有种敏锐的...

心中有大爱,才会有真爱

1、心中有大爱的人,才会有真爱,大爱无边。 2、爱是给...

念佛是一生的事业

编者按: 2011年5月25日,台湾佛光山星云长老莅临庐山...

【图】佛教常用法器的持用姿势

在早晚功课和日常佛事当中,有几样法器比较常用,其持...

不要用情绪来解决事情

不能控制自己情绪,便会被情绪控制自己。情商不高的人...

为何这位比丘能示现化生

三千多年前,世尊为报亲恩,于结夏三个月期间,至忉利...

让外境成为自身成长的力量

我们一个人出生在这世间,生活周遭一定有很多的人、很...

心灵的坚守

▲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

烦恼与道用,全在一念之间

《净土》2019年第1期 文/明光 人到中年,身体上的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