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灵的坚守

2012/04/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作家洪晃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巴黎卡地亚高级珠宝作坊参观时的经历。那次是参观钻石的切割与镶嵌工艺。有位抛光师负责把珠宝的座件在镶嵌之前抛光,他把一根棉线穿进要镶嵌的珠宝的眼儿里来回抽动,以此对里面进行清洁。让洪晃不解的是,就连镶嵌之后根本看不见的地方,他也认认真真地进行擦拭。洪晃问他:“这些部分以后谁也看不见,你不觉得浪费时间吗?”他看了洪晃一眼,说:“没有人看见,并不说明它不存在,至少上帝在看呢。”

▲元代有个叫许衡的人,有一次从河阳地区经过,当时正值盛夏酷暑之际,他走得又热又渴。路边恰好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了梨,很多路人争抢着摘梨吃,只有许衡没有摘,静静地坐在树下乘凉。有人劝他也摘几个梨吃,他摇了摇头,说:“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的啊。”众人一听就笑了,说:“这棵树哪有什么主人啊!”许衡说:“即使我现在眼睛看不到它的主人,但我的心中还没有主人吗?”

▲清朝末年,山西有一个商家,女主人信佛,想在自家堂屋里立一座佛像,便请了一位老石匠负责雕塑佛像,要求佛像坐高两米,后半身镶嵌在墙壁内。老石匠很爽快地把活儿接了下来,先带着两个徒弟去石厂选好材料运回,然后便开始加工。他们先按尺寸凿出大致的轮廓,然后开始仔细加工佛像的正面,眼睛、鼻子……连眉毛都一清二楚。正面加工完以后,老石匠吩咐徒弟把半成品翻过来,开始雕刻背面。其中有个新来的小徒弟,见此情形十分不解,就对师傅说:“师傅,东家不是说了吗,这尊佛像,后半身要镶嵌在墙壁里的,我们把正面加工好就行,背面谁也看不到……”老石匠听完以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做生意,要讲究诚信,眼睛看不到,但心能看到啊!”小徒弟听完,满脸羞愧。数日后,佛像完成了。上世纪90年代,这位商家的老宅动迁,人们在拆除房屋的时候,隐藏在墙壁里的佛像另一半也露了出来,当人们看到精雕细刻的另一半佛像时,不禁肃然起敬。

抛光师的“至少上帝在看呢”,许衡的“心中有主人”,老石匠的“心能看到”,反映的是一种共同的品质,这就是永远在心灵上有所敬畏,永远在心灵上保持一种坚守。这种坚守是一种自觉行为,并不是在外力的约束下被动地执行,也正因如此,这种坚守才永远让我们仰望与追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

圣严法师:揩磨此一片田地

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余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

外界是自心的投影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外境是从哪里来的?世间...

当心平静下来,头脑也会清楚一些

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在好几部重要的经典里,...

心的妙用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

身心的污秽,才感招环境的污秽

这个身就是革囊,革囊就是包着一层皮的这种厕所:我们...

没有这两大特性就不叫财富

佛说,贪心之人永不富有,永远贫穷。我说,心贫穷是永...

放下内心的毒箭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佛教妇女的故事

一、观音菩萨 救苦救难 圣像金容 家家供奉: 大乘妙...

难信之法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

贪图享乐为障道根本

一日,目连尊者因弟子生病,于是上忉利天询问神医耆婆...

苏东坡的前世后身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

【佛教词典】德韶

(891~972)宋代僧。为法眼宗第二祖。处州龙泉(浙江...

【佛教词典】自发宗教

从群众中自然产生之宗教。多无明显之创教者,主要为原...

为啥是我得癌症

【按】复旦女教师于娟已经去世半年多了,但这篇《为啥...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

心地功夫

幽深的石窟里,一位出家人正在精进地禅坐,他用心地在...

堕胎的现报录

妙霞居士是洛阳市伊川县人,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粮...

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胜缘;布施的功德随着...

发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

居士诵地藏经有哪些规定

问: 在家居士诵《地藏经》有哪些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定...

为什么念佛会没有效呢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没有效,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也一样痛...

证严法师:四念处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世间的宗教...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问: 真信愿持佛名号能否避免困苦? 印光大师答: 须...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

如盲执烛

在拘睒尼国的美音精舍,佛陀正为四众弟子广说大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