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持戒修行是为魔业

大安法师  2023/06/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持戒修行是为魔业

戒为无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须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为魔业。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居士修行要受三皈五戒,受戒的时候要生起殷重之心,得无作戒体。所以这个戒,“不受则已”——实际上也必须要去受,受了就不可去毁犯。那古人生死心切,为法忘躯,他就可以带个戒刀,如果烦恼太重,要犯戒的时候,宁可自杀他也不破戒,宁可守戒而死,不可破戒而生,是要有这样的一种勇毅的精神。所以,受了佛戒就“不可毁犯”。

如果“不犯则已”,不犯你就比较清净,但是你犯了戒就一定会堕落。那必定堕落,尤其是那些根本戒,叫不通忏悔,断头罪。那次一点的犯戒罪,还有忏法。

佛制戒是为道制戒,是了生脱死,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这个大的目标来施设戒法。我等也是真为生死,圆成佛道来持戒。所以持戒不是一个开玩笑的事情,不能去忽悠,不能去轻慢的。持小戒都像持大戒一样的殷重。万一由于烦恼重,持不了要生大惭愧之心。那不能为自己去找借口,甚至说这条戒制得不合理。

现在就有一些说法,那是有问题的。说吃大蒜可以防癌症,这是佛当年不知道大蒜有这个功能,如果知道的话,也不会制这条戒。那这个东西是有问题的,他们还真的敢说这句话!喝点酒也没有关系,只要不醉;吃点阿胶也能够滋养身体;养鸡场的蛋,没有受精卵,也没有问题。我们常常听到这些说法。甚至为了方便,给人家去证婚。在酒席上,有出家法师也喝一杯来随喜,觉得自己恒顺众生,让众生欢喜,也不破戒。

真是这个末法时代有时候谈戒律,是很难的一个事情。但真为生死的人,我们一定还是要提高持戒意识,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去持!佛陀制戒,悲心,智慧,唯佛才能制。那我等众生虽然是不能持得十分清净,但态度上要尽量去持。

所以我们烦恼重持戒不是太清净,要自我怜愍,也怜愍一切众生。持戒持不好,去犯了,一定会堕落,这种哀伤,“自伤伤他”。所以一定要有恳切之心、悲痛之心,“声泪俱下”。要以持戒,深信因果,断相续心,生大惭愧心,常常呵责自己来忏除业障。谈到这一点,实际上我们的内心世界,举心动念实在是太染著了,或者太罪恶了。

我们内心深处生不出几个好的念头,这种五欲六尘的、恩恩怨怨的、尘劳烦恼的念头,不召自来。所以在这里我们真的要加强念佛的功夫,否则不念佛都是这些世间的念头。这些身口意三业,意业不清净,也是业障,累积业障。意业的恶心还能够不断地相续,那就必然有种巨大的,让你的身口七支造恶业的冲动,自己有时候都控制不了。所以一定要断这个恶心的相续心。那用什么来截断呢?就是发菩提心,就是那个畏惧三恶道的心,就是念佛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你闻过世界上最妙的香吗

有一天,尊者阿难请教佛祖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是...

佛门戒律中的「三聚净戒」

《菩萨戒义疏》云三聚戒:聚、集也,戒、禁戒。此三种...

学佛从受戒开始,要勇争上游

慈舟老法师说,学佛从受戒开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各宗要略——律宗

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叫极乐?就在于无有众苦但受极乐。...

人生的总预测

这个世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它的吉凶祸福都是在做梦:...

净土不摄非人

非人不是指鬼神咯,是指这个非人行没有人的道德行为!...

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最愚痴的行为

问: 人的容忍量有其极限,如果对方经过重复纠正还无法...

【佛教词典】八灾

(名数)八灾患之略。...

【佛教词典】长行

行数很长的经文,即十二分教中之修多罗。...

人生醒世恒言

见美女时,做狼虎看;见黄金时,做粪土看。此中享了多...

没有找到真如自性,所以才会寂寞

下面把妄想作一个总结: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

圣严法师《理直气「和」》

有近来发生许多的社会事件,都是由于当事人的情绪失控...

念佛能助一切事业得易成就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

证严法师:离欲、精进

何谓精进?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退。做任何事,必须专...

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佛进一步开示,地藏菩萨因地久远劫来的威神誓愿不可思...

腥荤扰五脏,素食益健康

在台湾每五个儿童中就有一位过于肥胖,胖小孩的比率高...

惟贤长老《学佛的基本精神》

作为一个人,能够学佛,走佛法正道,是很有价值的。你...

不要拿「吝啬」当「惜福」

吝啬是个贬义词,惜福是个褒义词。 很多人生性吝啬,日...

佛经原文查不到的就能予以否定吗

问: 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

以宽容姿态看待不公平

一位著名的作家,出身极其穷苦,他的成功乃从艰苦卓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