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各宗要略——律宗

界诠法师  2021/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各宗要略——律宗

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以后,迦叶、阿难、商那和修、优婆毱多五师传持。佛灭后一百年间,纯是一味和合,一百年后产生异见,部派分裂,因着律仪上的争执,旋复至优婆毱多以后,更分为五种律部。

五部:

昙无德部——四分律——法藏部

萨婆多部——十诵律——一切有部

迦叶遗部——解脱戒——饮光部

弥沙塞部——五分律——化地部

摩诃僧祇部——僧祇律——大众部

实际传来中国只有四律,迦叶遗部仅传戒本。

四律:《十诵律》、《五分律》、《四分律》、《僧祇律》。

还有五论:

《毗尼母论》、《摩得勒伽论》、《善见论》、《萨婆多论》、《明了论》。

在中国弘传最广的是《四分律》。早在曹魏时,昙摩迦罗于洛阳译出《僧祇戒心》,并立羯磨法,与中国出家人正式授戒。从译出《四分律》后,先有法聪开讲,口授弟子道覆。至慧光下有道云、道洪、智首、道宣相承。

与道宣同时弘《四分律》共有三派。有南山道宣、相部法励、东塔怀素。三者见解不同,故分三派。法励、怀素但盛一时,道宣至今弘传不绝。

判教

化制二教为本宗判摄。化教:教化众生,有种种随机言教,指经论二藏,所诠定慧法门。制教:制止过非,指律藏所制定的戒法,诠解戒学法门。通过制定的戒,能摄住三业不犯,便生定慧,由定慧伏断烦恼,证入道果。

此宗更于此二教内判立三教三宗。

化教中,更判为三教,以摄如来一代说法。

(一)性空教,俱舍、成实析法明空是小乘教。

(二)相空教,般若、三论等直谈无相是大乘权教。

(三)唯识圆教,华严、深密等是大乘中道实教。

制教中,更分三宗,以摄一切戒律的戒本。

(一)实法宗,以色法为戒体,立一切法为实有,小乘有部。(怀素所依)(二)假名宗,以非色非心为戒体,一切法唯有假名,无实体,大乘空教。(法励所依)(三)圆教宗,以心法种子为戒体,谓万法唯识,大乘唯识圆教。

宗义

道宣的四分律宗,是依大乘唯识圆教而立义。并主张四分律宗通大乘说,从律文中,有五种理由证明:

(一)沓婆回心:沓婆证阿罗汉后。求坚圆法,回心向大。

(二)施生成佛:戒本末偈云:施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

(三)相召佛子:序文有诸佛如是行,佛子亦如是。

(四)舍财用轻:舍堕戒中,舍财后僧不还,犯轻罪。

(五)识了尘境:妄语戒的见闻知觉的了别,通唯识义。

戒有四科:

戒法:圣人制教名法;

戒体:纳法成业名体;

戒行:依体起护名行;

戒相:为行有仪名相。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戒的内容广泛,以止作二持摄尽。止持是约戒条,止一切恶,不该作者不作。作持是约体道办事,修一切善,诸如受戒、说戒、安居、自恣、忏罪等。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大乘菩萨戒,不同小乘戒。声闻戒唯人得受,大乘戒诸趣通受;声闻戒有受有舍,菩萨戒有受无舍,是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主要体现在三聚净戒上:

(一)摄律仪戒,七众所受别解脱戒;

(二)摄善法戒,奉行一切善法;

(三)饶益有情戒,广修善法以利益众生。

前二自利,后一利他,合为二利圆满。虽只讲戒,而与定慧相连。如把心停止,不起妄念,摄意业为定,详细观察思维,此应作,彼不应作为慧。如盗戒具三净戒:自不起盗心并防护为摄律仪戒;见有盗机而维护为摄善法戒,转告保护为饶益有情。其他戒也一样,一戒一行圆观解,具足一切行即为大乘妙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界诠法师文章列表

三种持戒之人

智者大师将持戒清净的相貌分为三种: 第一种上品持戒...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推荐】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

【推荐】如何才能得到富贵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现在要跟大家讲的是:如何得到富...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如果你念经念得忽然看见光明,忽然之间我们烧的香炉上...

佛学常见辞汇(十七画-十八画)

十七画 【优波离】 又作优婆离,华译近取,或近执,...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轮回

什么是轮回 轮回又称流转、轮转、生死轮回,意思是众...

大乘八宗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

「鬼子母」的由来

佛教中有一位母亲神,造像、画作中的她身体丰腴,面容...

业力

社会上,由于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经营运作,因此...

【佛教词典】净瓶

(物名)梵语军迟,又作捃稚迦。梵音Ku??ikā,此云瓶...

【佛教词典】四法迹

四法迹者,谓无贪无瞋正念正定,无贪无瞋能令增上戒学...

修净土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请问法师!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见地、修...

忍者无怨 必为人尊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

思惟十二光如来的功德

阿弥陀佛这十二光如来的这种功德我们要常常思惟。当我...

宿命通一看,你还敢结婚吗?还敢吃鸡吗?

人猪合体 看看人和人的关系:当年恩爱,今作怨家。昔日...

【推荐】佛法让我找到利益家人的最好方式

凌晨12点刚过,老公把我叫醒。他说接到姐姐的电话,说...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

对「攀缘」意义的误解

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

圣严法师:人格在寂寞中升华

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

念佛为何越念杂念越纷飞

问: 请教法师!本来念佛应该是越念越清静的,为什么...

临终时心里除佛号外,不使有别的念头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

蠲租得第的故事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