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净界法师  2024/03/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即以懈怠及贪瞋痴四法为体。

放逸跟前面的懈怠有关系,不过它比懈怠又更严重;因为懈怠是对功课松散了,而放逸不但是懈怠,又加上贪瞋痴了,就是已经放纵自己的烦恼活动,所以说放逸比懈怠更严重。

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

对于这些染法、染污的因缘,你不防止、生起了之后也不断除;对于清净的戒定慧也不修学,使令它能增长广大。你的内心是什样的呢?『肆纵流荡』,肆纵就是放纵,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如理作意」,在五欲六尘的境界里流荡,到处攀缘。流荡的本质是肆纵,是你故意的。就是你起一种作意,这种作意是由“不如理作意”衍生出来的;不是说我们在打坐时,突然间起了恶念,不是;是故意的!故意去驱动你的心识,在五欲六尘中到处流荡,这个就是放逸。

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

前面的懈怠,会增长染法,但是对于善法还不至于损害到。但是当放逸的心所生起时,不但会增长染法,对于之前所成就的功德,还会加以损害。它的作用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增长染法、一方面损害你以前点点滴滴所栽培的功德,你的信、进、念、定、慧这五种善根,都会被放逸破坏掉。

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讲了一个小故事,来警告我们不可放逸:他说有一个人很贫穷,生活很困苦,他想要改变一下,希望能够得到富贵,就向天神来供养、礼拜、祷告,供养了十二年。有一天,因他至诚恳切因缘成熟,天神就出现了。这个贫穷人很欢喜,天神说:“你有什么祈求呢?”穷人说:“我希望你能赐给我财宝富贵!”天神说:“可以”。就给他一个瓶子,叫德瓶。天神说:“你需要什么,就向这个瓶子祈求,它就会给你变现出来!”天神离开了之后,贫穷人就至诚向德瓶祷告:“我现在需要一栋房子。”德瓶就出现一栋美丽的房子。“我需要车乘”,一下子又出现车乘;“房子里面,需要各式各样的珍宝装饰”,一些稀世珍宝就出现了。

当然,一个贫穷人突然变成富贵人,内心当中就志得意满,一般人都是这样的,有了财富之后,就要炫耀了,把他过去那些乞丐朋友,通通召集起来,请他们吃饭。那些贫穷朋友一见面,就喝酒吃饭,饭后大家就问他:“你过去跟我们一样穷,现在怎么有这么好的房子和珠宝啊?”这个穷人说:“我有一个德瓶,我向它祈求什么,瓶子就能出现什么!”大家说:“那你就当众表演一下,给我们看看吧!”他说:“可以啊。”当着众人,他就向德瓶请求,一下子就出现他心中所要的。

这时大众欢喜、拍手称赞。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就是要栽跟斗了。他一高兴,就在大众中跳舞,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德瓶给踢破了。德瓶破了之后,从德瓶里面出现的房子、珍宝、车乘,一切东西全都消失掉,又恢复到过去贫穷的样子。

这个故事给人印象非常深刻!它就是要警告我们,要时时保护这个德瓶!我们能够出家修行不简单,点点滴滴,每天忏除罪障、积功累德,心中有一点小小功德,这个德瓶。如果我发愿,要得到人天果报,就有人天果报;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这有一点功德力了。但是千万不要放逸!因为这些功德还没有入圣位之前,都很容易被破坏!你看这个贫穷人,能得到德瓶也不容易,他花了十二年供养礼拜,才得到的,却因为一念的放逸,把它给踢破了。

有很多人也是这样,刚开始修行,那是持戒、苦行,但是会栽跟斗的多数不是初学者,多数是出家有一段时间,或者说有点功德的人。因为刚出家,身心苦恼,你不可能放逸,也没有资粮放逸,等到内心有点功德,你的内心会有想要攀缘的冲动。就是刚开始你一直修习寂静,慢慢有点功德后,你会想要动,这时候你就要用德瓶的故事,来警告你自己──不可以乱动,要保任,不能弃舍!这个德瓶得来不容易,所以不能放逸啊!

通常一个人会破戒,前兆就是放逸;一定是先放逸才会破戒!有弟子问过的果清律师,他老人家持戒很谨严,问说:“老师啊,我们面对那么多戒法,到底持戒的根本精神在哪里?”律师说:“持戒的根本精神就是『不放逸』,你要抓住这个原则──身口意不放逸,就是持戒的根本精神。”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从刚出家、穿上这件袈裟,要把这件袈裟穿到临终,要不放逸,也是不简单。老实说,我们都是凡夫,凡夫就是有各式各样的烦恼,有贪、瞋、嫉妒心、我慢心…烦恼在我们内心一再的出现,而我们对治烦恼,主要就是靠对佛法的一念信心、惭愧心,好一点的话,就是曾经在寂静当中,所栽培的少少无贪、无瞋、无痴止观力量,我们对治烦恼的功德,大概就是这样而已。烦恼的势力是如此的强大,而戒定慧的功德,我们大都是今生才栽培的,所栽培的功德也不是很大,遇到烦恼的活动,要能够“心常觉照,不随妄转”,的确也不容易。在尽形寿的菩提道当中,一路走过来,要完全不放逸,的确是不容易。

既然不容易,怎么办呢?忏公师父有一个办法,是很好的一帖妙药,忏公师父强调依众靠众。就是刚开始修学,应该要依止僧团,不要一开始就住茅蓬。一开始住茅蓬,前三个月主动积极、精进用功,三点钟起床;半年以后,改成四点起床;一年以后多睡一会儿,五点起床;再过一段时间,啊呀,修行不要那么紧张,睡到六、七点才起床,就是这样。因为烦恼它会以各式各样相状来欺骗你,让你有很多借口,如果你没有经常跟烦恼作战,你会觉得烦恼实在是狡猾不得了,你看不到它的真面目。

所以依众靠众有一个好处,反正打板你就起床,不管什么理由,因为大众有一种力量,大家都往前冲,你跟在别人后面,就算你落后、也不敢落后太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悲智双运破除烦恼》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见有人带著一只狗,狗看到我这个老...

彻底死绝「偷心」,了脱生死才有指望

在这条漫长、艰辛的修学路上,有时候往往虽经别人提醒...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

卸除心防,从转化烦恼开始

现代房屋的铁窗与围墙愈筑愈高、愈做愈牢;人与人之间...

圣严法师《心事重重有谁知》

(一)外在的事 现在,先讲外在的事中是不是跟自己有...

受戒后在心中会产生什么效果

我们受了戒以后,内心当中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内...

阎王也喜欢别人拍马屁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简单多了,...

菩萨十八根本戒之谤弃大乘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要得在世不造过者,只有参禅一法

参禅人没有过:日用中一切时参,一切处参,一切事参,...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

佛舍利的丰富内涵

各地纷纷出土佛舍利,这是当今中国佛教界的一种重要现...

饿鬼道之苦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

【佛教词典】十四佛国往生

(名数)无量寿经下说,于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

【佛教词典】浇季

浇,薄之意;季,末之意。即人情、风俗、道德浮薄之时...

男女之间的贪著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

久坐对健康的伤害与吸烟相当

人人都知道吸烟伤身,犹如健康杀手,但可能很多人还没...

究竟法

佛光禅师向学僧提一则公案道: 古时,人们大多用纸糊...

【佛学漫画】虽被人笑话,却是自在往生之人

彻迷法师的往生故事...

大安法师:十种念佛方法

至于念佛方法,净宗经典与历代祖师大德提供了诸多繁简...

一转念天堂地狱就在眼前

古时候的得道高僧说: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舍弃自我,依止真如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

任是美满一生,莫如淡薄一世

参禅人,身心万不可浮华,不可骄泰,不可我慢。类如食...

末法时代菩萨示现主要有两种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

圣严法师《有什么烦恼放不下》

曾经有两位泰国比丘来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读书,才刚...

如何理解「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问: 如何理解《金刚经》中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

火烧执着鸟儿

传说在深山里,有一座栖息着神仙的湖泊,湖水湛蓝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