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心事重重有谁知》

圣严法师  2010/10/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外在的事

现在,先讲‘外在的事’中‘是不是跟自己有关’。

所谓外在的事,是指心外的事。诸位如果从路上来,在马路上看到发生了车祸,这便是外在的事。但它没有把你挡住,这个车祸便跟你无关;但毕竟发生车祸了,你还是关心,你看到车祸,心里就想:‘噢!这地方发生车祸了。’而且脑海中留下好久的印象。

另外,可能发生跟你有关的车祸,比如你受伤了。或者你虽然并未受伤,你的座车也未受损,却因交通阻塞,把你挡住,过不来,停了几十分钟,车子无法前进,你正赶时间赴约或上班上课,只有心中干着急:‘真倒霉!时间来不及了。’因此这场车祸对你来讲,已经开始牵扯上关系了。进一步,如果车祸发生时,你正好在场,大家都袖手旁观,因为你是佛教徒,你会自告奋勇地拦一辆出租车,或者就用你坐的车子,把伤者送医,那车祸就跟你有更多的关系了。

(二)内在的事

接着讲‘内在的事’。在座诸位打坐或听讲,如果你心事重重,你坐得稳吗?

我的话你听得下去吗?所以,所谓心中有事,往往不是眼前事,而是过去或未来的事,使人神不守舍地胡思乱想。

心内的事,又分成跟自己有关的事和跟自己无关的事。比如,今天是星期天,你本来和女朋友约好下午四点钟见面,结果你把这件事忘了;而另外有一位朋友对你说:‘我们一起去农禅寺打坐和听圣严法师演讲吧!’于是你也来了。来了之后,盘起腿打坐中,忽然想起了约会的事,你就不能安心打坐和听讲了,你会想:‘糟糕!现在已过了四点钟,这怎么办?马上去赴约也太迟了,但是,她在等我,怎么办?下次见面怎么跟她说?她是很守信的人,现在又刮风下雨,很可能她正在那儿淋雨,怎么办?万一魂断蓝桥的悲剧,重演在她的身上那不是……?’就这样你坐在这里,东想西想,心还能静下来吗?这是跟自己有关的事。

再说跟自己无关的事。我在美国有一位女弟子,有一次,她来找我,说:‘师父啊!某某先生亟需现款一万元,我要帮他的忙,可是又帮不上,怎么办?’我说:‘既然帮不上忙,你还要帮什么忙?’她觉得奇怪:‘我们佛教徒不是要帮人家的忙吗?’我说:‘是啊,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有钱。如果人家说现在你要是没有一万元,他就要死了,你怎么办?’她急切地说:‘那样的话,我一定得想办法去帮助他,他这条命我一定要救。’我开导她:‘你想什么办法?是不是你也告诉其它的人,你现在借一万元给我,不然我的朋友会死,我也要死了,然而那个人也是穷人,他再去跟第三个人说:“你借一万元给我,不然我的朋友会死,朋友的朋友也会死,假如他们死,我也会死。”这么一来,三个人都会死了,是不是呢?你既没有一万元,就应告诉他:“我但愿能帮你的忙,我也愿你不要死,先向各方面想想办法看,我也替你想想办法,但我实在拿不出一万元。”’这是跟自己无关却成了好大的心事,可谓庸人自扰。本来这是别人的事,但你若在心里边老想着它,结果就变成你的事。天下有事,与你无关的事,也都变成与你有关的事。如果是这样,就会烦恼不尽。

不过,如说天下的事完全与自己无关,这在佛法也讲不通。《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要把一切众生当成我们的至亲骨肉父母看待,才是佛教徒。可是《梵网经》讲的,那是菩萨的态度,希望人人都能做到这个程度;而菩萨有凡夫和圣人之别,凡夫菩萨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如果真把每一对男女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而去做他们的孝子,那会闹成大笑话。所以凡夫的立场还是凡夫,否则便会因此而烦恼无尽,把一切跟自己无关的事,当成了切身的问题,这是不必的。

(三)心在那里?

以上讲的是‘事’,现在来讲‘心’。

诸位的心在想什么?在注意什么?这‘想’和‘注意’就是我们的心。诸位现在听我讲话,那么,你们的心究竟是在外,还是在内?是在内的,因为你在注意嘛!你的心在听,你清清楚楚地在听。凡是你在注意做什么事,心就是在里边,专心于现在所做的事,那是‘内在的心’。

至于‘外在的心’就不容易知道,请问诸位‘心不在焉’的情况时,你晓得自己有心吗?这时你好像灵魂出窍,身体坐在这里,心却不在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老师在讲课,写黑板。有一个学生,两眼瞪着老师看,好像很认真的听课,事实上,他的心里在想昨天的事 :昨天他和某某人一起去看了电影,是爱情文艺大悲剧;他在回忆电影的情节,如痴如醉,此时眼睛里不见老师,耳朵也听不到老师在讲课。忽然老师叫他的名字,问他问题,他一下醒过来,却一脸茫然:‘啊!什么?’还有一种情况是,他在期待晚上和某某女同学约会,想象今晚不知会发生什么事?第一次约会应该讲些什么话?应该问她一些什么问题?她问问题时,要怎么回答?就这样一边上课,一边想事情。这时他的心被过去的境所攫,或憧憬尚未发生的事,而羁留在过去的时间或未来的境界中!系心于过去及未来的事,忘了现在所做的事,这是‘外在的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推荐】云何降伏其心

那么当我们的心从一个攀缘的心,慢慢的回归到不生不灭...

极乐净土,人人不再设防的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乐同于漏尽愿 第三...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原文: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善自调身心,具诸功德力

调心,改变人生的好习惯 古德云:君子慎所习。 良习,...

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重的人相处

问: 自身定力不够时,如何与烦恼很重的人相处? 慧律...

行菩萨道要谨防五种心魔

人与人之间慧性平等。身外境界的好坏是由分别智来判断...

眼明心却盲

数年前,我在为佛学班上课时,学生中有一位弱视青年。...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

圣严法师《少烦少恼道心强》

一般人的烦恼,都是从男女的爱情,父母、兄弟、姐妹的...

如何使人相信三世因果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通...

跟工作压力说再见

我们做事情要有效率,但并不是急着追求效率,面对工作...

【佛教词典】达磨提婆

(人名)Dharmadeva,沙门名。译作法天。见求法高僧传...

【佛教词典】宗仰(1965~1921)

中国僧人。法名印楞,别号乌目山僧,又号楞伽小隐。俗...

开经偈的含义

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原文: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

供养正法法师等于供养十方诸佛吗

问: 请问师父,有人说,供养弘扬正法的法师,这个功...

以貌取人,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

念佛之现实利益

念佛的现实利益是无量无边,下面只说重要的:一是念佛...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

《药师经》三个经名的含义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

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

修行的各种障碍都有哪些

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

准提法门的修持法

修持准提法门,可以使我们常遇诸佛菩萨、丰饶财宝,不...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开

大家学佛,不可以将生活跟修行分两部分,其实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