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大安法师  2023/09/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或了无恭敬,则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矣。今之在家读佛经者,皆犯此病。故于有缘者前,每谆谆言之。——《与徐福贤女士书》

下面有一段堪称印祖名言的话,是常常说,谈恭敬问题。印祖原来在很多场合谈,比如给永嘉居士的信里面,大概在第五封信里面,他说:我从以前知道自己业障深重,要忏除业障,就考察古往今来那些祖师大德修行的懿范,最后发现能得到修行的利益的秘决就是两个,一曰诚、二曰恭敬——诚和恭敬。

所以他就对这个常常做开示,“吾常谓”就是我常常,那真是老僧常谈了、不断地说了,在文钞里面说了不下几十处。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听进去呢?很难!这里面很奇怪。印祖常常说,但我们常常很漠视这段话,业障深重了。

“吾常谓”就是要想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要向哪里求?必须到恭敬里面去求。有一分恭敬就能消一分的罪业,增长一分的福德智慧;有十分的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的罪业,增长十分的功德智慧。如果对佛、法、僧了无恭敬——一点恭敬心都没有,甚至还会傲慢、轻视,那虽然你读佛经,也讲修行,只是种了未来得度的远因,你今生是解决不了问题;虽然种了一个远因,但你今生对佛经、佛法僧这种亵渎、轻慢的罪业“有不堪设想者矣”,就是后果非常严重。

用“不堪设想”,到底后果有多严重呢?我们来引用一下有一部经叫《佛说正恭敬经》,《正恭敬经》——佛就专门为这个恭敬问题说过一部经,为阿难尊者说的。

有一天佛对阿难尊者说:“一个修行人必须要恭敬他的和尚阿阇黎”,怎么恭敬呢?恭敬法体现很多了,比如跟阿阇黎坐在一起,你要坐下座,请法要跪拜,不能露齿,每日三次要去问候、顶礼阿阇黎,如果阿阇黎在房间里面不出来,你得要周匝三绕,如果阿阇黎不在,你还得做一个记示。然后请法必须要跪着,离开的时候不能背着走,要退下去,退到十步之遥远的时候还得顶礼,顶礼之后再转身走。不能说和尚阿阇黎的坏话,你做所有的事情必须要请教和尚阿阇黎,没有得到同意你不能去做……等等这些。

什么是阿阇黎?就是跟你讲过一四偈的,就是说过一个偈子的法的这样的人就是你的阿阇黎。要这样恭敬,哎呀!阿难尊者听了之后马上哭了,他说:“哎呀,这个时代,没有人能做到这种恭敬啊!”。现在他就发愿:“就从我开始,我来奉行这样的恭敬之法。”佛说:“如果没有这样去做,在背后哪怕说了一句和尚阿阇黎的坏话,他会到哪去呢?地狱。

地狱里面有一个叫灭地狱,他会在那个地狱待六十小劫,头上长着四个头,身上燃着火,身体还有很多虫,像铁狗似地去咬食他的身体。六十小劫地狱罪出来之后,然后转到畜生道,虎、狼、野干,做完了再生到人道,是那么贫贱,不像人的样子,讲这个过程。诽谤、亵慢三宝是这样的后果,所以亵慢之罪后果非常不堪设想。当然你至诚恭敬,福德利益也是无量无边,学佛人一定要在至诚恭敬上多下功夫。

回到现在,很多在家众读佛经都没有恭敬心,表现形态比如说把佛经放在桌面上,跟那些乱七八糟的书放在一起;读佛经的时候不刷牙,也不洗手,用很脏的手就那么翻,甚至还架着腿来读,或者抠脚丫子来看书,甚至放屁他也在那放着,肆无忌惮。这些都是亵慢之罪。把佛经卷起来,搞得脏兮兮。

不了解的人、没有恭敬心的人觉得“他很潇洒、他很圆融,他很怎么怎么样”。实际上这都是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矣。所以这些必须要在有善根、有缘的众生面前谆谆教诲,不要再犯这些过失了、罪过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阎王也怕阿弥陀佛

再说这位黄太太,又告诉大家一则阿弥陀佛的伟大,连阎...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

放经书的书房挨着卫生间,这样是不是不恭敬

问: 家里有佛像也有经书,但家里的书房直接挨着卫生间...

以敬信心造观音像感应三则

修补观世音菩萨佛像手臂,观世音菩萨亦医其手臂 湖州有...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

水陆法会有何功德

水陆法会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汉传佛教在寺庙中...

念佛具足定学之实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学?《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修到什么程度才可受菩萨戒

问: 有些学佛多年的居士,不敢受菩萨戒,自认为不够...

六十多岁的人该如何修行

问: 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

阿弥陀佛与我们众生的关系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要了解阿弥陀佛跟我们这些众生是...

工作生活中常自卑,如何才能自信不紧张

问: 弟子在工作生活中常自卑,不够自信,在大庭广众说...

【佛教词典】参堂

禅林用语。禅林中,沙弥新加入为僧堂之一员,称为参堂...

【佛教词典】随念分别

【随念分别】 三分别之一。与意识相应,以念心所为体,...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

病不是吃素吃出来的

问: 法师,自己吃净素非常的欢喜,但是身体一直病病...

同时因果、现生因果与隔世因果

世界上有些人持有错误的观点,不了解因果报应的真相,...

摄耳谛听 佛号不断

今天和大家总说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主要在一心不乱,...

【推荐】《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漫画版

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秘诀 都摄六根...

如何看待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

问: 有人说我们净土宗行人是自了汉,您怎么看待? 道...

「至信」与「至乐」的含义

至信就是深信,里面不夹杂怀疑。法相宗里说信是一个善...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

不管做什么,都要想到三宝在加持自己

曾经有个年轻人,因为家中烧火做饭的原故,所以天天要...

学佛人必须远离这五种不正见

经典里面所开示的五种不正见,这五种不正见就是凡夫和...

念珠有哪些意义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于称名念佛或...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