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2愿)不复更生恶道愿

大安法师  2023/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2愿)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意谓:我成佛时,往生到我刹土中的天人,寿命终了之后,不复更堕三恶道。如果此愿不能兑现,我就不成佛。《不复更生恶道愿》·

为什么法藏菩萨会施设这一愿呢?法藏菩萨在考察他方刹土时,见到有些刹土中的众生,虽受人天福报善果,然很快人天福报享尽,又堕落三恶道,甚或有些修行人,临终之际,昧却本因,恶业种子现前,又堕落到三恶道里去了。因此,法藏菩萨要令带业往生的天人,虽然阿赖耶识中还有恶业种子,然终究不再堕落三恶道。

如何理解“寿终之后”呢?须知,往生极乐的众生,本身亦如佛一样,寿命无量,并无寿终一事。然有些往生者悲心甚切,于往生之前曾发过愿,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就赶紧要回来度有缘众生。这里的“寿终”就是指为了酬自己往生前所发的愿,而离开极乐本土,到他方世界度众生的情形,并不是说在极乐世界还有寿命的终结,故并非真实的命终。

阿弥陀佛发这一愿很慈悲,一切往生者如果还想回到五浊恶世来度众生,都能得到不堕三恶道的保证。这就好比涂上了不死药的种子,有了保护层,在水里不会烂掉,在火里不会烧焦,永远不会损坏。有了阿弥陀佛这一愿的保障,吾人就可以放心地发愿:去极乐世界之后,再回来度众生。因为阿弥陀佛会关照、护佑我们,到他方世界不会再下三恶道,临命终时还能够得佛慈佑,回到极乐世界去。

《西方确指》中的觉明妙行菩萨就是例证。觉明妙行菩萨前身曾是晋明帝时代的人,那一世受贫子身,一心生厌离,勇猛精进念佛七日七夜,证得念佛三昧,见到阿弥陀佛,后于七十五岁时往生。往生之后,悲心甚切,多次回到了震旦国,度化有缘众生。或者作比丘,或者为居士,或者为国王,或者为宰官,或者为女人,甚至还做过屠夫、乞丐等等。虽然他示现了这么多身分来救度有缘众生,但是都能够顺利地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明末清初时,为度他原来在唐代的八个弟子,觉明妙行菩萨降临乩坛为他们传授净土法门。

这个例子说明,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再回来度众生就很自在了。故净业行人首先要成就“往相回向”:所有念佛、诵经以及种种功德悉皆迥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时还要发愿往生彼土见阿弥陀佛之后,还要回到娑婆秽土来度众生,此为“还相回向”。往相回向与还相回向的整合就能成就净业行人的大悲心,与阿弥陀佛的悲愿相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陈义孝居士:往生极乐的三要三不要

由于悚于生死之剧苦、轮回之路险、三界之无安,所以,...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唯依名号,安住自心

我们会在这个世间上投胎,这件事情是有它的业力,背后...

念佛愈癣疾

潘万宗居士。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问: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一般来说,...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

【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

走出颠倒的妄想,弥陀才能产生加持

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在颠倒当中往生的,不可能!因...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管教父母对吗,如何让家庭关系和谐

问: 我总想管教我父亲的不良习惯:打麻将、饮酒。我...

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

如何看待修其他宗看不起净土法门

问: 现在密宗很兴盛,许多修密宗的人看不起念佛法门...

对这样的丈夫,实在产生不了敬爱心

问: 在《一函遍复》中提到对治女人烦恼的八敬法,女...

【佛教词典】达磨大师住世留形内真妙用诀

作者不详。收于道教经典“云笈七签”卷五十七(道藏第...

【佛教词典】特欹拏伽陀

(术语)Dak?i?āgāthā,译言施颂,对于施物祈愿施主...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

厌离娑婆和厌世嫉俗是一回事吗

问: 顶礼法师。厌离娑婆的厌和厌世嫉俗的厌是一回事吗...

星云大师《无常的价值》

在一般人的思想观念里,大都不喜欢无常,总觉得人生无...

佛陀劝诫比丘勿以神通度众

昔日,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难陀城的波婆利...

拜佛有三层意义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

化繁为简把握有限人生

聪明的人做事,将事情单纯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

三位僧人的神奇事迹,原来佛菩萨就在我们身边

没有慧眼,可不要乱说话。读了下面的文章就会知道,奇...

不要让车轮沾上血腥味

1.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别去...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

慧律法师《三千佛圆满开示》

(上) 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   大家阿弥陀佛!...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问: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衍慈法师答: 你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