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28愿)菩萨道树普见

大安法师  2024/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28愿)菩萨道树普见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国中菩萨(三贤十地等觉),乃至功德浅少的菩萨(未得法忍的信位菩萨),悉能知见我成道的道场树,其树高有四百万里,有无量光明与无量颜色。若此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刹土时发现,有佛示现八相成道,虽也都有成道的菩提树,然形量不大,见者得益甚微,且盛衰不一,兴替频变。是故发愿:我成佛时,国中天人圣众,虽宿世福德智慧陋劣者,我以愿力加持,令其平等见知佛道场树,见色闻香,悉令得三种法忍之胜益。

佛于树下成道,其树总称道场树。然每尊佛成佛的菩提树名称各有不同,比如毗婆尸佛成佛的菩提树叫波波罗树,尸弃佛成佛的菩提树叫分陀利树,释迦牟尼佛成佛的菩提树就叫毕钵罗树。此菩提树的树干黄白相间,枝叶青翠,冬夏都不凋萎,光明鲜润无有变化。但是在每年二月十五的佛涅槃之日,这棵树的树叶就会凋零、脱落,然后很快又恢复如初。在那一天,诸国的君王常常会带着大臣、信众去那里作种种供养、礼拜,用香水、香乳来灌溉这棵树,并以音乐、香华、灯炬连续几天供养这棵树。昔日佛在世的时候,这棵树高达数百尺,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棵菩提树经过了好几次摧残,可谓历尽沧桑。

阿育王刚登基的时候信受外道,毁坏佛的遗迹,派了很多兵来砍伐这棵树,甚至把这棵树的根茎枝叶一寸一寸截断,然后还烧这棵树来祭天。但神奇的是,烟焰还没有灭的时候,在猛火中忽然又生起了两棵树,而且枝叶繁茂含翠,因而称之为灰菩提树。见到这样奇异的情形,阿育王开始悔过,于是他就用香乳来灌溉这棵菩提树的余根。到了第二天,这棵树就生长如初了。

但阿育王有个信外道的王妃,她悄悄派人又去砍伐了这棵树。阿育王很悲慨,至诚祈请,再用香乳灌溉,不久这棵树就又生长起来了。这棵树第二次遭遇劫难是在七世纪初,当时是信受外道的恶王设赏迦王砍伐了这棵菩提树。数月之后,一位信佛的满胄王——据说是阿育王某一世的孙子,用数千头牛的乳来灌溉这棵树,菩提树就又活了过来。到了十二世纪,回教徒入侵印度,这棵菩提树遭到了彻底的摧残。

现存的这棵菩提树是移植的。当年,阿育王的女儿僧伽蜜多曾经把这棵菩提树的树枝带到了斯里兰卡的大眉伽林,菩提本树在印度菩提迦耶被毁掉之后,后人就再把斯里兰卡的菩提树树芽移植了过来。现在菩提迦耶的这棵菩提树是这样长成的,迄今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虽然这已不是佛陀当年成道时的菩提树,但因是那棵本树的分枝移植过来的,也可视为原菩提树。现在世界各国的四众弟子到菩提迦耶朝圣者络绎不绝,信众以这棵菩提树为中心,或经行、或诵经、或顶礼、或禅坐、或供养菩提树。由于大家都有至诚恭敬心,加之圣地道场的加持力,置身于中,颇有不忍离去之感。菩提迦耶的氛围吉祥和谐。有机缘,大家可以去朝拜。

释迦牟尼佛的菩提树神圣且神奇,阿弥陀佛所成就的道场树,尤为不可思议。据释尊于《寿经》说,此道场树高有四百万里,树根隆起有二十万里(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亦有二十万里。此道场树由无量珍宝合成,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明,照曜无极,树上覆盖有宝网,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国中天人眼根睹见其树颜色,耳闻其树发出的法音,鼻嗅其树的香气,口尝其树果子的味道,身体触到其树所放之光,意念思惟此树的功德,皆能得三种法忍——一者音响忍(解一切响,本悉空寂),二者柔顺忍(心柔智顺于真如法性),三者无生法忍(慧心安住不生不灭之法性)。修行功德薄少的国中天人,按自业力,是见不到报身佛成道的菩提树的。

然阿弥陀佛愿力加被令其见到,并令其悉得三种法忍。阿弥陀佛威神愿力,以道场树大作佛事,于十方往生者的恩德至深且巨。吾人当铭记佛恩浩大,念佛报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 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

持名念佛如何达到一心不乱

所谓持名,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要达到一心不乱...

临终十念称名,即得往生

四十八愿中十念称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四十八大愿——(第2愿)不复更生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

散乱称名,皆已成佛

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环境恶化的根源

第四个问题谈一下净土文化与生态平衡。为什么我们要谈...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古圣先...

在家人如何修「日中一食」

问: 请问法师,俗家弟子若欲行日中一食,该注意哪些事...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佛教词典】广大转

系六种转位之第六,表示大乘极位之用语。谓证得泯绝迷...

【佛教词典】异熟识唯无覆无记

【异熟识唯无覆无记】 p1117 摄论一卷十八页云:何因缘...

食肉一事,关系治乱升沈

手书备悉。食肉一事,关系治乱升沈。欲了生死出轮回者...

【推荐】不在烦恼摄受范围的执着是贪吗

问: 我们做事情,如果所执着的事情,不在烦恼的摄受...

这时显现出来才叫真正业障重

在临终救亡修法时,《地藏经》是讲事,普度一切众生,...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

诚敬二字在念佛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问: 诚与敬在念佛法门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大安法师...

人不宜食众生肉

经言靴裘①等物皆不应着,以其日与诸畜相亲近也。夫此...

星云大师:结婚三部曲

结婚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两个来自不同地方、背景...

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应用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

机巧反招祸,因果天平最公道

憨山大师说: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

虚云老和尚《皮袋歌》

皮袋歌。歌皮袋。空劫之前难名状。威音过后成挂碍。三...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