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详略异同之所以然

大安法师  2024/08/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详略异同之所以然

疏文

《无量寿经》,详见部类译释二门。以对今经,世称“大本”,盖部同而广略异也。彼为乐广者说,此为乐略者说。然辞简而理益明,事约而功倍胜。如大本广谈诸福,而此经谓但持名号,即为多福多善。大本犹分三辈,而此经谓但生彼国,俱得不退菩提。是则不独为种种念佛门中之要,又于本部中转更为要。可谓妙中之妙,玄中之玄,径而复径者矣。

莲祖于此疏文,翔实地叙说《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详略异同之所以然。在十门开启之第七部类差别门中,莲祖将二经判属同部的经典,文句有详略开合的不同,义理境界无有胜劣。详说为大本《无量寿经》,略说为小本《阿弥陀经》。于第八译释诵持门中,叙说《阿弥陀经》有二次翻译,一名《佛说阿弥陀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二名《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二经联续比并,二译小异大同,时所宗尚,皆弘扬流通鸠摩罗什译本。

《无量寿经》自东汉到宋代,有十二次翻译(乃大乘经典中翻译次数最多的一部妙典)。年代久远,佚失七译,现存五种译本。于五种译本中,自古迄今,皆弘扬流通曹魏康僧铠所译《佛说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又有四种会集本,分别由宋·王日休、清·彭绍升、清末·魏承贯、民国·夏莲居,或会集,或节校,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标章分段上。

《无量寿经》相较于小本《阿弥陀经》,世人素称大本。二经总归一部,而篇章结构,文句内容广略,大为不同。《无量寿经》为乐广者说,叙述结构宏大,法义境界深微。其序分中,参与法会之人,有以尊者了本际为首的大比丘众一万二千,有以普贤菩萨为首的贤劫中一切菩萨,又有以贤护等十六正士为首的此界他方诸菩萨众。如是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由果向因,以种种善巧方便辩才,惠予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之真实大利。此序分章句,首先便彰显出净土法门宏大辽远的大乘气象。

又正宗分,由六大结构段展开莲宗深广画卷。一者法藏因地愿行(以四十八愿为核心),二者弥陀所成果德(国土严净、宝树乐音、宝池德水,乃至华光出佛等依正庄严),三者众生往生因果(三辈往生乃至菩萨功德),四者释迦悲心发遣(五恶五善、重重诲勉等),五者弥陀大慈摄取(弥陀极乐现前、边地疑城等),六者圣凡往生无数(此土他方往生菩萨数量)。流通分有闻经获益与地动现瑞之奇特场景。

此《无量寿经》三分卅九章之结构纲目,具有大乘纯圆之《法华经》、大乘全圆之《华严经》之浩博幽深之格调气象。乃为好乐广大悉备者所称性演说,令与会大众乃至未来值遇此经者,详细了解莲宗事理性相因果,深植信根,厥功甚伟。而《阿弥陀经》乃为好乐简略直捷者所演说。就能诠之经文而言,文辞简约,掠去枝叶,直留主茎,致令所诠之核心义理更为彰显。于行门举约该博(以一法摄众法),致令行持专一,而功德倍胜。

比如大本《无量寿经》中,就往生行因,广谈诸多福德之修行。上辈往生者,须舍家弃欲而作沙门,修诸功德;中辈往生者,虽不能行作沙门,要当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等。而小本《阿弥陀经》,专显持名功德,只要信愿持名,即为多福德、多善根、无上因缘。是乃一心持名,以果地觉,作因地心,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全摄佛德为己德,香光庄严。又大本于诸往生者,犹分三辈往生品位,其佛来迎之场景,见佛菩萨的身量大小、数量,往生后莲华开敷的迟速,以及见佛闻法所获的功德利益,各各不同。

而小本《阿弥陀经》所云往生净业,但执持名号,一心系念,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往生彼国,莲华化生,皆是阿鞞跋致菩萨(即获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俱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入正定聚,安住弥陀大寂灭海,究竟大乘无上菩提。

综上所述,小本《阿弥陀经》所开显之辞简事约的持名一法,不独为种种念佛门中之精要,又于莲宗本部经典中(大本、小本),转更精要。证知此《阿弥陀经》所示但持名号之法,可谓奇妙中之奇妙(教经),玄奥中之玄奥(理经),捷径中之捷径(行经)。

蕅祖亦慧眼拈提:“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行经),了义中无上了义(教经),圆顿中最极圆顿(理经)。”(《阿弥陀经要解》)

彻祖亦云:“以是全佛之心,念全心之佛,实有自心果佛全分威德神力冥熏加被耳。一句佛号,不杂异缘,十念功成,顿超多劫。于此不信,真同木石。舍此别修,非狂即痴。”(《彻悟大师遗集》卷上)

莲宗诸祖以真佛眼,诠显《阿弥陀经》之持名妙法功德,千里同风,同一鼻孔出气,开佛知见,畅佛本怀,俾令有缘众生断疑生信。吾辈净业行人幸闻如是开示,当拳拳服膺,不换题目,矻矻持名,即名显体,乘佛愿力,捷登乐邦,何幸如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的分解过程吗

问: 专修净土信愿持名的念佛人,需要了解中阴、四大...

喜欢读经而不喜欢念佛怎么办

问: 我学习佛法一年有余,一直以来虽然知道念佛的重...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初明性。 序文 灵明洞彻,湛寂常恒,非浊非清,无背无...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两个指标

《阿含经》讲三个法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中阴身应跟哪种颜色的光走呢

问: 弟子看有些书上说,人死后因为业力的牵引仍然会在...

极乐世界的这个特色,是诸天做不到的

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念佛人还需要做还寿生、破血湖吗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

最好的忏悔方法是至诚念佛

在忏悔法里面它有作法忏,有取相忏,有实相忏。那么最...

上根人尚会从迷入迷,更何况中下根人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

【佛教词典】修自性

【修自性】 p0900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二页云:谓由定...

【佛教词典】大乘经

【大乘经】 p0240 无性释一卷一页云:大乘经言,简别余...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六欲天以男女的欲望来作指标

阿难!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不看轻别人,也别看轻自己

我们时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到别人强过自己,就会产...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

老是碰到跟你过不去的人

一般人对家亲眷属都是很亲爱的喽,没有问题。对冤家对...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问: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答: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

药师灌顶真言的功德

「药师灌顶真言」是出自《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药...

宝贵的「一时」

时间长河源远流长,无始无终,随着日月轮转。为了计时...

阿赖耶识种子具六义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