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那还要念佛吗

大安法师  2011/07/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有人说:“《无量寿经》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所以我已经往生了,就不需要一天一万声佛号。你一天念一万声佛号,就说明你是信心不足。”请问这种观点对吗?

大安法师答:这种观念原来也有人跟我说过。学佛法一定要理事双备,不能执理废事,当然也不能执事迷理。《无量寿经》是把净土法门圆顿的这一面表述为一念净心即得往生,只要我们具备一念清净的信心,就能直通弥陀的慈悲愿海,愿海光明就把我们紧紧地摄持住。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一念净心不是那么容易承担的。《金刚经》谈到,这个清净信心则生实相,清净的信心就是实相的心。我们有实相的心吗?如果没有实相的心,怎么说有一念清净的信心呢?所以对自己要看得很清楚。我们多生多劫以来是具有“疑”这一根本烦恼的,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众生,要接纳净土这样大不可思议的、佛的果地上的妙法,我们只能说有一定的信心,或者多信少疑。具有百分之百的圆满的信心,而且一下子就具有了,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可以说是难得其人,极少极少。我们只是具有一定的信心,信心里面是夹杂着怀疑的。

在《观经》中谈到上品中生和上品下生往生者,他在临终的时候都会有怀疑,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净土,怀疑阿弥陀佛是不是真的会来接我。上品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品和下品。由此可见,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绝大多数都是夹杂着怀疑的,所以我们在事相上一定要勤修三福,一定要执持名号。用执持名号来断除疑根,而且还要具足一定的数量。“我已经往生了,如果再念佛就说明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足,是没有必要的。”这完全就是邪知邪见了,大家不要去听从。所以我们一天要念一万声,最好三万声五万声,净土宗祖师都是这么开导的。我们不要去听这些谈玄说妙的东西,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他是不具备一念净心往生这样的资格的,然后甚至连持戒都不要了,吃点肉喝点酒也没关系了,有的人原来受的五戒还退戒了。这些大家要认真分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八种错误的心障

这类的情况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

大安法师:畜生也能具备信愿吗

问: 修净土法门的行人,必须具备有信愿,念佛才能往...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

何为水到渠成呢?就是功夫纯熟的时候,你嘴上在吃饭,...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

从极乐归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的

极乐世界的解脱功德,我们简单提出三点: 第一、随愿闻...

【推荐】怎么理解「业力先牵」与「十念往生」

问曰:业道经言:业道如秤,重者先牵。如《观无量寿经...

念念都想表演给别人看,你是在做一个演员吗

问: 法师,有的预知时至要往生,佛友助念了七天,但几...

「上根人」看电视,「下根人」进禅堂

修行,最主要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若其未生净土之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

这句佛号就具足一切,不需要再加什么东西

我们的主见来自什么地方?来自净土五经圣言量,来自中...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

「随缘」与「攀缘」本质上的不同

问: 随缘与攀缘如何解释? 大安法师答: 这两个概念有...

【佛教词典】赙仪

指赠予死者家人之财货,以资助其成丧。敕修百丈清规卷...

【佛教词典】开显

(术语)开权显实之略。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天台宗...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

弥陀的名号能治病靠的是什么

阿弥陀佛名号确实是阿伽陀药。阿伽陀药就是万病总治:...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楞严经讲什么

关于这个《大佛顶首楞严经》,这部经典的内容,正好可...

梦参老和尚:如何诵经

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

最不称职的御医

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

入禅之门第二讲:达摩禅法

如果说禅真正有门可入,那个门也仅仅是个方便,禅本来...

为什么要我面对这宿命

问: 请问法师,从我出生,爸爸就不要我,不养我,那...

惟贤长老《人生的真谛》

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烦恼、挫折,因而生出痛苦。那么,...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