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净界法师  2014/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件事情就非常的重要。那么怎么把心准备好呢?

在《楞严经》里面,佛陀开示我们,我们要做两个工作,第一个、安住的问题,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这是一个关键。

第二个,调伏的问题,你是不是内心真实地调伏了。那么从《楞严经》的开示,佛陀是先处理安住的问题,因为这是根本。我们一个修行人最大的障碍就是不得安住。

我们一般人的相貌是这样,我们一个明了的心跟外面的人事接触的时候,由于过去的善恶业力的推动,会产生一个感受。

善业力强的人,他出现快乐的感受,他看到人都很高兴,他看到每一件事情都顺他的心意,善业力强;我们一般人,罪业重的人,看到什么人、什么事都不满意,这个人内心有罪业。

那么这个感受的下一个阶段就产生很多的想象,然后,我们的心就住在自己的想象,安住在妄想,这是我们众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我们每天都做功课,但是我们的心还是起起伏伏,有时候觉得自己修得不错,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为你住在妄想,妄想本身是和外境是互动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你完全做不了主。

所以我们现在完全活在一种被动状态,外境让我们快乐,我们就得快乐,外境要让我们痛苦,我们就必须要痛苦,因为我们完全做不了主。所以,我们临终的正念就充满了不确定,要看你的福报、看你的因缘。

那么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事出必有因,这个不安稳性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们住错了地方,我们不应该住在妄想。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第一件事情——菩萨不要住在想,应该住在心。把心带回家,你要安住在一念明了的心性,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它是离一切相的,它是不与一切万法为伴侣的。

所以我们前面讲到从假入空,就引导一个菩萨从一个假名假相的因缘当中回到一个清净的空性,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菩萨在一念心性中如实地安住。安住以后,接着呢,就从空出假,调伏。菩萨远离妄想以后,开始重新又面对妄想。

所以我们在对治妄想,不是马上面对妄想,不对。遇到妄想,马上处理妄想,这个是错误的,你不是它的对手。

我要提醒大家,不要住在妄想来调伏妄想。这是不对的。

先远离妄想,观想本来没有妄想,它只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你远离它以后,你安住真实的心性,然后才用法门,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善巧法门来对治妄想。

所以我们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遇到事情不是马上处理,《楞严经》不是马上处理,先把自己的心安住,要养成习惯。你自己安住了,因为你遇到事情马上处理,你很容易被你的情绪所转,所以你看我们一生很多事情做后都后悔——没有安住。没有安住就做调伏,次第错误了。

所以我们先把自己的心带回家以后,然后再来看人世间的因缘、如梦如幻的因缘,该怎么做你还怎么做,你这个时候没有个人的爱憎取舍,完全没有。你再用你的法门,该断恶、该修善、度众生的方便,去做调伏。

所以我们要加强我们心灵的力量,就是安住跟调伏两件事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

成刚法师临终开示:念佛没有巧路,靠我们老实

我们皈依三宝了以后,不管是出家僧人,还是在家居士,...

圣严法师《何谓解脱》

何谓解脱?一般可分为身的解脱及心的解脱。例如我们因...

净土法门具体怎么修法

净土本可无修,修是因为众生迷失真心才不得不有种种法...

每个月这十天做好事,功德都能加倍

佛还同时告诉我们,修十斋日,这是对没有时间修行的人...

八种方法使净土法门成就

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

在家修行,不要误入误区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学佛,在家修行,...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心的妙用

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人、看事,看尽男男女女,...

【推荐】十种恶行会让你来世变丑

《佛说业报差别经》:一者好行忿怒。二者好怀嫌恨。三...

五戒受持不住能舍戒吗

问: 弟子无意中破了五戒的酒戒和食鸡蛋。如果受持不住...

若是做错了事要怎么忏悔

问: 我们若是做错了事,应怎么忏悔? 答: 迷途知返...

【佛教词典】六术

(杂语)天竺之六种外道也。广弘明集序曰:六术扬于佛...

【佛教词典】藏

【藏】 p1421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藏者:谓于内所摄...

天台八教丨三藏教

智者依据《涅槃经》将佛说的一切经典在内容分为四个部...

慧律法师《灵感观世音》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

习惯在临终时的影响

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她为我上了一课,不但是有关戒律...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问: 为什么大家见面都说阿弥陀佛? 正如法师答: 阿...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

寿命长远。这个很重要!时间,是一个修道的基础。你问...

把妄想的道路切断

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试着心中不要讲话,你发觉你...

佛为病比丘洗浴

佛陀时代,有一个国家名为贤提,当时有位年老比丘因长...

下生死柱得解脱

以前有一个国家,设置了一根非常高大的石柱,完成后,...

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

孟子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

业的四种对治力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

大安法师:如何拜《无量寿经》

问: 您在讲经当中,提到过做钝功夫,如拜《无量寿经...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