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安法师:因果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大安法师  2011/10/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这仅仅是理论假设呢,还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大安法师答:善恶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不仅仅是道德理论的一种悬设,而是实存的事实,由五眼圆明的佛陀所现量亲证亲见到众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广阔的时间当中,由其善恶业的这种业(karma)的力量导致种种错综复杂的生命表相。我等凡夫心量狭劣,慧眼未开,不得而知。佛以悲愍心将这一善恶轮回之事和盘托出,令众生心生敬畏,止恶修善。我们由佛慈悲宣说方知如何走上光明、走上解脱、走上自在。由此,我们戒慎惕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制伏烦恼,开显佛性。由于深信轮回善恶法则,惩恶劝善才有坚实的依据。众生由此才能自律慎独,个人获福,社会由之祥和安隐。

神道设教不仅是佛教圣人,而且也是儒道两家圣人教化众生之大权。神道设教的理论依据来自《周易》。神是神妙莫测、不可思议之意。世出世间一切神妙不可思议者不出心性之外。所以神道即是本心,是诚明,是仁心,是佛性。从神妙佛心中流出的教法,即是神道设教。

天以春夏秋冬四时更迭不乱作为神道,惠及苍生;圣人以本性内具的仁义忠恕为神道,教化民众。平时事相中都蕴含着神妙的理体。孟子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深植在每个众生内心,不是由外面施加的本有的德能。故云“万物皆备于我”,一切悉皆具足在心性中,因而“反身而诚”,回光返照契入真诚的内心,便“乐莫大焉”,就能得到无与伦比的快乐。这就是颜回之所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奥秘所在。

颜回那么贫穷,然而淡然安乐,这是自性的快乐,非五欲感官之乐所能比肩。一个人念佛安住在六字佛号中,便能获得身心柔软的法性乐,沐浴在弥陀光明照摄中,法喜充满。念佛法门举体是不可思议的佛果境界。释迦牟尼佛在娑婆秽土,宣说念佛往生净土一法,用种种善巧方便令我等众生生信发愿,老实持名,亦是圣人以神道设教成功之一例。神道设教的理论依据乃是感应。法界中至深邃广大的方面即是感应原理。唯信能入,唯行能证,愿共勉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缘

当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王的妻子怀...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何谓无所住

问: 何谓无所住? 慧律法师答: 无所住就是不能执着...

什么是心地法门,该如何去修

问: 请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师开示,什么是心地法门,怎...

三世因果,有时候我们看不出来

「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

在不完美的工作环境里训练自己

问: 上班族必须听命于老板、上司,但如果你觉得老板...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大安法师:用佛号来转五浊为五清

蕅益大师深知五浊恶世的利害关系,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

念佛的十种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八万劫后,未脱鸽身,这也是一个佛经典故了。有只鸽子...

【推荐】破除淫欲之魔

破除淫欲之魔,要观照男根、女根的不清净。那么男根不...

【佛教词典】独秉

(术语)谓心念法也。以此告于自己一人之心念而其事成...

【佛教词典】避罗树

避罗,梵语 bilva。又作比罗树、毗利婆树、频螺树。意...

只要沾了佛法边,将来一定成佛

一切众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内部极卑鄙、极低劣的心...

在病患中发明心地

念头未起,灵然清净,本无我人,此其所以一切病患奈何...

哪有闲心去看戏

过去,梁武帝很尊重佛教,拜志公禅师为国师,皇帝对师...

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原文: 经言:万法唯心。错会者,谓无心则无因无果,故...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品下生

【经文】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

出家的条件与受戒的程序

一个人要加入僧团,成为正式的出家修行者,不仅要符合...

「一夜情」的诸多后遗症

(1)患病风险。 偶尔一次没关系,这是一夜情男女普遍...

人间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譬喻经》说:从前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

五百商人念佛得救

过去,有五百商人乘着一艘大船出海寻找奇珍异宝。一日...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

众生和佛的因缘深到什么地步呢

今天我们的内容是讲到了缘起门的第二个理念,就叫做宿...

十大因素让僧人们健康长寿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