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念佛时有空旷柔和的感觉

大安法师  2012/02/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我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是不是一瞬间感受到的佛性?

大安法师答:心空即佛性,佛性是我们本自具有的。无奈无明烦恼厚重,佛性无能透显。而执持六字洪名,正是开启佛性的金钥匙。

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从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原理予以观照。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遍入众生介尔一念里面,即“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所以我们至诚念佛,就能将阿弥陀佛的三身功德召唤出来,由此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功德就会体现在凡夫众生浊染的心里面。

佛号如摩尼宝珠,能澄清凡夫的污染心,能使凡夫的散乱心有序化;名号内具的无量光寿令念佛人身心柔软,开发智慧,开显自性。我们声声佛号都是与阿弥陀佛的光明互动,光光互摄,就能化解种种厄难,就能开发我们的菩提善根,就能增上我们信愿持名的力量,最终令我们横超三界,往生净土,快速成佛。

所以至诚执持名号,称扬赞叹弥陀的光明,如是哪怕一昼夜的持念,也能够成办往生大事。所以说念佛是神妙的法门。此法门的建立全体是佛果地上的境界,诚为大不可思议。

释迦、弥陀两土世尊,以大悲心以神道设教,教化我等众生,生信启愿,感应道交。

自古迄今,有许多念佛人在念佛的时候,或闻到佛香,或看到莲花,或在助念的时候见到西方三圣等,这些不是齐东野语,乃真实之事实。慧远大师在庐山结社念佛,三次见到阿弥陀佛,刘遗民居士也有定中见过阿弥陀佛的感应。

对这些不可思议的事例,无法以逻辑思维来作论证,但事实却凿然存在。释尊在宣说《无量寿经》的时候,与会的两万地球人都看到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是两土的世尊慈悲加持,令与会者断疑启信所致。空中现出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如黄金山,光明炽盛,西方净土全部现前,娑婆的此土和极乐的彼土打成一片,其清晰程度就像手拿明镜照见面像一样。

净土法门一一事相悉可消归自性。极乐世界全体依正庄严即是涅槃的常乐我净,亦是一切众生所本具的。念佛法门别无奇特,但至诚恳切,无不感通。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空印空,似水投水。执持名号,显我自性,立竿见影,但愿辛勤精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才能消除家人对佛教的误解

问: 我的丈夫对我信佛不太理解,以为佛教是烧香磕头等...

一边想发财,一边却挥霍浪费

问: 如何发财? 梦参老和尚答: 很简单,做布施。我...

星云大师《如何忏除罪业》

我常常听到军政各界人士,因回顾他们已往的罪业而慨叹...

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坏有关系吗

问: 请问法师,临终往生与佛法学得好与坏有关系吗?...

佛性为何没有因果,它是如何产生染污的法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纠结很久,万法都有因果,佛性为什...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生意不好该如何改变

问: 师父,最近几年生意不好做,我想着改变,但又不...

吃荤对诵经往生是否有影响

问: 我皈依后十斋日是吃素的,其他的日子都是吃荤的...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大安法师:念佛时怕冤亲债主接近怎么办

问: 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

念佛见到阿弥陀佛要走吗

问: 如果念佛念到见佛,是不是就马上跟阿弥陀佛去极...

在家的净业修行人,应把握哪种心态

问: 老年行者上老下少,尘缘基本已了,安心念佛,切...

【推荐】念佛行人病重时不能有的念想

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

【佛教词典】五因于苦愚痴

【五因于苦愚痴】 p0278 显扬十五卷七页云:复次何因缘...

【佛教词典】如实空

属大乘起信论所立二真如中之“依言真如”。如实,真如...

僧尼破戒者

【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修死之想是一切念想中最殊胜的。 净土法门特别谈到出世...

游览寺院的四个禁忌

一忌称呼不当。对寺庙的僧人应尊称为大师、法师,对住...

圣严法师《在家居士如何学佛》

佛学与学佛 很多人都以为佛学很不容易懂,因为专门性...

所有的功德中,智慧最重要

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是让一个...

聊天谈八卦是造口业吗

问: 请问上班如果和同事们聊天谈八卦,说人家闲话、...

原谅别人也是一种慈悲

为什么我们在工作当中不能相互沟通?实际每件事情的发...

每天早上盥洗后就做这两件事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

欢喜与忧悲

人的生活,不是喜就是忧;得则喜,失则忧。然而,得,...

做事前先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有阻挠或遭遇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个...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

你的目标是净土还是娑婆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当中,前后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