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六自口诀

净慧长老  2013/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自口诀

大和尚让我今天跟各位法师讲几句话,实在不敢当。不过,我谈谈我的一点感想,跟各位交流。在今天这个社会上,做一个僧人不容易。虽然佛教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佛教文化和佛教思想毕竟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主流思想,佛教信仰更不是社会的主流信仰。这是个事实。我们在修行和弘法利生的时候,不能回避这个事实。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觉得,我们最好要做到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要自尊、自爱”;第二句话是“要自强、自立”;第三句话是“要自觉、自悟”。

这三句话和我们禅宗的本地家风是相通的,密不可分的,同时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僧人立足于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自觉和意识。

什么叫做自尊、自爱呢?就是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爱惜自己作为出家人的名节,要用自己的庄重言行来体现自己的信仰选择,以身表法,以身敬法,以身护法。做一个出家人不容易。身上一旦披上了法服,就应该时刻意识到要做四众弟子的表率,要想到自己的肩上负担着如来的家业和续佛慧命的使命。

走到哪里,一言一行都要和自己的身份相一致,和信仰相一致,不能做和自己的信仰不相应的事情。我们的言行一定要和信仰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把我们每天在早、晚课里所念的“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的理念变成我们的日常言行,这就是我经常讲的要“将信仰要落实于生活”。信仰不是空头口号,它必须落实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能够在生活中,不折不扣地用行动体现自己的信仰,这是真正的自尊。一个出家人,如果自己尚且不能用言行敬重自己的信仰,又如何让别人敬重你的信仰呢?

在弘法寺的时候,曾经跟几位居士一块儿吃饭。其中有位居士,是个潮州人,他说了一句话,令我很感慨,我们每个出家人都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他说,“过去的出家人都要修行,现在的出家人不要修行了。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有很多年轻的出家人,一出了家就读书,读了书就弘法,基本上没有时间、也没有想到要修行”。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很深刻。我们在座的同学,可能都读过老和尚的年谱。老和尚的年谱是怎么写的?他是在五十六岁开悟了以后,才从事所谓弘法、建寺、利生的事业。

从二十岁出家一直到五十六岁,有三十六年的时间一直是在修行。用老和尚的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今天的出家人,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另外也有一个居士,他今天也到这里来了。他说,现在有些和尚,他做的事跟他的信仰是完全脱节的。这个话很简单,也很深刻。这都是在给我们僧伽敲警钟。

如果我们所有的和尚都不能够自尊、自爱,都是言行和信仰脱节,那佛教还有希望吗?你们说,有希望没有?肯定没有。为什么呢?不但是你自己混不下去了,这个社会也不会接纳我们。你说社会接纳这样一批人有什么用?如果要社会接纳我们,我们一定要做到“言所行”——你说的话就是你做出来的事情;“行所信”——你的行止就是你信仰的宗旨,只有这样,社会上的人才能够接纳我们,才会觉得,这些和尚不错,这些和尚确实是社会道德的脊梁,堪做我们民族文化慧命的传承人。所以我讲的第一个口诀是,要“自尊、自爱”。

第二个口诀:要“自强、自立”。出家人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握时光,奋发向上,努力学道修道。学道是为了修道,修道是为了验证你所学的东西。内心对佛法有了真正认同和体证,才是修行,而不仅仅是学习佛学知识。能够对佛法有所体验,就能够自强。你肚子里有东西,行为上就能够做大众的楷模,你就能够自强。自强了,你才能够自立,社会上的人才会说僧界有人才,某某人不错。这个“某某和尚不错”不是要面子,因为每一位和尚都代表着佛教,我们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不要觉得我就是一个小和尚、是一个普通的人,不要这样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佛教。

“和尚”这个词、“僧人”这个词是和整个佛教密切联系着的。我记得我们的老师说过:“有我在就有佛法在”。他是在“文革”以前说的话,“文革”的时候就批得他要死。说你狂妄自大。怎么你在就佛法在,你不在佛法就没有了。后来到了“文革”以后,赵朴老说你这个话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每一个僧人都代表正法,是正法的表证。每一个僧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责任心、使命感,每一个僧人都应该觉得自己是在代表佛法,这样佛法才会有希望。所以我们自强了,才能够自立。我们放眼看一看神州大地各方的名山大寺,你们这些跟我五十年前同龄的人也许了解的还不多,不过佛学院的法师很了解。

有些地方寺院能够真正体现僧人护持寺院、住持僧团、管理一切的职能——所谓“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可是还有许多地方却连这句话的一半甚至于十分之一都做不到。如果我们寺院管理得好,出家人形象好,外边的人就会尊重我们、甚至协助我们搞好佛教工作,支持佛教事业的发展。可是有些地方的出家人,他们的所行和所信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那样的僧团,肯定不可能做到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因为你的小辫子、小尾巴被人抓到手上了,人家叫你怎么做就得怎么做。你不听话,轻轻地把你那个伤疤——不要说捅一下,稍微摸一下,你就不敢动了。你就会老老实实的,你就得一切听他的招呼。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言行。你想要哪一种结果,你说吧。所以我们出家人,一定要自强、自立。

最后讲到“自觉、自悟”。这是讲我们修行上的事。修行要靠自己,老佛爷是不可能代替我们的。要靠自觉、自悟,这是我们禅宗的精神。我们所住的这个地方是云门宗的发祥地,云门宗本来是已经断绝了,由于虚云老和尚在这个地方复兴道场,才把这个宗风宗派重续起来。现在云门宗的人也不少啊!也很发达、很兴旺。从南到北,从僧到俗,明字辈的人很多,都是云门宗的。禅宗这一法是要靠自力修行。这是佛法修行的根本途径。

修行这件事,佛不能代替我们,菩萨不能代替我们,任何人都不能代替我们,要靠自己来自求觉悟。所以在修行上,要自觉、自悟。自觉不是说要等到象虚云老和尚五十六岁那么大的年纪突然开悟。自觉自悟要从当下做起。不能等待,等待永远是一种空想,一种妄想。所以我常说的还有一句话,叫做“将修行落实于当下”。

修行不是等着去上殿,等着到禅堂里去打坐,等着去诵经。修行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进行的。只有把握了这个方法,真正能够做到时时觉照、念念自知,我们才不会空过。这就是功夫。做到了时时觉照,就不会有妄想,做到了念念自知,就会对自己所起的每一个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亦或是无记,都能够了了分明。你能够做到这个,前面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都没有问题了,自然而然就做到了。当然,如果你把前面的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做好了,那么自觉自悟也会时时刻刻得到落实、得到贯彻。

好了,就跟大家讲这几句话,希望各位都能够成为法门龙象,成为佛教事业的接班人,成为佛法慧命的承担者!谢谢各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让我们生活变得有意义

人生就像读一本书一样,也是有尽头的,光阴飞逝,一晃...

佛陀成佛的过程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

要的是摩尼宝珠,不是路边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轻学佛,大概到中晚年福报会现前,佛教我们...

如何用《地藏经》来指导日常生活中的修行

《地藏经》提出了指导人生、指导生活的具体修法。本来...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

波斯匿王的皈依

佛陀被给孤独长者迎接到祇园精舍,这里的环境和风景优...

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

梦心消失的时候,你醒过来,看那个人事,觅之了不可得...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

生活禅与禅生活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

善恶以什么为标准

佛说戒律就是世出世间善恶的基本准则。因果是规律,戒...

【佛教词典】烧热大那落迦

【烧热大那落迦】 p1387 瑜伽四卷七页云:又于烧热大那...

【佛教词典】拘仑阇鸟

拘仑阇,梵语 krauca,巴利语 koca。为一种鹬鸟。又称...

这样你修一年,就超过人家修十年的功德

学佛人要自利利他,要发心度人。你度一个人学佛,承此...

修行人的七条正思维

1、修行人要明白因果 别人骂我辱我,打我害我,偷我抢...

一切忏法,念佛最胜

我们造作的无量无边的恶业要忏除,靠其他的忏法,效果...

肥胖多病的原因

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因为过分肥胖,导致通身是病。有一...

五台山故事:掉队的罗汉哪去了

明朝,五台山万寿寺方丈志诚法师与三宝弟子经过千辛万...

智宽法师口吮腹痈

【原文】 唐智宽,蒲州河东人。常诵维摩经及戒本,感天...

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

学佛,是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

星云大师《夫妻之间怎样相处》

感情的交流,以公理正义为原则;语言的沟通,以体谅包...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净界法师:佛遗教经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