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礼佛有七种

梦参老和尚  2014/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礼佛有七种

这个礼拜在慈老法师引证勒那三藏里头说,礼拜有七种。内无恭敬心,没有恭敬心的礼拜,只是形式,五体不投地。像很多的寺院里头,一进去,大殿里都有拜垫,慈老法师说摆架子,每个殿里都摆个架子。咱们一般的说拜凳,在戒律里面叫下床。就是五体不投地,把自己身体看得很重。对身体看重了,对三宝就看轻了,这种礼拜叫我慢礼。从现相上看,好像作礼,其实他内心里头有慢的惑,慢业所感。这种礼,不五体投地的,就叫我慢礼

第二种叫唱和礼。一个人唱,大家磕头,像咱们拜千佛的时候。我曾经到一个寺庙,这个寺庙还是很有修行的,一般的说这个寺庙还很好,他们拜千佛,我去参加拜。我的一个老道友说:你不要去拜了,你不拜还不生气。我说:为什么?老道友说:你去拜吧!你看你拜的烦恼不烦恼。我说:那你怎么不制止?老道友说:谁听我的,我说了也不听。我说:怪不得你不参加拜。他那拜千佛,大家都知道一唱一拜,这面拜,那面起来;那面拜,这面起来,就这样子。不说五体了,拿手一比划,脑壳一点,这就拜了。不然千佛一个半钟头就拜完了,那怎么拜?这种唱和礼,拜垫又高。我们拜忏磕头要如法,必得五体投地。我们看见好多把拜垫挪开磕头,像我们拜忏、打念佛七,打拜忏七,我们都没有拜垫的。好像我们这也没有拜垫,没有这个设备。就光那个小殿,那是沾了灰尘的。这是唱和礼,一人唱,大家拜。

第三种就好了,恭敬礼。五体投地,头一定在地下,两肘、两膝盖,这叫五体。心里头意念想着佛的身,就是化身,在目前这是相好庄严的。你磕下头去,头面接足归命礼。这个拜忏有个离垢慧经,专门讲的磕头要怎么样磕。我们一般拜忏观想,就讲“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诸佛前,头面接足皈命礼”。这个偈子你平常没拜你也想,想熟了,你一礼下去它顿现的。不然你磕头得观想老半天。最初可能要想老半天,熟拜了,自然就顿现了。这是第三种礼。如果想有心的就多研究,磕头也要好好的磕,它才有作用。你磕一个头,就能销业障。像我们平常拜垫很高的那样磕,表示一下,那个销业障很困难,销不到了。

第四种,大乘的理法,无相礼。能礼的体跟所礼的体同是一个法性,没有能礼的相,也没有所礼的佛,我跟佛一如,这叫无相礼。

第五种,起用礼。是在前头无相礼所起的妙用,就是根本方便,咱们现在说的方便。无相礼是约真空理说的,没有形相,唯是一心。你拜忏时候念的一心敬礼,或是释迦牟尼佛,或是普光佛。那个一心非常的重要,唯是一心。能礼的、所礼是一心,能礼的是真空,所礼的是妙有,妙有的佛像就是我真空的心,我的真空心就现的妙有的相,跟诸佛之相。礼佛就是用,这是体相用三大都用上了。礼佛是度众生,诸佛现的报化身是度众生,口里唱念就是起用。

第六种,内观礼。不缘外境,是自己的内法身,跟佛真正修成的法身,已成就的法身;我们是法身在缠,未成就的法身。知道除此真如之外,没有身心,此外没有什么能礼自他的。自心的清净本性,亦即自性清净的佛,佛性无二,没有内外。这叫内观礼。

第七种,实相礼。实相者无相,不可以心取,不可以相求,对着礼佛不执着。不执着可不是不礼,在礼敬不执着。能礼所礼,同是一个实相故,安心寂灭,平等平等,这叫实相礼。

我们从理体的三宝观想外事的三宝,现在的佛法僧。现在在末法时候,不管纸画木雕的,就是佛宝,一切三藏经文就是法宝,一切众僧就是僧宝,这叫事三宝。事三宝是顺真如理体而成就的,必须得学教。不学教,你犯了很多的错误还不知道。我们在起居室、客室到处都摆的有佛像,不论接待什么样的客人,不论信三宝、不信三宝,都在那客室里。而佛像现在我们大多数供的那纸像都是立像阿弥陀佛,坐在像前聊天,摆龙门阵,那身体就不恭敬,下边那个手一直掏脚趾头,完了在那佛像前,极不恭敬的,这都是对三宝的亵慢。在心里头他把佛当成了纸像,当画一样的,犯了很多的错误并不知道。

只是他抱怨,或是自己念经、礼佛,三宝也不加持我,我求佛不灵。你感得不对头,你感不如法。你感不如法,怎么能要应呢?感应!感应!你基本感就错了,那怎么会有应呢?那就没得应了,所以不应。不论你拜好多,一天你拜好多,拜三千、五千,你不如拜一拜,诚诚恳恳,恭恭敬敬,内外观照。或是观实相礼也好,那你观不到;无相礼也好,这你也办不到。现在我们这个凡夫连粗惑都没断,见思惑都没断,你怎么能达到无相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恭敬心是佛心》

五根手指开小组会议,主题是:谁是老大?大拇指首先威...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

不要问佛法灵不灵,要问你自己诚不诚

初发心用功的人,对佛要求是那么多,达不到满意就怪佛...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 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

拜佛为何要翻掌呢

首先礼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两手反掌,心里默...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

佛陀教诫四众弟子,形仪必须庄严整肃,内检其心,外束...

三百学子广东南华寺礼拜六祖真身

7月19日清晨,300余名内地、港澳高校学子及善众在广东...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资生资具,地藏菩萨可以满足你的愿

【解脱宝所依。福海具精进。悲意乐聪敏。救苦诸有情。...

恭敬赞叹地藏菩萨,即得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

你死的次数越多,你越了不了

怎么样不死呢?学佛,成了道了,得了解脱道,就不死了...

德的光辉跟世间的相貌完全不一样

当你念阿弥陀佛心咒的时候,你要想:我的心跟佛的心是...

【佛教词典】人天眼目

(书名)六卷,宋智昭著。集禅宗诸家之要义。...

【佛教词典】能人

佛之异名。观经疏玄义分则以之为阿弥陀佛之异称。其义...

暂执圣号已胜百年之福,一发大心已越历劫善根

佛在《阿弥陀经》中讲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

站在本来就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

安住真如 这一点最重要了!修行人先求安住,才有资格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

修行不是苦的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

现在许多僧人住在居士家如法吗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讲法出光盘,这...

法布施以劝修净土为最胜

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

把欲望变成我的奴隶

凡是人都有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

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

因为信佛,从佛的教化当中得到一些利益,得到一些好处...

圣严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心?》

曾经有一位居士问我: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在日常...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如本法师: 佛陀的弟子有两大类:一...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

不要生活在过去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附近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鱼,它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