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

梦参老和尚  2023/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

因为信佛,从佛的教化当中得到一些利益,得到一些好处。例如说我们人人都有烦恼,但是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我们天天说烦恼很重,但是要比起社会上的人,烦恼轻多了。

因为你外边什么缘都断绝了,没有那些个境界相。你烦恼必须有外境,没有外境怎么生烦恼呢?我们虽然没有把境空了,境是没有空,我们没有完全空,但是我们不沾染了、避开了——虽然没空,但是那种境界相我们没有。

第一个,我们没有家庭、没有工作,没有什么工作单位,这一些烦恼你少了很多很多;入了佛门,得到佛的加持,一天除了念经、诵咒、持诵、礼拜,一切的生活环境全变了,那些个外缘境界相不是那么重,所以烦恼就轻多了。我们虽然是没断,但是烦恼轻了,这是比较而言。

我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想法、看一切事物看法不一样了。我们每位道友都感觉自己烦恼很多,但是你跟社会上的有家庭的、在工作的、有负担的,你感觉感觉,我们比他们的烦恼是不是轻多了?

例如说我们听到《地藏经》,我们听了这部经,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我们听完了再考验。我们每天听完了,每天念、读诵,那使我们知道很多,起码知道地狱是怎么回事——地狱是自己造成的,地狱本空唯心造。我们听了这部经,我们思想会起变化的。

例如我们信佛很多年了,学佛很多年了,我经常问很多道友,你在信佛了之后,你得到些什么?换句话说,你学了佛之后,你得到些什么好处?也是讲效果的。出家好多年了,你的收获如何,就是效果如何?

一般的道友都答复我:我没得到什么,好像跟以前还差不多。但是你每天熏习,天天在熏、在熏习。很多你的智慧——就是社会上说聪明,咱们佛教讲智慧,你天天在回向。每位道友都在回向,你吃饭也得要回向,睡觉也得要回向,听完经也得要回向,一天不晓得回向好多遍;还有诸佛菩萨加持你,咱们道友之间互相加持,这个力量就大了。

“来这儿听经应该没有烦恼”,不见得!你回到家里,没有来听经的、或者是你子女、或者你的配偶说:“你去干什么!去这么久的时间!”你说:“我去听经了。”“去听经了?那有什么用处啊!你待在家里不好吗?”今天是星期六还没有关系,以前在星期五讲经时,下了班,慌忙赶着来,还没有吃饭,听完了才去吃饭,有时候会有烦恼,或者自己本身没有烦恼,周围的人却因为你而引起烦恼。你烦恼不烦恼?大烦恼、小烦恼,乃至于因为你的小孩引起的烦恼,家庭的琐碎事就更多了。

那么出家人应该好一些吧?比在家人好一些,但是也好得不太多,出家安口锅跟在家差不多,除非不吃饭,因为你需要衣、食、住、行,所以烦恼事也很多。自己要少欲知足,烦恼少一些。

要想没有烦恼,没有“我”就没有烦恼了。因为一时“我”还在,所以烦恼还是照样有。“今天我们就留给烦恼吧,明天再继续讲”,这种情况是不好的,留什么烦恼!认识烦恼就没有烦恼。认识它,也不逃避 ,用理观照,“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烦恼一照,就空了,但是,不是一回、两回而已,要多照几回,观照成熟了,遇到烦恼、或者心里不安,这个时候念部经,或者打打坐,念念圣号,把心安下来,等一会儿烦恼就过去了。

“烦恼浊”的问题是很现实的!我们学习佛法对我们人生有什么用途,我们在学校读书,无论是学化学、物理、哲学,读哲学也是知道人生的思想,我们学习佛所教导我们的——这是我们的生活,把生活过得合理了。什么是合理的生活呢?不烦恼就合理,烦恼了就不合理。

“五浊恶世”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客观环境,所依的这块土地叫娑婆世界。这个娑婆世界翻译成中文就是“堪忍”,“堪”就是可以,说这个世界的众生忍苦的能力相当强,特别是我们这个南赡部洲,不但忍苦的能力强,而且客观的现实处处都是苦。这个苦是果,我们所受的苦果是怎么来的?烦恼。烦恼有浅有深,有粗的烦恼、有细的烦恼,还有一个根本的烦恼。

我们不想要烦恼,怎么办呢?佛就告诉了我们,佛法就是觉悟、明白的方法。有烦恼了,就不觉悟了;有烦恼了,就不明白了;烦,就昏了;热恼给我们的,就是身心不得安定。

诸位都是住在家庭当中,一个家庭的组合有儿女、夫妇、父母,在家庭当中最容易产生烦恼,一天就在烦恼当中。都是亲人,越亲的人给的烦恼越多,为什么?关心。关心过分了,就会有烦恼。因为都是亲人,防范心轻了,说话及一切举动不会特别留意,也没有什么怕得罪的、有顾虑,反而引起烦恼。我们想去除烦恼就得学佛法,这里面有很多的方法。

佛陀在这个世界上是要度众生,众生是不清净的,每个众生都有烦恼。众生有各种各类,我们都属于众生的一种。但像我们对于其它众生,并不是以平等心对待,对于人是一种看法,对于畜生,特别有些动物,对他们最讨厌的老鼠、苍蝇,你喜欢它们吗?“不会喜欢它们的。”我们对待它们能不能平等看待呢?“绝不会!”我们的心里无法平等看待,但它也是众生的一份子!所以众生不清净,浊就是不清净,我们用比喻就可以说明。

到了极乐世界,清净了,生到这个天上去,大家都一样。天上没有老鼠,都是天人。到极乐世界更没有其它的动物了,极乐世界不是有七重行树,种种出微妙音的鸟?那是化现的,不是业报感,我们这里是业报感的。极乐世界是清净的,这里是业障众生,不清净的。

“命浊”,寿命不一样,特别是我们南赡部洲,寿命长的活到一百岁,寿命短的就不一定了,也有生下来就死亡了,命不是清净的,是浊的,这叫“命浊”。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度众生?他不是因为业力,而是发愿到这个世界。要度众生先从苦的做,像我们有的人,大悲心具足要帮助人,帮助什么人呢?什么人最苦,就帮助什么人,这叫大悲心具足了。他发的是这个愿,所以释迦牟尼佛生到这个世界来。

阿弥陀佛发愿要给一切众生快乐,说“哪一个众生生到我这个世界来,我让他永远没有五浊的现象,直至成佛”,这是他发的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极乐六尘皆说法

又,若据法所显义,则无非佛事。如香饭光明等,当知法...

【推荐】不要被第二支毒箭所伤

昨晚正在给家里的花花草草重新安置一个小家,只听得客...

圣严法师:智慧不起烦恼

不要以为开悟才是智慧,智慧是头脑冷静,是理智、理性...

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吗

问: 请问爱钻牛角尖是属于业力的一种? 净界法师答:...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

把别人的不好拿来烦恼,那是自己的愚痴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听闻了佛法,你必须去修才有用

我们诸位道友,我们现在要是帮助别人,劝化别人也信,...

祖师禅与如来禅

现在大家进入这个禅堂,什么叫做禅? 禅就是寂,寂也就...

最初的时候,一定要坚定信心

如果你没有坚定的信心,怀疑,你什么也入不了。如果你...

照看你自己的心

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佛教词典】四依

子题:人四依、行四依、法四依、四教、涅槃四依 资持记...

【佛教词典】对王家

谓诸国王。及余宰辅。理公务者。彼若聚集。现前检问。...

念《地藏经》出了障碍怎么办

底下就是佛所说的偈子,是前头长行文的重颂。 吾观地藏...

贫人烧衣

做生意的人从本求利投一匹资本下去,希望赚一匹钱回来...

昌臻法师《净土是易行难信之法》

昌臻这一次回寺以后,早就想给大家谈一谈,可是因为病...

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 「世...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讲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

改过迁善祸变福,感佛慈悲唯至诚

无锡袁氏小学校长袁宝鋆,字丽庭,他母亲信佛,创办锡...

必须下很大功夫来面对每一个起伏的心念

我们在学院里面,乃至于在修道路程上,往往会迷失方向...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

清明三问

对于清明节,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大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

生活在别人的口中,这样的人多没智慧

我们学《地藏经》就知道,佛菩萨都是在利益众生,而凡...

普陀山「观音跳」的内涵义理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们来到普陀的又一处圣...

用觉照力净化内心的地狱种子

《地藏经》第五品经它揭示了地狱的各种相。下面我们来...